o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1)12液态气态固态雪雨云露冰霜冰雹雾水蒸气活动1:水的三态变—三种状态化3——大胆猜想把封闭在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的水就会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增大。请大家猜测一下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什么变化?活动1:水的三态变化4?煮沸后煮沸前活动1:水的三态变化—大胆猜想5活动1:水的三态变化—微观解释6分子数目分子大小分子间隔分子排列方式变化的不变的两变两不变活动1:水的三态变化—微...
22.3实践与探索(2)1一、练习•课本P43页第5、6题2二、学习问题3:小明把一张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的四周各剪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再折叠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1)如果要求长方体的底面积为81cm2,那么剪去的正方形边长为多少?3分析:设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cm,则长方体的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10-2x)cm。长方体的底面积为(10-2x)2cm2;解:(1)设剪去的正方形的边长为x...
4.4.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如图,在4×6方格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ABC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A′B′C′(点A′,B′,C′分别对应点A,B,C,顶点在格点上).问题讨论1:A△′B′C′与△ABC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讨论2:A△′B′C′与△ABC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表示为:△ABC∽△ABCCABB′A′C′相似三角形定义:我们把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用几何语言表示: ∠A=A∠...
4.4.2探究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以问题的形式,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动手和探究的情境,达到学会本节课所学的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积极的思考、动手、观察的能力,使学生感悟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知识与能力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吗?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两边对应成比...
•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构成1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探索原子中的电子,认识改变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2回顾练习:1、1个水分子由构成。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破裂为氢和氧,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而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提示:填“分子”或“原子”)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分子原子原子再分原子原子319世纪初,英国...
原子的构成1学习目标:1.认识原子的构成。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3.知道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并掌握原子的性质。23金原子α粒子束带正电的粒子,比金原子小得多。α粒子轰击金箔模拟4α粒子束带正电的粒子,比金原子小得多。金原子α粒子轰击金箔模拟5α粒子束发生偏转路径示意图α粒子束大多数α粒子通过金箔,而且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少数α粒子通过金箔但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极少数α粒...
知识回顾: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1)湿衣服放在阳光下晒干了(2)把两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红了1我们已经知道,水在加热时变成水蒸气。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间隔改变。而“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这一事实始终没变。那么,如果在水中插入电极,通以直流电,情形是否有所不同呢?2一、水的分解水的电解实验问题一:水通电会发生什么变化?3一、电解水现象:1.电极上产生无色...
元素1学习目标1.通过对微视频的学习,建立元素的概念。2.通过对物质组成元素种类的分析,知道纯净物可以分成单质和化合物,体会分类观。3.通过对元素符号的发展史的学习,记住并能正确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能够说出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体会元素观。2氧气氢气水H2通电+O2含H、O两种元素可见: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水是由什么组成的31、CO2、H2O、O2这些物质的分子里都有什么原子?2、从元素符号可以看出:这些...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九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121.新经济政策(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2)实施:在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施,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3)意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苏联的成立: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简称“”。和平建设列宁新经济政策商品经济1922苏联31.领导人:。2.工业化建设(1...
1教学目标•1.学会对水的三态变化进行宏观(微观)解释。•2.掌握分子的性质•2.了解水的天然循环23一、水的三态变化封闭地针筒中的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本身变大了?水分子间隔变大了?水分子数目增多了?水分子受热都跑到针筒的另一端去了?水分子本身没变4固态液态气态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
11、初步形成“元素”是基于不同原子中最基本的粒子---质子而对原子进行分类认识,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2、通过对原子和元素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进一步体会分类思想的实质是化繁为简。3、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学会正确书写,记住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初始、不变基本成分元素不变的基本成分3通电OHHOHH【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OHHOHH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我来归纳: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
多识一点: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规律:2、第一层最多排2个,第二层最多排8个,最外层最多8个3、最外层为8电子的结构是稳定结构(He最外层2个电子)。如:稀有气体请画出Na、Mg、O、Cl、Ne、Ar原子的结构示意图。1.电子总是由内往外排,先排在第一层,排满第一层后再排第二层,排满第二层后再排第三层1+11+22+321+422+523+624+725+826+927+1028+11281+12282+13283+14284+15285+16286+17287+18288氢H氦He锂Li铍Be硼B碳C氮N氧O氟F...
6.1探索燃烧与灭火一、选择题1.目前,大多数烧烤店都是用空心炭作燃料.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空心炭具有可燃性B.空心炭燃烧时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要注意通风C.向空心炭扇风能使其着火点降低D.将炭做成空心有利于充分燃烧2.一种风力灭火机可喷出类似十二级台风的高速空气流将火吹灭,其灭火原理是〔〕A.隔绝氧气B.吹走可燃物C.降温到着火点以下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3.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是〔〕A.消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
?生活中的推理?●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独立思考、尝试推断并交流自己想法的过程。2、了解“逻辑推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具体事物中的信息进行合情推理和判断,并说明思考和推理结果。3、对“逻辑推理〞的问题有兴趣和探索的欲望,养成乐于思考、积极与他人交流的学习习惯,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来源:学+科+网Z+X+X+K]教学重难点:了解“逻辑推理〞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具体事物中的信息进行合情推理和判断,并...
22.3实践与探索(3)面积问题1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回顾归纳审、设、列、解、验、答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几何图形?它们的面积分别是如何计算的?22、理解并掌握利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与步骤。1、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列一元二次方程),从而解决实际问题。3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38-39问题1,思考并解答...
4.4.1探索三角形相似的条件1如图,在4×6方格内先任意画一个△ABC,然后画△ABC经某一相似变换(如放大或缩小若干倍)后得到△A′B′C′(点A′,B′,C′分别对应点A,B,C,顶点在格点上).问题讨论1:A△′B′C′与△ABC对应角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讨论2:A△′B′C′与△ABC对应边之间有什么关系?2表示为:△ABC∽△ABCCABB′A′C′相似三角形定义:我们把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用几何语言表示: ∠A=A∠...
(第一课时)1你是精灵你是精灵,流泻轻盈,畅达清明。从一勺至千里,利万物惠苍生。时止时行,自由是你的天性。涓涓细流,舞而成溪,汇成河流,穿峡破谷,以万钧之势奔向浩瀚之途!泽地盘踞,憩而成湖,似明镜赛明珠,伴靓山川大地,滋润生灵屠苏。凝炼结晶,疏为雪霜,坚成冰凌,洁白剔透,内敛怡静。丝丝蒸汽,升成雾,织成云,化雨化露,亲吻饥渴的黄土,感化冷漠的万物,洗涤污浊,把大地反哺。潺潺溪水,滴滴檐珠,貌似柔弱...
22.3实践与探索(2)1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些步骤对于这些步骤,应通过解各种类型的问题,才能深刻体会与真正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上一节,我们学习了解决“平均增长(下降)率问题”,现在,我们要学习解决“面积、体积问题”。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面积、体积问题2一、复习引入1.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一般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2.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什么呢?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又是什么?3.梯形的面积公...
6C碳12.0111Na钠22.991H氢1.000818Ar氩39.9526Fe铁55.8515P磷30.9720Ca钙40.08课题元素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41目标导引1、了解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用微粒描述物质的微观构成;知道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基础点)2、能根据元素的种类来区分单质和化合物。(重点、考点)3、记忆常见的元素符号,学会正确书写,记住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基础点)4、理解元素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理解元素、物质、分...
第十六章粒子和宇宙一、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项目主要内容走向科学以和为代表的科学家确立了原子论,并确认:(1)多数物质可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合成,这些物质称为;(2)不能由其他物质通过化学反应来合成的物质称为;(3)是元素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1811年,意大利科学家指出,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子构成。无论是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质,都是由、组成的玻意耳道尔顿化合物单质原子阿伏伽德罗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