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从历史维度看“第二个结合”100年前,1925年12月16日,郭沫若在《洪水》半月刊发表《马克斯进文庙》(马克斯即马克思)一文,让马克思和孔子有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相遇和对话。孔子对马克思惊叹:“你这个理想社会和我的大同世界竟是不谋而合。”马克思对孔子感叹:“我不想在两千年前,在远远的东方,已经有了你这样的一个老同志!”郭沫若以历史学家深刻的洞察力和文学家丰富的想象力,生动阐释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
党课: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传承弘扬红色家训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红色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标识。弘扬红色家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义重大。...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和意义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
主题党课:“第二个结合”的内涵、价值和意义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他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
主题党日党课讲稿:“第二个结合”的历史和全局意义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
党课讲稿:深入推进“第二个结合”传承弘扬红色家训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红色家训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家训文化的升华,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文化的重要标识。弘扬红色家训,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意义重...
党课: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实践探索及启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第二个结合”的命题以来,党不断深化对“第二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并将其列为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了“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紧密联系。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初步形成了推进“第二个结合”的理论自觉,并将其运用于构建新民主主义...
“第二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