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1美丽的容颜因岁月的流逝而凋零,珠宝的华光因风雨的剥蚀而黯淡。美丽、富有、地位、权势最终都湮没在岁月的深处,唯有崇高的品格与精神穿越苍茫的岁月而熠熠生辉。一切短暂的口腹之欲都是利己性的,一切永恒传承的精神都是利他性的,能够跨越时空依然美丽的是阅尽名缰利锁的至真至纯。我们是精神的朝圣者,我们膜拜在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灵魂面前。《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鲁迅杂文集《南腔北调集》,最初发表于...
第三单元17记念刘和珍君2学国学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古文今译】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3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古文今译】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4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选自荀子《天论...
7记念刘和珍君1【国学撷粹】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译文]志士仁人,没有为了求生而害仁的,只有牲自身来成全仁的。【知义明理】志士仁人舍身成仁的精神,是最高境界的仁。在民族危亡的,他们舍小家顾大家,前赴后继,勇前。在中国史上,这种精神曾教育、感染无数中儿女。2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著...
第二单元跨越时空的美丽13为了忘却的记念2【国学撷粹】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九歌国殇》)[译文]佩带着长剑挟带着秦弓,即使身首分离,壮心也不会改变。确实是勇敢而且富有战斗力,始终而没人能侵犯。身体已死亡但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也会为鬼中英雄。【知义明理】屈原此作在颂悼阵亡将士的同时,也隐隐表达了洗雪国耻的渴望,对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学习文章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表达技巧,重点体味怍者的思想情感。2.品析文章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同时感受到了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独到。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文章的丧达技巧,体味作者字里行间的浓浓悄意。二、具体研习表达技巧1.学生选择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句段进行朗读。2.议论交流自己的感受,然后自由发者。学生甲:作...
第三单元17记念刘和珍君2学国学1.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选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古文今译】生活安宁时要考虑危险的到来,考虑到了这一点就要为危险而做准备,事先有了准备,等到事发时就不会造成悲剧了。3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选自《左传宣公二年》【古文今译】一般人犯错误是难免的,犯了错误而能改正,没有比这更好的事情了。43.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选自荀子《天论...
◎第7课记念刘和珍君◎第8课小狗包弟◎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1《记念刘和珍君》路,还没有开始就走到了尽头;梦,还来不及做就永远不再醒来。你是黑暗社会一缕永恒的曙光,你无惧无畏、坚韧刚强,桀骜不驯、爱憎分明。年仅22岁的你虽然只是一个学生,却不为势力所屈,不为强权所服,有主见,有远见。祖国主权遭侵,你欣然前往请愿,枪林弹雨中,你殒身不恤。你是一个敢于抗争、为民族献身的英雄。真正的战士不是空想家,...
又见鲁迅1记念刘和珍君鲁迅23dàngfěidí长歌当哭菲薄洗涤lìndiézhǎn赁屋喋血转辗yǔnfēidàn殒身不恤绯红不惮jìnzìchuāngháijiéào浸渍惩创尸骸桀骜Cáūē4梳理文章脉络一、介绍写作缘由二、交代写作目的三、回忆认识过程四、概写遇害事实五、详叙遇害经过六、总结惨案教训七、评述死难意义(悼念刘和珍君、控诉反动势力)(赞扬真的猛士、唤醒麻木庸人)(早些略有耳闻、后来教书结缘)(徒手请愿被杀、死后仍遭污...
第1页共35页为了忘却的记念读后感第一篇:80多年前,鲁迅先生为纪念“左联”五烈士,写下了《为了忘却的记念》,其大意是“为了不忘却,所以写文章纪念”。70年前,日本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向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投降,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白驹过隙,时间已是70年后,我的出生虽然离那段历史很远,但从小透过历史书籍、通过纪录片,对那段历史也有一定的了解,关于那段历史,想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