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7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12一、“光荣革命”1.原因: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1________,发展资本主义。2.历程(1)内战阶段:1640—1649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以国王为首的封建势力进行了两次内战。王权3(2)独裁阶段:克伦威尔就任“2________”,奉行独裁统治。(3)复辟阶段: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威胁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4)“光荣革命”:3________年,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被迎立为英国国王,复辟王朝的统治...
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五四运动:(1)背景:1919年_________上,中国外交失败。(2)经过。①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游行示威,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巴黎和会②发展: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4)意义: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板块三限时规范特训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66分)1.[2017唐山模拟]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福尔马林可浸制标本,利用了其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B.歼20飞机上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有机高分子材料C.将地沟油制成肥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D.用CO2合成聚碳酸酯可降解塑料,实现碳的循环利用解析福尔马林是甲醛含量为35%~40%的水溶液,能使蛋白性,可用于浸制生物本,A项正...
考点37新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12一、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1__________的指导方针。(2)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肯定了权力下放的原则,全会提出坚决按2__________办事。(4)做出实行3__________的决策。实事求是经济规律改革开放33.意义(1)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2)开辟了建设有4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新道路。(3)是中国进...
第22讲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918年3月,苏俄国内战争爆发,苏维埃政权面临危机。2.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3.内容:(1)农业:实行___________。余粮收集制(2)工业:企业一律收归国有,实行_________管理。(3)产品分配上:取消自由贸易,实行___________。(4)实行成年人___________。高度集中实物配给制劳动义务制【图示记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4.影响:(1)积极:高度集中人力物力,保证了战争...
第20讲原电池化学电源1考纲展示KAOGANGZHANSHI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会书写电极反应式和电池反应方程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纵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发现,高考主要围绕着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进行命题。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往往以新型能源电池或燃料电池为载体,考查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电极反应的书写、电子或电流的方向及溶液pH的变化等;原电池的应用主要考查原电池的设计、电化学腐蚀及解释某些化学...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第1节大气层第2章天气与气候1知识要点分类练规律方法综合练第2章天气与气候知识要点分类练第1课时大气的温度和分层21.如果没有大气层,则下列现象中可能在地球上发生的是()①地球上到处是陨石坑②地球上没有水③天空背景变成黑色④生命都从地球上消失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要点分类练知识点1大气的温度第1节大气层A[解析]如果没有大气层,则地球将变得和月球表面一样:没有天气变化,没有水,也就没有生...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专题复习1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阴晴、风雨、冷热的大气状况。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分析:下列的几种说法哪些是天气?哪些是气候?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昆明四季如春。3.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终年炎热,干燥少雨。4.在未来24小时内,本地区将有6~7级偏北风,气温下降6~8℃。天气气候气候天气气候:一、多变的天气21.气象站观测的气温是放在里的测得的。温度计离地面___米。测定的气温一...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近代中国粮食生产与气候波动——兼评学术界关于中国近代农业生产力水平问题的争论夏明方有关近代中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状况及其趋的问题,一直是海内外中国经济史学界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然而细绎各家意见,则不能发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是围绕着人类的经济再生产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生产关系展开的,而相对忽视了农业生产的另一基本特性,结果也就很难对上述问题作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此一特性为何?马克思的解释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