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人爱情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2致橡树舒婷3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心烟》《思念》《也许》《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4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不同的人对爱情有不同的理解。你心中的理想爱情是什么样子的?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舒婷致橡树作者:舒婷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
1古人爱情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2致橡树舒婷3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作品:《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心烟》《思念》《也许》《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4朦胧诗:产生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
橡树?12345橡树,是落叶乔木,树形优美,树冠塔形,橡树的抗逆性强,耐干燥、高温和水湿,抗霜冻和城市环境污染,抗风性强,少虫害,多生长在山岗之上,丘陵之中。喜排水良好的土壤,但在粘重土壤中也能生长。橡树是美国国树。橡树树冠有多大,树根就有多广,地下风光同地上风情可以媲美!所以,西方人觉得橡树是壮悍强大的象征。德国就有谚语说“一掌推不倒一棵橡树”6罗马尼亚儿童文学《橡树上的逃亡》音乐《老橡树上的黄丝带...
•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林黛玉含恨焚了诗稿;•祝英台忍悲赴了黄泉。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导入12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朦胧诗2.把握意象——橡树和木棉的象征意义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走近作者配乐朗诵诗文赏析拓展延伸反思总结3重点难点1.作者的爱情观2.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方法:赏析法、吟诵法教学课时:一课时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走近作者配乐朗诵诗文赏析拓展延伸...
致橡树作者:舒婷1•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激情导入走近作者激情导入走近作者2朦胧诗: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
致橡树1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过程说教材说学法致橡树2教材地位体的特点。《致橡树》是一首诗歌,阅读诗歌,课。本单元阅读与欣赏的学习重点是把握文重在通过把握形象来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的意境。《致橡树》是当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的一首爱情诗,诗中阐释了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观,抒发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憧憬。改革新教材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致橡树》编排在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二3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在...
第1页共14页读《致橡树》有感5篇第一篇:读《致橡树》有感死生契阔,与子成悦——品舒婷《致橡树》之我见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里,人们更多的是在为满足自己的锦衣玉食而奔波,而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欣赏那些陶冶情操的文学。纵然有许多活跃在写作一线的各类作家在俯首耕耘,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更多的是味同嚼蜡,给人一种骗稿费的错觉。这也引来不少人在感慨中国诗坛近乎枯萎,纵然如此,还有前人留下的那泓清泉供我们去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