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上帝不能到每一个家庭,所以他创造了母亲。岁月催人老,而不老的亲情,面对母亲,我们又是怎样的儿女呢?今天,我们学习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1我不是个好儿子贾平凹2学习目标•1、基础目标(知识、能力)——了解作家作品及其写作风格,学习用朴实的语言表达至情的“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掌握语言、动作、神态、细节等表达手法。•2、发展目标(情感价值观)——品味母亲对儿子的爱和儿子对母亲的歉疚之情,接受亲...
小样的,谁怕谁啊!想和我掰手腕?哈哈哈,试试!1三个小和尚2泰山压顶!3让开!就不,怎么样!4567导入新课•小时候,我们都亲身经历了很多游戏,不知道同学们还记得多少?有没有人去想过:我们为什么会游戏?可能大家已经看过或想过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不去研究它,我们把眼界放宽,来研究一下动物为什么会游戏。8周立明91.整合文本重要信息,理清文章基本脉络。2.认识借鉴科普文科学性与文学性有机结合的语言特点。3.激发科学兴趣,...
老人与小孩戴的眼镜是什么镜?透镜1这些仪器主要用到什么镜子?透镜2第6节透镜和视觉一、凸透镜与凹透镜二、透镜作图3一、凸透镜与凹透镜1、透镜的分类2、凸透镜3、凹透镜4透镜的分类5这些透镜的中间与边缘的厚度有什么共同点?这些透镜都叫什么透镜?特点:中间厚,边缘薄,叫做凸透镜6这些透镜的中间与边缘厚度有什么共同点?这些透镜都叫什么透镜?特点:中间薄,边缘厚,叫做凹透镜。7下列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属于凹透...
二力平衡的条件1被匀速吊起的货物GFGF静止的吊灯我们能不能说凡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就不受力的作用呢?2物体在受外力的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的平衡3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两个力是平衡力4二力平衡GFFG5二力平衡需要哪些条件?1、提出问题:2、建立假设:两个力的大小可能要相等两个力的方向可能要相反两个力可能要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力应...
彩虹1第4节光的颜色•一、光的色散•二、物体的颜色•三、看不见的光2••光的色散3光线通过三棱镜•让一束光线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4太阳光的色散。5•1、让一束太阳光照射到三棱镜上,这束光通过三棱镜后会产生什么现象?•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2、这现象说明什么?•这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经棱镜后能分解成各种单色光。6三棱镜白纸屏红橙黄...
导入新课•山村的放羊娃: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个山村的放羊娃,记者问放羊娃:“你放羊干什么呀?”放羊娃回答:“挣钱。”“挣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嘛?”“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孩子。”“生孩子以后让他做什么呀?”“放羊。”我们在哄堂大笑之后,细细品味,不觉悲从中来,那么山村的放羊娃的可笑或可悲之处在于?(贫穷、落后,封闭、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同样发生在山村的故事,...
水要往低处流熟了的苹果向地面下落衣服上的水落到地面上12一、重力重力: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地面上和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重力的符号:重力是常见的一种力产生条件: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G3思考物体受到重力是哪个物体施加的?施力物体:地球受力物体: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研究对象)4力的三要素是指什么?那重力的有三要素吗?5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结论:注意:“竖直向下”...
导入新课•素有“书圣”美誉的王羲之不仅擅长书法,也擅长诗文。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后世评论者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出示临摹图),只可惜我们看到的是临摹本,据说其真迹已随唐太宗葬入昭陵。但是,作为散文佳作的《兰亭集序》脍炙人口,流传至今,《兰亭集序》可谓“文质双绝”。1王羲之兰亭集序2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⒈了解和掌握书序的特点。•⒉掌握文言词语:咸、毕、惠、信、兴等词的意思和用法。•3.了解课文...
植物的一生123果实种子4观察菜豆种子的结构。5(1)观察菜豆种子的外形:哪位能同学描述一下菜豆种子的形状?肾形1、观察浸涨的菜豆种子:(2)结合书本上的图,认识菜豆种子的结构.6种子凹陷一侧的种皮,有一个深色的疤痕,这是种脐,它是种子着生在豆荚处的痕迹。种皮很坚韧,具有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的作用种脐种皮菜豆种子的结构:7子叶——有两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胚芽——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在与胚...
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有诗经楚辞,唐诗宋词,路漫漫在屈原脚下求索,诗悠悠在汨罗江畔飘零,秋雨是杜甫笔下的残梦,月亮是李白头顶的乡愁.我们通过诗歌了解诗人,通过诗人更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今天让我们走进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世界。1登金陵凤凰台李白2学习目标•1.把握诗人登临怀古抒发的独特情怀,理解诗人李白。•2.体会诗歌通过写景、怀古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能运用比较、想象、联想、品味关键词语等方法鉴赏诗歌。...
邓小平讲话十一届三中全会上1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2农民的喜悦3特区发展一景45背景: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中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为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彻底改变了农村贫困的面貌。这一重大的历史性变化,在八十年代的文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出现了许多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优秀作品。如《芙蓉镇》、《李顺大造屋》、《哦,香雪》。6高晓声(1928-1999)江苏武进人,1950年开始发表作品。其中《李顺大造屋...
导入新课•同学们,当我们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1烛之武退秦师《左传》2学习目标•1、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2、了解《左...
Unit1ThelionandthemouseSoundtime,CulturetimeCartoontime1Whattolearn?1.IcanreadandunderstandthestoryofCartoontime.2.Iknowtheintonation(语调)ofWh-questions.3.IknowtherearemanyanimalstoriesinAesop’sFablesandChineseidiombooks.221453Doyouwanttheseballs?每当你完成一个Task,都可以向罐子里注入一些水。3Task1:RevisionOneday,a______mousewokeupthe______lion.Thelioncaughtthemouseandwantedtoeathim.However,th...
牛顿第一定律1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活动:1、用手轻推桌面上的书本、铅笔盒等物体,观察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2、力撤销之后,这些物体又处于什么状态呢?力与运动的关系设问:力和运动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回顾历史亚里士多德物体在受力时就运动,不受力时,物体就不能运动.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4●实验一:用手轻推小车(轮朝上),观察小车。●实验二:用力推小车(轮朝下...
2、什么叫压强?压强是为了定量的表示的物理量。其计算公式是。2×103帕的含义是。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1、什么是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复习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影响其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压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大小。压力作用效果每平方米受力面积上物体受到的压力为2×103牛。13、下列关于压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越大,则压强越大B、受力面积越大,则压强越小C、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越大,...
121、太阳很大,是炽热的球体。2、太阳和月球都离地球很远。3、太阳的温度很高。4、太阳能发光,是恒星。恒星----本身发光发热的天体行星----绕着恒星运转的天体卫星----绕着行星运转的天体3太阳概况:太阳是一颗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球气体日地平均距离:约为千米1.5亿光每秒可传播30万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需要几秒?大约几分钟?500秒≈8.3分4直径:约千米体积:为地球的倍表面温度:约质量:为地球的倍140万130万33万6000℃1...
Recycle2Lesson11Koalasaresleeping.Kangaroosareleaping.Twobearsarefighting.Thesmallbearisbiting.Amonkeyisclimbing.Abirdisflying.Alionissnoring.Thezooisneverboring.Let’schant2Whatisthebeardoing?Itis__________.sleeping3Whatistheelephantdoing?Itis__________.drinking4Whatisthekangaroodoing?Itis__________.jumping5Whatistherabbitdoing?Itis__________.walking6Whatarethepandasdoing?Theyare_________.clim...
导入新课•现代社会信息量特别巨大,知识浩如烟海,我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必须有所选择,不可能把每一本书都看一遍,要想了解一本书的内容,就要看书前面的序言,序言有的是作者请别人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书的内容,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它可以告诉我们写书的宗旨和经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自己为他的小说集《呐喊》写的序言--《〈呐喊〉自序》。1《呐喊》自序(1922、12、03)2学习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了解鲁迅写作《呐喊》...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初中时学过孟子的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其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成为后世广泛引用的名言警句,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还成为成语沿用至今。这充分说明孟子的仁政思想不仅对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极大。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孟子的又一篇表明他仁政思想的文章《寡人之于国也》。1寡人之于国也孟子2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
3-4牛顿第一定律(一)1力的作用效果: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思考: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否一定是因为受到力的作用?2、对于一个处于某种运动状态的物体施加一个力的作用,将会怎么样呢?3、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将做什么运动?32、图中正在做曲线运动的过山车,如果突然一切外力全部消失,它会怎么样呢?请你来猜测:1、静止在老师手中的书,如果不受力了,会怎么样?4也说是说: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