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先秦名言《诗经》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5.如切如磋,如琢如磨。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8.投我以桃,报之以李。9.言者无罪,闻者足戒。10.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尚书》11.满招损,谦受益。12.为山九仞,功亏一篑。13.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周易》14.天行健,...
《劝学》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特别警示:“砺”的右半部分不要误写成“历”;“知”不要误写成“智”)2.而致千里–假舟楫者(特别警示:“致”不要误写成“至”;“楫”的左半部分是“木”)3.积土成山–蛟龙生焉(特别警示:“蛟”的左半部分是“虫”)4.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特别警示:“跬”的左半部分容易误写;“至”不要误写成“致”)5.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特别警示:“锲”的左半部分不要误写成“木...
(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
(一)《劝学》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
1.标题:自信自省自胜,成就绚烂人生【开头段】自信者智,自知者明,自胜者强。空谷幽兰不因深处荒野而羞赧,因为它悦纳生命的开落;山涧溪流不因力量柔弱而败馁,因为它明了突围的力量。相信自己,又懂得省察与突破,才能推倒断壁残垣,重铸生命起点,成就绚烂人生。【论证段】1.相信自己,悦纳自己,人生方奔腾如浪,壮丽如霞。2.审视自己,省察自己,人生方舒卷如云,收放如歌。3.突破自己,超越自己,人生方拔节如竹,振翮...
一、文字标记技术文字标记技术,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文字符号来标记出结构的有序性。高考作文中的文字标记,可以划分为两类。1.逻辑提示语。这种技术是通过使用具有逻辑关系提示性质的词句来标记出结构的有序。在时间受限的前提下,文章的“逻辑”是需要“提示”的。具有逻辑关系提示性质的词句有很多,如条件逻辑提示语、因果逻辑提示语、时空逻辑提示语、对比逻辑提示语等。比如2019年浙江卷的一篇优秀作文《过吾之生活,净吾...
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2.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3.安土重(zhòng)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4.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情景。嗷嗷,哀号声;哺,喂食。5.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形容创业的...
《西游记》内容梳理一、作品名片《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吴承恩编写而成。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传奇故事。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在《西游记》中,简直找不出一个称职的皇帝;宠信妖怪的车迟国国王、要将小儿心肝当药引子的比丘国国王,则不是昏君就是暴君。玉皇大帝手下十万天兵天将,竟然抵不过孙悟空的一条金箍棒,而让真正的贤才去当不入流的马夫...
1、暧昧:含糊、不明朗,不光明磊落,不便告人。暗昧:同“暧昧”。还可表示不聪明,愚昧。2、包含:包容含有。包涵:原谅、宽恕。3、暴发:突然猛烈的发生或以不正当的手段发财。如山洪、流行病、雪崩。爆发:由于爆炸而突发或发生重大事变。如战争、火山、革命、大笑。4、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5、必须:副词,用在动词之前,表示“一定要”。必需:动词,“一定要有”,可...
第1组【2022-2023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学习质量检测】补写下列各句的空缺部分。(6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3)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
1、慷慨的农夫美国南方某州,每年都举办南瓜优种大赛,有一个农夫经常获头奖。他得奖之后,总是毫不吝惜地将得奖的种子送给街坊邻居。有人问他:“你的奖项来之不易,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做品种改良,为什么却这么慷慨地将种子送给别人呢?难道不怕超越你吗?”这位农夫回答:“我将种子分送给大家,帮助大家,其实就是帮助我自己!”原来,这位农夫所居住的城镇,家家户户的田地都彼此相连。农夫将得奖的种子分送给邻居,邻...
1.安安分守己:安:安守。安守本分,规矩老实。安土重迁:安:安心,习惯,安于。在一个地方住习惯了,不愿轻易搬迁。形容留恋故乡。安居乐业:安:安于。比喻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形容管理者把社会治理得很好。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道:原指儒家所信奉的道德,后引申为人生的理想、信念、准则。处境虽很贫困,仍乐于坚守信仰。形容人为了自己信仰或理想的实现,宁愿处于贫困恶劣的环境。安闲自得:安:安闲。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安堵...
1、奋斗之心人皆有之。——李叔同3、奋斗以求改善生活,是可敬的行为。——茅盾4、奋斗是万物之父。——陶行知5、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曾国藩6、凡人要自立,要自强,要求己莫求人。——胡文忠7、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爱因斯坦8、对于学者获得的成就,是恭维还是挑战?我需要的是后者,因为前者只能使人陶醉、而后者却是鞭策。——巴斯德9、聪明的资质、内在的干劲...
中华经典谚语大全1.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2.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3.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4.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5.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6.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7.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8.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9.口说无凭,事实为证。10.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11.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12.山里孩子不怕狼,城...
教育名言11、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狄德罗2、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3、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4、把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退”成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这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
抒情类美句1.人们以为天堂是乐园,他们可以在云头飘浮,在河里嬉戏,在山间漫游。但是景色再美,没有心灵的慰藉,也是毫无意义的。2.人生匆匆,青春不是易失的一段。青春也是一种永恒的心态。满脸红光,嘴唇红润,腿脚灵活,这些并不是青春的全部。真正的青春啊,它是一种坚强的意志,是一种想象力的高品位,是感情的充沛饱满,是生存之泉的清澈常新。3.日子总是像从指尖滑过的细砂,在不经意间悄然滑落。那些往日的忧愁和忧伤...
一、对点练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光武年九岁而孤,养于叔父良。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之长安受《尚书》略通大义莽末,天下连岁灾蝗,寇盗蜂起。(选自《后汉书光武帝纪》,有删改)A.性勤于稼穑/而兄伯升好侠养士/常非笑光武事田业/比之高祖兄仲/王莽天凤中/乃...
【易误成语辨析】一、两用成语归纳高考出题对于两用成语很青睐,我们一定要注意总结归纳,正确全面理解成语的各个义项如下列成语:1、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如: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2、想入非非:一般用来形容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多用于贬义;实际上“非非”是佛家语,指“一般人认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也形容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如关...
与(一)连词。1.连词。和,跟,同。①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勾践灭吴》)②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二)介词。1.介词。和,跟,同。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②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2.给,替。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②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3.比,和比较。①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②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文言虚词“而”字的含义与用法一、表承接方法示例含义与解析①承接的本质是先后关系,常用在两个动词之间,或者是两件事之间,判断其承接关系成立的关键是两者是否存在先后关系。一般译成“就”“然后”“从而”(译作“从而”时,一般兼有因果之意),少数译成“才”。①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始得西山宴游记》)动作间的承接。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劝学》)事理间的承接。②有的句子中的“而”的承接关系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