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百家争鸣一、孔子和早期儒学1.百家争鸣(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2)形成:一批杰出的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社会12.孔子的思想及贡献(1)政治思想:①提出“”与“礼”的学说,希望统治者“克己复礼”,推行“”。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2)教育贡献:开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
第1站感知优秀传统文化第8课弘扬优秀传统文化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作用。学习目标2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是什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讲仁爱、重民本...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学习目标:1.了解董仲舒新儒学产生的社会背景。2.理解董仲舒新儒学的主要内容,概括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重点)3.了解汉武帝推行新儒学的措施。(重点)4.探究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难点)2[自主预习探新知]一、从“无为”到“有为”1.汉初:“无为而治”(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课堂探究破重难要点整合夯基础课时作业课堂对点达标练二汉代儒学2[记知识纲要]3[答必记问题]1.掌握“焚书坑儒”的原因、实质和影响,多角度评价“焚书坑儒”。2.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背景和意义,评价董仲舒的思想主。3.理解科制度生的背景、内容及古代政治、文化等举产对的影响,探究科举制对古代社会的重要影响。45知识点一“焚书坑儒”批判1.背景(1)秦朝政治体制建立。(2)一...
三宋明理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情境导入2014年4月,胡锦涛访问湖南大学,参观了位于校园之中的岳麓书院。古老的书院,正如余秋雨所言,“以千年韧劲弘扬了教育对于一个民族的极端重要性”。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始建于940年,宋代理学家朱熹重建书院,亲自讲学,确定了书院的办学规条和宗旨,并奏请赐额及御书,名声大振,成为宋末至清初数百年间,中国一个重要的文化摇篮。...
二汉代儒学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情境导入董仲舒自幼就异常勤奋,专心学习。其父董太公决定在后宅修筑一个花园,以便让董仲舒读书读累了的时候,到花园里歇息散心。第一年,花园初具规模。姐姐多次邀请董仲舒去园里游玩,但他手捧竹简,只是摇摇头,然后继续学习。第二年,小花园建起了假山。小伙伴招呼董仲舒:“快来玩呀!”但他动也不动,一心在竹简上研究诗文,头也顾不上抬一抬。第三年,后花园全部完工。父母...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1词语积累媲美事过境迁抱残守缺明日黄花褒贬昙花一现销声匿迹孤芳自赏威慑一蹴而就面目全非班驳陆离积淀筛选攻讦咀嚼时髦蜕除2比较对象概念特点举例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完成下表的填空:3比较对象概念特点举例传统文化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时代性、民族性(文化遗产)民族服饰、古典诗文、生活习俗文化传统产生于民族的历代生活,成长于民族的反复实...
一、课程简介文化是教育的根,是学校的魂,好的学校往往都有属于自己的文化传承,体现最诗意的生命气象。十年磨一剑,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组的老师在美丽的花庄河畔徜徉,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农耕文化、百年校史文化,弘扬红色革命文化,聚焦学校精神,创建文化校园。经过十二年的课程建设,初步建成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精品课、课程思政示范课。1.《中共云南省委教育工委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说儒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自春期末期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来,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也因此被今人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儒”最早是对古代主管祭祀活动的官员“祭司”的统称,到商周时期发展成对精通当地的风俗文化和礼仪习惯并为君王、贵族提供礼仪服务的学者的统称;儒者是教授六艺的人,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目录1.耕养不辍2.开拓篇(上)3.开拓篇(下)4.理想篇(上)5.理想篇(下)6.养德篇(上)7.养德篇(下)8.耕道篇(上)9.耕道篇(下)10.薪火相传冯志宏撰写并出版《百年史略》一、序章耕养不辍10分钟2021年适逢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思想力量、文化基因、精神动能。在百年...
悟道家思想达天人和谐教学内容第一节曲折的流派第二节渊源流长的历史第三节圣人之师老子第四节故事大王庄子第五节道家智慧第六节道家思想深远影响第七节道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第八节道家经典名言共赏所谓“道家”,是指以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为宗脉的学术派别的总称。是“道德家”的简称,因老子《道德经》而得名。是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的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学派之一。第一节曲折的流派老子和庄子是道家主要创始人和...
第二讲轴心时代——终极关怀的觉醒引子: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引子: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目标导航]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思想:(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____”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中。(2)反对盲从孔子,认为儒家经典不是“万世之至论”。理(3)提出“______”,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4)写作风格,主张“_____”,反对摹古文风。2.著作:《_____》《续藏书》...
传统文化的继承1复习回顾:•文化传播的含义、途径是什么?•大众传媒的优点是什么?2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一框传统文化的继承3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继承性的表现。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联系实际,分析传统文化的特点,说明应如何正确继承、发展传统文化。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3、情感、态度、价...
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专题小结与测评系统梳理知识,理清发展脉络;仿真高考检测,零距离触摸高考!1首页末页下一页上一页主流思想——从“百家争鸣”到思想的趋时更新(一)发展历程时期发展历程春秋战国创立与发展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孟子、荀子发展了孔子学说西汉改造与独尊(1)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提出“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等主张(2)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精神,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教育“融”为一体,让中小学生(在园幼儿)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传统文化,切实提高青少年文化素养和思想品格,使传统文化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特制定教育系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面向未来...
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实施方案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周年,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对全市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根据**要求,切实开展202**年全市中小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育读进校园活动,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优秀传统美德为重点,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
中学中小学校做好“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工作的实施方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新人。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把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融...
第3课宋明理学1目标导航预习导引1.课程标准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2.学习要点(1)三教合一的经过。(2)程朱理学的基本思想。(3)陆王心学的基本思想。2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形成背景1.儒学逐渐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道教主张贵儒”“又尊”道。(2)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