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中国化学工业史上杰出的科学家,他所发明的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国外资本家对中国70多年的垄断,改变了“一碱难求”的局面。中国生产的“红三角”牌纯碱,产量大、纯度高风靡全世界。——侯德榜2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3提出问题1:1、用PH试纸测定碳酸钠溶液的PH2、无色酚酞测试碳酸钠溶液的酸碱性探究实验一:碳酸钠水溶液的酸碱性设计方案:物质的分类中,碳酸钠(Na2CO3)属于哪一类?为什么称...
品管部2013.3.12抽样计划与检验环境物质培训臻晖电子主要课程内容1、抽样检验基础知识2、常见的抽样标准介绍3、抽样标准的使用4、环境物质简介及相关法规5、食品接触材料法规臻晖电子抽样检验的由来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美国因大量的军需物资必须供应,而检查员又非常缺乏,军需物资的购入及验收,就不得不采取一个既经济又实用的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由此应运而生。第一章:抽样检验基础知识母体样本检验通过样本推测母体检...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能找到你需要的书呢?1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23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规律。4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把某些特征相似的事物...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2课时11课标要求•1.掌握盐类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2.能够比较盐溶液酸碱性;•3.了解影响盐类水解平衡移动的因素;•4.了解盐类水解的应用;•5.掌握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和等量关系。2341.盐的水解的实质:一、盐类水解的基本原理盐中弱(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离子与水电离出的H+或OH-离子结合生成难电离(弱电解质)的分子或离子,毁坏水的电离平衡。2.盐类...
课时2物质的量说出下面方程式的意义H2+Cl2==2HCl点燃宏观意义微观意义质量关系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每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每2g氢气和71g氯气反应生成73g氯化氢22g氢气和71g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数值≈6.02×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NANA----一个惊人的数字将6.021023个一毛硬币排起来,可来回地球和太阳间400亿次之多,是多少元?31molH2约含氢分子。1mol氢原子约含个氢原...
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氧化还原反应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1学习目标: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化合价升降与电子转移的关系。(重难点)3.会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重点)4.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方法。(重点)2[自主预习探新知]1.元素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关系以Cl2和Na反应生成NaCl为例:2N0a+C0l2===2NaCl+1-1(1)分析①Cl→Cl-...
清晨当太阳升起时,你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阳光穿过林木的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为什么会产生这美丽的景象吗?1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3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溶液一种溶质(或几种溶质)...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第1课时211.掌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及其特征。2.了解电离平衡常数的表示方法和含义。3.掌握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2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醋酸与镁条(用砂纸打磨)的反应。观察、比较气球鼓起的快慢等现象。思考等浓度的盐酸、醋酸溶液中的H+浓度的大小关系。31.0.1molL-1的盐酸和0.1molL-1的醋酸pH相同吗?2.pH=3的盐酸和醋酸,酸的浓度相同吗?pH=3,说明[H+]相等,都等于...
课时2物质的量1说出下面方程式的意义H2+Cl2==2HCl点燃宏观意义微观意义质量关系氢气和氯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氯化氢每个氢分子和一个氯分子结合生成两个氯化氢分子每2g氢气和71g氯气反应生成73g氯化氢22g氢气和71g氯气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这个数目是多少呢?数值≈6.02×1023阿伏加德罗常数NANA----一个惊人的数字将6.021023个一毛硬币排起来,可来回地球和太阳间400亿次之多,是多少元?31molH2约含氢分子。1mol氢原子约含个氢...
物质的聚集状态1;物质的聚集状态主要有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学习准备】2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液态气态为什么固体、液体和气体物质的某些性质存在差异?与这些物质的微观结构有何联系?微粒排列紧密,微粒空隙很小微粒排列较紧密微粒空隙较小微粒排列较大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可以自由移动可以自由移动有固定的形状,几乎不能被压缩没有固定的形状...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学习目标:1.了解离子反应概念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2.运用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重点)3.综合运用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正误。(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离子反应定义—溶液中离子之间,以及与之间发生的反应|实质—溶液中某种或某些离子|表示方法—离子方程式浓度的降低离子原子或分子微点拨...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镁的提取及应用1用途广泛的镁合金单手能提起的“捷安特”——镁合金车身,体重7公斤2用镁合金零部件装备的汽车。汽车自重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降低0.7L用途广泛的镁合金3用途广泛的镁合金镁合金被广泛地应用在机身和发动机上4用途广泛的镁合金镁合金是航空器、航天器和火箭导弹制造工业中使用的最轻金属结构材料。5用途广泛的镁合金镁合金用于电子产品上可以有效的把内部的热散发到外面6近年...
物质的量(n)粒子数(N)×NA÷NA质量(m)×M÷M体积(V)÷ρ×ρ1物质名称物质的量mol摩尔质量g•mol-1密度体积Al126.982.70g•cm-3Fe155.857.86g•cm-3H2O(l)118.020.998g•cm-3C2H5OH146.070.789g•cm-3H212.0160.0899g•L-1N2128.021.25g•L-1CO128.011.25g•L-17.1cm318cm358.4cm322.4L22.4L22.4L温度为293k温度为273k,压强为1.01×105Pa10cm32相同条件下,1mol的气体体积要比固体、液体大得多。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固体、液...
第3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1节水溶液第1课时水的电离及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态学习目标:1.理解水的电离过程以及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含义,并能应用水的离子积常数进行相关计算。(重点)2.知道强弱电解质的区别,理解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重点)3.能够书写常见弱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自主预习探新知]1.水的电离(1)水的电离方程式纯水中存在少量的H+和OH-,是由于水发生微弱的电离产生的:。(2)水的电离平衡常数水的电离是...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温州城市大学附属小学课题:(教学内容)1.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学情分析:(学生、教材分析)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学习过《它们去哪儿了》,知道水能溶解盐、红糖,不能溶解小石子,判断溶解的现象是颗粒看不见了。这节课,在基于学生对溶解的已有认知上继续探究盐、小苏打这些能溶解的物质,究竟能溶解多少。学生过去在生活中没有关注过这一问题,通过一勺两勺食盐溶解在水中...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科学探究: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与不溶解的现象。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科学态度: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2.严格按照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如:食盐和小苏打)。2.同样多的水溶解的物质(如: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探究水能溶解的物质的质量是有限的,同体积的水溶解的物质(如: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2.搅拌可加速物质(如: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充分...
3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八下科学4.3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教学设计课题4.3植物的根与物质吸收(1)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植物的根与物质的吸收选自浙教版八下第4章第3节内容,本节内容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一起,构成了绿色植物生活对物质和能量需要的全部内容,这对学生全面理解植物生活方式是十分有利的。本节内容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为根系及根尖的结构,...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2课内容。关于物质的变化,从是否产生了新物质的标准去区分,可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本单元主要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了新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怎样判断产生...
1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六下《物质的变化》单元教学设计)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教材简析】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学生借助“厨房这个生活中熟悉的地方,对“厨房中的各种物质”的观察、特征的描述、用途及其变化的了解,认识到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通过比较厨房中不同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是不同的,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大小和形态,有些变化则产生了新的物质,从而引出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