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2课时11沉淀溶解平衡生活自然界生产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21.沉淀的生成(1)意义:在物质的检验、提纯及工厂废水的处理等方面有重要意义。(2)方法:A.调节PH法例:工业原料氯化铵中混有氯化铁,加氨水调PH值至7-8Fe3++3NH3•H2O=Fe(OH)3↓+3NH4+B.加沉淀剂法如:沉淀Cu2+、Hg2+等,以Na2S、H2S做沉淀剂(3)原则:生成沉淀的反应能发生,且进行得越完全越好注意...
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学业质量标准】新课程标准内容学业水平目标学科核心素养合格考试等级考试1.阐明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平二水平三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2.举例说明有些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不需要额外提供能量;有些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水平二水平三科学思维3.举例说明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水平二水平三科学思维2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3教师参考新课...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专题二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四课时镁的提取及应用11、制合金(约含镁80%):用途:密度小,但硬度和强度很大奥迪轿车镁合金外壳飞机镁合金外壳22、信号弹、焰火3、制耐火材料(MgO)熔点高(熔点2800℃)焰火信号弹耐高温材料:氧化镁耐火砖3一、镁的存在和提取1、镁的存在:主要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和海水(MgCl2)中。海水中镁的总储量约为1.8×1015t4KClCaCl2MgCl2NaCl5-10-15-20-含量/g每千克海水中几种氯化物的含量...
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第2节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1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了解共价键的形成、极性、类型(σ键和π键),了解配位键的含义。2.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3.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简单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4.能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或者杂化轨道理论推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5.了解范德华力的含义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6.了解氢键的含义,能列举存在氢键的物质,并能解释氢键对...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上册课题1分子和原子1课前预习1.科学技术的进步,证明了物质是由______、_____等微观粒子构成的。2.分子的______和______都很小。分子之间有_____,且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______,遇冷时______。气态分子间的间隔比固态和液态分子间的间隔都_____。不管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其构成分子或原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原子是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3.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_的最小粒子。4.分子和原子的...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1第2节离子反应2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3考点1电解质及其电离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________________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2)非电解质:在___________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水溶液中或熔融溶液和熔融4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全部强...
0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李仕才1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电解质及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高考考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主要题型为选择题,在实验题中也时有出现;考查角度主要为反应“量”的关系是否正确,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是否正确...
1.3.2原子核的组成1?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的特点是什么??3.质子、中子的电性和电量??2.原子核是否能再分呢?如能再分,由哪些微粒构成?原子核核外电子原子质子Z中子N1.原子的构成(-)(+)(0)(+)2构成原子的粒子及其性质粒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性电量负电1单位电荷/个正电1单位电荷/个不显电性质量/kg9.109×10-311.673×10-271.675×10-27相对质量1/18361.0071.008相对质量:与C-12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11一、物质的检验取试样→加试剂→说操作→表现象→定结论1.操作步骤2.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常利用特征现象2物质方法与现象H+蘸少量试液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红蘸少量试液滴在蓝色pH试纸上,试纸变红NH4+在试液中加强碱溶液加热,并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变蓝Fe3+试液中滴加KSCN溶液呈红色加碱,有红褐色沉淀加苯酚溶液,呈紫色(1)常见阳离子的检验3离...
《第三单元》复习课1知识网络2考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及应用1.(2015威海)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C3考点1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及应用2.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A.水结...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2018秋季化学九年级上册•R11.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2)分子总在不断地。温度越高,运动速率。(3)分子间有。2.分子是由构成的。有些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个氧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构成,如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1个原子和2个原子构成的。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的最小粒子;原子是的最小粒子。很小运动越快间隔原子2碳氧保持物...
学业分层测评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第三单元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及其表示。(重点)3.掌握原子核的构成、核素、同位素的含义。(重难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材整理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1.特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2.原子结构分层3.表示方法:原子结构示意图,如:4.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1)写出Na、Mg分别与O2、Cl2反应生成产物的化学式为。...
第3节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2.了解晶体的类型,了解不同类型晶体中结构微粒、微粒间作用力的区别。3.了解晶格能的概念,了解晶格能对离子晶体性质的影响。4.了解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5.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选修物质结构与性质6.理解金属键的含义,...
第4节几类其他聚集状态的物质1情境导入课程目标笔记本电脑液晶显示器1.能说出:非晶体、液晶、等离子体、纳米尺度聚集体等不同物质聚集态的结构及特殊性质。2.能知道:这些聚集体的实际用途及作用。3.能利用:物质聚集状态按不同类型和不同聚集程度来区分物质。2一二三四一、非晶体结构:从结构的观点出发,物质的状态可分为固、液、气三种聚集态。在固体时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它们的最大区别在于物质内部的微粒能否有序地规则排列。...
1第1课时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2知识点教学突破策略学习技巧点拨1.举例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通过列举一些实验现象并以本节问题探讨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仔细观察并尝试自己分析实验现象,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2.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进行归纳总结并培养科学探究思维3.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先演示实验流程,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3节沉淀溶解平衡第1课时111.知道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描述沉淀溶解平衡。2.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的含义。3.能够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进行分析。2石灰石岩层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岁月侵蚀之后,会形成各种奇形异状的溶洞。你知道它们是如何形成的吗?32HCO3-+H2O+CO2溶洞的形成:碳酸钙是一种难溶物,但是难溶物也能溶于水,并且能电...
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第3课时物质的聚集状态专题1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1学习目标:1.根据聚集状态进行分类。2.了解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难点)3.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有关计算。(重难点)2[自主预习探新知]1.物质的聚集状态(2)物质是_____、_____或_____的聚集体。(3)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与性质原子分子离子3物质的聚集状态微观结构微粒的运动方式宏观性质固态微粒排列_____,微粒间的空隙______在固定的位置上_____...
第二单元钠、镁及其化合物第2课时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专题2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学习目标:1.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应用。(重点)2.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和鉴别方法。(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1.碳酸钠的性质及应用(1)物理性质:碳酸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俗称_____或_____,白色粉末,___溶于水。(2)化学性质①与盐(Ca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与碱[Ca(OH)2]反应的化学方...
02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4讲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考点四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李仕才1知识梳理21.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从反应原理角度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方法(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与稀硫酸反应是生成Fe2+而不是生成Fe3+。(2)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3)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4)看溶液的酸碱性是否影响反应,酸性环境中不能出现OH-,碱性环境中不能出现H+。(5)看“===”“”“↓”“↑”及必要条件是否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