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战争与文化交锋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蒙古西征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B.蒙古西征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C.蒙古西征引发了民族迁徙D.蒙古西征引发了宗教改革【解析】选B。据材料“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
四十六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跨国公司把一种全新产品打入一个国家时,它面临的热战是如何在这个国家中创造一个新的市场。这就需要适应或改变消费者的偏好或口味,使他们接受这种产品。如果跨国公司成功了,它实际上是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全球性的经营环境。这说明跨国公司()A.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B.促进了文化交流国际化C.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D.以文化创新为主要业务【...
四十五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9世纪中叶后,美国随着疆界的不断扩张,新的领土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大批劳动力。外来移民迅速增加,形成了一股空前规模的移民潮。在这股移民潮中,大量华工从事的主要工作是()A.开矿筑路B.金融证券C.建立牧场D.买办经商【解析】选A。19世纪上半期,在美国西进运动中,大量华工来到美国,成为美国加州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四十四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16世纪初期,西班牙征服者对某条道路感到震惊——它们由石头铺成,两旁植有树木,其宽度可以容纳八名骑手骑马并行,这是他们见过的修建得最好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修建者最有可能是()A.玛雅人B.阿兹特克人C.班图人D.印加人【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印加帝国时期为了便于征兵和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修建了发达的道路网络,故选D。2.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
四十三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孟子主张“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墨子认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两者的主张()A.塑造了共同价值观念B.目的是重构社会秩序C.体现了民本政治追求D.构建了完整学术体系【解析】选B。据材料可知,孟子和墨子认为统治者只有选贤任能才能支持国君维护其统治秩序,实现国家富强,这反映了春秋战...
四十二医疗与公共卫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甲(某人)有完城旦(筑城)罪,未断,今甲疠(麻风病),问甲可(何)以论?当(迁)疠所处之。”西汉平帝曾下诏“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东汉延熹五年,军队疾病,名将皇甫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这表明,秦汉时期()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B.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C.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防治D.中国传统中医学成就突出【解析】选B。从...
四十一交通与社会变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秦朝建立后,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种道路交通网络:一是向东直通燕齐地区、向南直达吴楚地区的驰道;二是从咸阳至九原的直道;三是北起僰道(今四川宜宾)到达滇池地区的五尺道。这些道路的修建客观上()A.促进了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武力控制C.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四十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如图为新石器时代德国费德尔湖畔的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从左至右分别为配置图、外观图、俯瞰图。对该复原图的解读正确的是()A.面湖而居适应了生产生活的需要B.码头的存在说明商品经济发达C.房屋布局体现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悬山式屋顶适应热带多雨的环境【解析】选A。通过观察艾希比尔村落(遗址)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原始居民选择接近...
三十九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商周“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自由商人崛起,秦汉国内外贸易的发展,隋唐柜坊与飞钱的出现,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与营业时间限制的突破、纸币的产生,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商业()A.发展水平世界领先B.发展过程极为艰难C.发展阶段特征明显D.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解析】选C。据材料“商周春秋战国宋元坊市界限的打破明清出现地域性商人群体”并...
三十八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夏商时期,青铜兵器脆硬易折,不便锻打炼造;春秋战国时期,铁器以其特有的锋芒,坚韧的躯体而很快取代青铜兵器。这一变化表明()A.古代冶金技术进步B.官营武器工业出现C.铁器得到广泛应用D.青铜器具不如铁器【解析】选A。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的材质在不断变化,武器的锋利和坚硬程度在不断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古代冶金技术的进步,故A正确;...
三十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进步的过程,从氏族社会到国家应运而生的根本原因是()A.女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衰落B.男性的力量超过女性C.氏族部落的战争频繁D.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D正确;A、B、C都不是根本原因,排除。2.为纪念“谷物女神”德墨忒尔,古希腊设立地母节,只有已婚女子才能...
三十六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刘邦入秦都城咸阳后,萧何“尽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后来“汉王(刘邦)所以具知天下阨塞(战略要地),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萧何)具得秦图书也”。由此推论,文中“律令图书”主要是()A.秦朝法律书即《秦律》B.遗存的诸子百家著作C.户籍、赋税等文书档案D.中央与地方的官吏考核档案【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汉王(刘邦)所以能全面了解天下...
三十五货币与赋税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根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货币图》得出的正确认识是()A.青铜器物铸造以货币为主B.货币的发行流通趋向相对统一C.货币经济占据了主要地位D.钱文上镌刻的书法以隶书为主【解析】选B。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各异,随着秦朝统一战争的发展,货币样式统一为圆形方孔型,B正确;根据所学可知,青铜器物铸造主要是礼器和兵器,A排除;古代以小农经济为主而...
三十四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汉代属国由属国都尉、丞、左骑千人官、侯官等组成政权体系。左骑千人官、百长等官只设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而且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落首领。这表明()A.汉代形成了中央集权管理体制B.封国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管理C.属国官员设置上实行划地而设D.民族管理模式注重“因俗而治”【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左骑千人官、百长往往是少数民族的部...
三十三法律与教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荀子在《性恶篇》中提出了“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观点,他的学生韩非由此提出“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并要求“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由此可推断出()A.法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产生B.“性恶论”为法家思想的逻辑起点C.儒家思想中蕴含了强权专制的内容D.荀子才是真正的法家思想集大成者【解析】选B。根据材...
三十二官员的选拔与管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汉武帝时期,分全国为十三州部,各州置刺史一人,后通称刺史。刺史巡行郡县,为“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其时,刺史的主要职能是()A.监察郡县吏治B.镇压诸侯谋反C.参与中央决策D.管理州县事务【解析】选A。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刺史巡行郡县”“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的主要职责是监察地方吏治,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A正...
三十一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王孙满对曰:“在德不在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问鼎中原”之典。该典故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挑战B.周王室偏居一隅,特权不再C.大国兼并小国得到王室认可D.诸侯国势力增强,对抗中央【解析】选A。根据材料“楚王问鼎大小轻重”结合所学可知,鼎是权力的...
二十八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及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好莱坞电影中,苏联的形象被塑造成“‘邪恶的、懦弱的、精神不稳定的、无情工作的机器人’,他们穿着廉价的运动服,冷血地杀害对手。与之相对立的美国形象是‘无辜的、勇敢的、聪明的、守法的自由思想家’”。这种电影反映的历史时段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美苏冷战时期C.第二次世界大战D.苏联解体之后【解析】选B。美苏冷战时期,...
二十七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2021绍兴模拟)英国史学家约翰惠勒-贝内特曾经说:“德国的征服国策,英国的绥靖国策,就像两股并行的溪水在奔流,它们将在一个交叉点结合起来,并成为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材料中的“交叉点”为()A.《慕尼黑协定》B.《联合国家宣言》C.《凡尔赛条约》D.“杜鲁门主义”【解析】选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慕尼黑协定》是19...
二十六十月革命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列宁主义被誉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列宁开创性理论探索的是()A.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B.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获胜C.无产阶级肩负资本主义掘墓人的使命D.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解析】选C。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