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课标解读关于本节,课标的要求是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节以寒潮为例,通过学生对其学习与探究,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具有分析探究其他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的能力、了解相关的防灾减灾措施。学生情况分析本节是必修1最后一章的第三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地球宇宙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相关知识的基础,且具有了分析自然地理问题的能力,在此前提下,学习寒潮自然灾害的成因与危害...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4.1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案例分析从集散程度、呈现形态与规模等方面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的影响。2.探究气候、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对城市区位的影响。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分析能够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三、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原因:自然条件是多种多样的,人类活动也是多方面的,本条“标准”的设计思...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自然资源的特征2.以土地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使学生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通过认识自然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和利用的发展性,使学生学会辩证的看待问题,懂得利用自然资源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课前先学】1.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可以直接从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的物质与能量,主要包括矿产资源...
第九讲常见的天气系统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点统计天气系统结合实例,说明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及准静止锋)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2017(T7~8),2016(T34,T41),2015(T8),2014(T6),2013[T42(1)(2)],2012(T2、T41)结合实例,说明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一、锋面特征1.结构特征:图中A为气团;B为气团。2.天气特征: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的等天气。二、锋面系统1.冷锋2.暖锋3.准静止锋实例:江淮地区...
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说出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通过多种因素对土壤形成的作用,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2.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由西北地区位置分析、说出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而说出该地区的地貌、水文、植被等要素的特点,并解释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特点,从而得出结论“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3.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为例,说明“某一要素...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回答1~5题。1关于影响乡村聚落分散与集中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的支配B.住宅形式的不同C.农业生产方式差异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解析:乡村聚落分散与集中的主要因素,即自然环境支配、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风格习惯、文化背景。答案:B2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
第八讲气压带与风带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点统计气压带和风带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2017(T10、T23),2016(T5),2015T41),2014[T41(4)],2013(T8~9、T12~14),2012(T6~(7)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及影响,一、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1.写出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B、C、D。2.写出图中风带的名称并在图中画出风向。E、F、G。3.气压带:地球上有个高气压;有个低气压带。4.风带:地球上有个风带。二...
第四章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一、单选题1、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环境不匹配的是()A、黄土高原——窑洞B、广东——“骑楼”C、云贵高原——吊脚竹楼D、东北平原——蒙古包2、下图中反映的能源是()A、煤炭B、水能C、天然气D、太阳能3、下表是我国东部某区域2008~2010年占用、增补耕地的平均坡度与平均海拔状况。据此判断该区域()A、耕地面积增加B、增补耕地容易产生水土流失C、增补耕地少于...
第四章第一节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学习目标】1.了解地形、气候、水、矿产等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2.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重点、难点】地表形态是自然环境的基础要素,通过对地表形态的分析能够说明自然条件对城市分布的影响。【知识梳理】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条件影响条件地形气候水矿产城市分布海拔较低的濒海、濒湖沿河平原地带气温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1.河流水运动的起点和终点2.两条河流...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3大气环境(一)第2课时【自主先学】1.气压是指该地单位面积垂直向上延伸到大气层上界所承受的空气柱的总重量,单位:百帕(hPa)。图1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乙地和丁地海拔相等,乙的气压_____丁的气压(“<”、“>”、“=”);气压最大的为_____,最小的为_____;因此,气压的垂直分布规律为:海拔越高,气压越_____。2.运用气压的概念和分布规律,在图1中标出与丙地气压值相等的“戊”...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回答1~5题。1关于影响乡村聚落分散与集中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环境的支配B.住宅形式的不同C.农业生产方式差异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解析:乡村聚落分散与集中的主要因素,即自然环境支配、农业生产方式和传统风格习惯、文化背景。答案:B2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
第三节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⒈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和分类⒉了解人类能源资源的利用历史,理解不同生产力水平,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状况。⒊说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种类、数量、质量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阶段的关系,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学习重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难点】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过程】【自主先学】1.结合书本P101自然资源的概念,看看下...
4.3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理解自然资源的概念,记忆其属性和分类。2.理解世界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变化。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101-106完成以下填空内容,12分钟后提问1.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与的总称。2.属性其属性具有性、整体性、性、多用型和性...
第五讲地球的圈层结构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点统计地球的圈层结构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了解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017(T5、T32),2016(T4),2015(T6),2014(T33),2013(T2),2012(T8、T34)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了解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主要特点,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一、地球内部圈层1.地壳:平均厚度为km;大陆地壳较,平均33km,海洋地壳较,平均6km。2.地幔(1)组成:地幔和地幔两层。(2)范围:与地壳的分界线为面...
2.2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题目2.2地球表面形态第二课时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2.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某些地貌类型的成因。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内里作用与地表形态【知识转接】1、欧洲北部地表形态的形成【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1)表现形式:有①________、...
第一节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一、教材分析:1、本课是第三章的第一节课的内容,它既是前面所学的各要素的综合归纳,又为学习后面的内容打下基础。2、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就是讲了两方面:一是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二是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学生对第二方面的知识可通过平时对生活上的感性认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起来较容易接受,但第一方面比较抽象,学生既没有亲身体验过,又没有实在的生物化石供学生观用...
第四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一节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学习目标】⒈理解地形对聚落的影响,说明地形对我国南北方聚落影响的差异⒉通过案例说明地形对聚落选址、形态特征、未来拓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⒊通过案例说明地形对交通线路选址、形态分布、线路疏密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重点】地形对聚落和交通线路所产生的影响。【学习难点】⒈地形对聚落选址、形态特征、未来拓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⒉地形对交通线路选...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回答1~5题。1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③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不受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④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A.①③B.②④B.①④D.②③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概念试题,解这类试题,要求抓住概念的关...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一.项选择题1、有关我国乡村聚落地区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带状分布B.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大,多呈团聚状分布C.北方平原地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多呈点状分布D.南方山区村落规模一般较小,分布相对分散2、下列属于影响交通线路分布的自然因素的是A..地形、气候B.人口、资源C.工农业发展水平D.科学技术3我国的古村落遗址大多坐落在河谷阶地上,这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