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第二次信访联席会议上的讲话提纲同志们:刚才县信访局通报了第一季度信访工作重点指标情况。第一季度,全县信访维稳工作可谓站在全省、全市风口浪尖。X-X月信访工作考核全市挂末,X月向国家局网投量全省倒数第X,重复信访投诉量全省倒数第X,第一季度进京越级访全市XX。这些问题体现出今年以来我县信访维稳形势之严峻、任务之重、压力之大,说明我们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上还需要改进。下面我简要强调三点意见...
县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表态发言XX书记,各位领导:全省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XX县高度重视、全力推进专项整治工作。按照省市安排部署,我县政法各单位建立《涉法涉诉信访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台账》,排查梳理了XXX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其中进京访X件、赴省访XX件、初信初访XX件、重复访XX件),目前已化解XX件(其中释法明理化解XX件,导入法律程序处理化解XX件,司法救助化解X件,其他方式...
全县信访工作情况通报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开展信访问题源头治理,扎实推进“治重化积”和“三率”提升工作,全力做好重大活动期间信访保障工作,有效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全县信访形势总体平稳向好。一、主要开展的工作(一)狠抓信访业务规范办理。1-7月,县级信访总量1184件次。其中:走访419批2327人次(包括集访97批1947人次),同...
在全县信访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主持词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信访联席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主要目的是通报第一季度信访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分析研判当前信访维稳形势为实现“控总量、化存量、遏增量和降低信访工作倒流率、提升化解率、提高满意率”的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和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全县信访工作整体质效。今天会议共两项议程,下面我们逐项进行。首先进行第一项,请县信访局局长XX同志通报202...
在县信访维稳大会上的讲话各位同志:就做好近期信访工作,我讲五点意见。第一,要坚决扛起信访工作责任。我们抓经济、抓社会发展,基础就是社会稳定!信访工作底数清是基础,化解是根本、是关键,稳控是无奈之举、补充手段;信访工作是大家的事,不是信访局一家的工作,全县上下要形成合力、整合资源、强化保障,把精力集中到抓化解上来。希望大家主动谋划、主动研究、主动过问信访工作,主动牵头、主动包案、主动上手、主动协...
创新群众工作方法破解疑难信访问题——XX县探索建立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2151”工作机制的实践与启示XX县是一个总人口148万、有63个镇乡的典型丘区人口大县、农业大县,由于经济不发达,加之企业改制、机构改革积淀了很多历史遗留问题,全县上访人员多,矛盾纠纷多,涉及重点信访群体60多个、重点信访人员200多人。一度时期,在“人民内部问题用人民币解决”的大背景下,“花钱买平安”纵容和误导了一大批信访人,以访牟...
街道关于信访领域专项巡察集中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根据市委、区委巡察工作统一部署,2022年X月11日至X月22日,区委第二巡察组对XX街道党工委开展了信访领域专项巡察。2022年XX月8日,区委第二巡察组对XX街道党工委进行了巡察工作情况反馈,实事求是地指出了问题,有针对性提出了整改意见和建议。我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把整改落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严肃认真地进行了集中整改。按照《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和巡察整改及成果运...
2023年信访工作半年总结2023年上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信访部门的指导下,我局以化解积案为重点,积极开展国、省信访工作“示范”县(市)创建活动,突出“事要解决”,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正常信访秩序,确保大局和谐稳定,现将我局信访工作半年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1-6月份,我市本级共接待来访群众376批,1823人次;到衡访30批52人次;赴省访27批51人次;进京访11批11人次。共办理群众来信101件、...
在信访稳定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府在这里专门召开全县信访XX工作大会,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足见县委县政府对信访XX工作的高度重视。刚才,XX同志通报了今年以来全县信访XX工作,对下阶段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贯彻、抓好落实。对于会上部门和镇乡代表的发言,请大家相互借鉴,特别是工作建议,要结合自身实际予以采纳。下面,就下步信访XX工作,我再讲以下几点意见...
基层信访举报办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探索与实践近年来,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基层信访总量呈上升趋势。部分群众因法律意识淡薄,思想上存在“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等误区,增加了信访稳控工作压力,一些信访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导致上访群众绕过乡镇纪委越级上访。基于此,为彻底化解“重复访”“越级访”“缠访闹访”,XX县纪委从2023年4月来,积极推进基层信访举报办理规...
镇巡察工作期间的信访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为确保我镇在巡察工作期间的平安稳定,及时预防、有效处置辖区内发生的信访突发事件,建立统一指挥、职责明确、反应迅速、处置有力的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政府应对信访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保障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促进“和谐”乡镇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我镇具体实际,特制定本预案。一、工作原则(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
在全县信访维稳暨“两大一防”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县信访维稳暨“两大一防”工作推进会,目的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思想,分析研判全县信访稳定工作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要求,压实责任,硬化措施,深化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防范发生重大恶性刑事案件,持续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刚才,XX同志传达了市信联办《关于XX县XX进京访情况的通报》,部分单位和乡...
关于进一步完善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的通知20XX年,县委、县政府根据中央、省、市信访制度改革工作部署,建立并推行不满意信访事项第三方评价机制,化解了一大批特殊疑难信访问题,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为了不断增强实际工作的操作性,现就进一步完善该项机制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明确评价原则(一)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二)坚持自愿申请,一案一评,只评一次的原则;(三)坚持依...
在信访稳定安全生产工作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我们在这里整合召开XX县安全生产工作暨政府安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信访稳定工作会,一是因为距离XX只有40多天时间了,时间紧、任务重,整合召开有利于大家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抓好具体工作,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二是因为这两方面工作是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基础和保障,绝对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一丝侥幸,出不得任何纰漏。刚才XX同志分别...
关于“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任务的工作总结20XX年以来,县委政法委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围绕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强化监督指导,使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处理工作逐步进入法治轨道。根据你办要求,现将“推进涉法涉诉信访改革”任务开展情况总结如下。一、今年以来涉法涉诉信访改革推进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建章立制。成立了以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为组...
在全县信访维稳安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近期,我县信访总量仍处于高位运行,赴省进京上访隐患尚未完全化解消除到位。信访维稳工作形势严峻,任务艰巨,为确保全县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清朗,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准确把握我县信访维稳形势今年以来,尽管通过各级各部门和县级领导的努力,信访维稳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一是信访总量仍处于高位运行。元至2月份信访总量达到*批,涉...
淮安市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淮安市信访局江苏楚淮软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前言该手册是淮安市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运行维护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操作手册。该手册详细介绍了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和步骤,在使用淮安市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之前,请务必详细阅读本手册。如有疑问,请致电0517-83130911,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真诚欢迎您对淮安市阳光信访综合服务管理系统提出合理、可行的宝贵意见。第1...
在2024年信访稳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今天,县委、县政府决定在这里召开全县信访稳定工作会议,一方面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另一方面是结合实际安排部署当前信访稳定工作,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刚才,兰劲同志传达了全国、省、市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电视电话会议主要精神,请同志们认真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从4月1日开始,将在全国开展以县委书记大接访和...
在全市信访系统干部能力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同志们: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强调“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
湖北省网上信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湖北省网上信访领导小组办公室湖北融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省网上信访管理系统用户手册目录1文档说明.....................................................................................................................................51.1编写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