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动物的行为(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八上科学3.4动物的行为(2)教学设计课题3.4动物的行为(2)单元三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动物生存必须获得食物、躲避敌害,动物繁衍必须求偶、交配和哺育;行为的产生都是自然长期选择的结果,每种特殊的行为都有其特殊的生存意义。本节内容分2课时完成,第1课时内...
4磁极与方向(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磁铁》单元4.磁极与方向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磁铁》课题4.磁极与方向课时1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3.2电磁相互作用3~4年级⑥知道地球有磁场,指南针中的小磁针可以用来指示南北。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科学探究能力技术与工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态度...
4常见的动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常见的动物》一课是科学青岛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的第一课时,属于生命科学领域。本节课共分为三个版块第一版块活动准备。观看动物园里的动物视频,并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物。本环节的设计目的观察身边小动物的外部特征,增强学生对身边动物的感性认识,为上课探究动物的特征做好准备第二板块活动过程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说一说它们的...
4测试反应快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131)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们自己》教科版二年级下册《我们自己》单元4.测试反应快慢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我们自己》课题4.测试反应快慢课时1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学习内容及要求5.5人体由多个系统组成1~2年级④识别人的眼、耳、舞、舌、皮肤等器官,列举这器官的功能与保护方法。教学目标科学观念(...
4变阻器(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八上科学4.4变阻器(2)教学设计课题4.4变阻器(2)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变阻器是浙教版八上第4章第4节内容,安排在电荷和电路、电流的测量及物质的导电性和电阻之后学习,又是后续学习欧姆定律等知识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变阻器是电学中最常用的重要电路元件,它在电学中占重要地位,学好变阻器,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又为今后学习做必...
4《我们的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4、我们的脑课时1备课教师单位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科学探究:1.通过参与活动分析身体反应过程,探究大脑是怎样工作的。2.通过了解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组成,再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探究不同的人大脑潜力的不同,积极锻炼可以使大脑得到均衡的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大脑的研究,使学生能科学认识自身长处与短处,积极地面对人生,克服不...
4《迁徙与冬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青岛版科学(2017)六三制三年级上册1.4《迁徙与冬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迁徙和冬眠》是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上册《动物与环境》单元的第四课时。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搜集动物过冬的图片,为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过冬时的状态,了解它们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知道什么是冬眠;指导学生观察角马等动物在不同季节的行为改变...
4《轮轴的秘密》(课件20ppt+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素材)轮轴的秘密六年级科学一、聚焦轮轴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我们把它叫做轮轴。二、探索思考:如果取下水龙头上的轮子,直接去拧轴,还容易拧开水龙头吗不容易拧开很费力轮轴有什么作用呢?省力活动一:轮轴真的可以省力吗?三个大小不同的轮三根用于悬挂钩码的细线轮轴作用实验记录表轴上钩码个数轮上钩码个数我们的发现轮轴作用实验记录表轴上钩码个数轮上钩...
4《空气有质量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第二单元空气第4课时空气有质量吗教案班级:课时:课型:学情分析质量是物体的一项基本属性。由于空气质量很小,可能会导致学生对空气的认识产生一定的误区。本节课,教师将带学生利用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学生将对天平——这一简单的测量工具建立初步的认知,并在使用过程中体会到测量工具在实验观察、测定中的重要性。小组合作测量空气质量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教学目标了...
4《观察月相》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22新课标版)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4.观察月相【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际观察,了解月相就是我们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状,知道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不相同,有时月相亮面大,有时月相亮面小。科学思维:通过比较和分析观察到的月相,认识到不同夜晚的月相不相同。探究实践:在实际观察中,能用图画或剪贴等方法来记录和描述月相变化的过程。态度责任:通过持续观察...
4《防震原理研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新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5.4《防震原理研究》教案【教学分析】本课进一步研究第3课中找到的仿生原型,揭示其中的防震原理,验证这些原理的有效性,为第5课完成空投包的设计和制作奠定理论基础。本课通过对如何保护空投包的讨论,将研究核心聚焦于防震原理的研究,通过对自然界中原型的观察与选择,从减缓下落速度、增加缓冲效果、增强保护力度等角度研究生物原型的防震原理与防震效果。学...
4《电从哪里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电从哪里来》教学设计【教学分析】《电从哪里来》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前面三课学生都在研究电能用来做什么电能如何转化。我们所利用的电能并不是自然界中直接存在的能量,它是通过多种途径生成的本节课就来研究不同发电方式中的能量转化。教材的第一部分安排学生体验手摇发电机让学生了解电是从发电机中产生的同时认识到电能也是其他能量转化来的。第二部分通过查阅资料收...
4《不一样的“感冒”》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不一样的“感冒》教学设计【教学分析】在第2课、第3课研究了真菌之后,第4课《不一样的“感冒”》继续研究细菌和病毒。教材首先从学生感冒了向老师请病假和教材中的门诊就诊流程图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感冒也需要化验吗然后通过调查医生利用化验结果作出诊断的过程,了解感冒有可能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细菌性感冒),也有可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感冒),不同病原体引起...
4.微生物技术(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学案+课件18张ppt)微生物技术微生物技术在我国古代,人们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利用微生物酿酒了。在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中发现了很多饮酒的器具。在公元前1000年我们的祖先已经利用豆类在霉菌的作用下制酱。微生物技术根据本草纲目记载,我国人工栽培食用菌从公元7世纪(唐朝)就开始了,而西方则从公元18世纪才开始。可见食用菌栽培是我国劳动人民首创的。微生物技术1问题...
4.电磁铁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能量4.电磁铁1.教学内容电磁铁是利用电流产生磁性的装置。本课引导学生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的特点,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实际应用价值。本课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学会制作电磁铁,比较电磁铁与磁铁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在这个过程中认识电磁铁的特点:通电后有磁性,断电后磁性消失;电磁铁磁力有大小,磁极可以...
4找拱形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找拱形》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圆顶形、球形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过程与方法:(1)用已有知识对常见弧形结构承受力的特点作解释。(2)发展观察、联想和逻辑推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2)感受科学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二、教...
4增加船的载重量(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船的研究》教科版五年级下册《船的研究》单元4.增加船的载重量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船的研究》课题4.增加船的载重量课时1核心概念13.工程设计与物化学习内容及要求13.3工程是设计方案物化的结果5~6年级④利用工具制作简单的实物模型,根基实际反馈结果进行改进并展示。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
4怎样放得更大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怎样放得更大》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怎样放得更大》是六年级下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4课,前三课是有关放大镜的,认识放大镜,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身体结构的细部和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后三课是认识显微镜,并会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了解人类用显微镜探索生命世界的成果。显然,“怎样放得更大”一课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刚好是一个转折。让学生了解并感受从放大镜到显微镜的发明过...
4月相变化的规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4.月相变化的规律【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第4课。在第2课和第3课中,通过对影子变化的研究,探索了太阳的特征以及对地球的影响,并明确了月球和太阳一个很大不同点就是月球有月相变化,而太阳没有。本课通过围绕月相卡片,进行观察、排序、装订成册等活动,使得学生对月相变化规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本课不要求学生掌握月相变化的原理,只需要...
4一天的食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一天的食物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2022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主要研究一天中吃过的食物并学会食物的分类。本节内容是在呼吸基础上的一节课;同时为后续学习健康饮食等知识奠定基础。教材分为三部分,首先让学生记录并统计一天中吃的食物,其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食物是十分丰富的,接着教材上对这些食物进行分类,其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使用科学的方法对食物进行整理和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