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上节课的感性观察,学生已经感受到空气的存在,特别是大塑料袋的活动使学生明白通过一定的方法,我们也能感受到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空气是否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占据空间呢?这个问题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会存在一些争议。本课通过系列活动,在学生认识了空气确实存在的基础上,让学生认同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学生分析...
2呼吸与健康生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呼吸与健康生活》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对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进行统计和分析,理解呼吸功能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引发对健康生活的思考。本课内容的教材处理的方式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用于对吸入气体以及呼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氧气及二氧化碳进行实验研究,学生对这两种气体性质有初步的了解;第二课时用于探索人体在不同状态下呼吸次数的比较明确...
2符号与文字(课件19张ppt+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符号与文字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传递的信息越来越多,而人类的记忆能力有限。于是产生了用岩画、符号、文字记录传递信息的方法。中国最早具有完整体系的文字是什么?甲骨文中国的汉字是现存世上为数不多的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之一。中国早期的甲骨文、石刻文和金文,都是从原始社会最简单的图画和“表意符号产生出来的。解读象形字猜一猜图中古代中国汉字的意思。人、木、...
2点亮小灯泡课件(25张)+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2《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一)教材对应的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本单元涉及到课程标准关于电的主要概念有两个:一是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作用;二是机械能,声,光,电,热,磁是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所以电是物质领域中能量的一种,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能源;教材内容所处的知识体系本单元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指向6.4电是可以在特定物质中流动,电是日...
2点亮小灯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点亮小灯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点亮小灯泡》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在学习了第一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之后,这节课是真正开始深入探究电现象的一课。教学内容分两个部分:小灯泡的构造以及让小灯泡发光。在此基础上,对回路、短路、短路进行了延伸,并且在最后部分进行了安全教育。在实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小灯泡构造,尝试点亮小灯泡,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2地球的结构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2.2地球的结构》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为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中的第二课,在新版科学课标中属于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内容。本课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内容比较抽象。在前面的第一课,学生已经认识到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不断变化的,其变化的原因很复杂,不仅与空气、水、动植物、人类活动等外部因素...
2从种瓜得瓜说起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从种瓜得瓜说起教案教材背景:本单元的主题内容是遗传与变异。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它们通过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完成。遗传现象保持了生物界物种的相对稳定;变异现象使生物界得以进化和发展。本单元旨在让学生“知道生物的很多特性是遗传的,了解遗传和变异也是生物的特性之一。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教材中多处以资料呈现的方式引用了科技史。在教学中,我...
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教学设计及反思单元《生物的多样性》课题2.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时1核心概念5.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学习内容及要求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5~6年级②根据某些特征,对植物进行分类。教学目标科学观念(对客观事物的总体认识)科学思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方式)探究实践...
2点亮小灯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点亮小灯泡【教材简析】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手电筒是怎样亮起来的;第二部分,探索小灯泡的结构并组装多种简单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第三部分,展示研讨总结能使小灯泡亮起来的电流流动路线,即初步建立电路概念。电在电路中的流动是看不见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现象,如小灯泡的亮与不亮来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通过。小灯泡亮了就说明有电流过小灯泡的灯丝,电是怎样流...
1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本单元通过组织学生亲历栽培植物的活动,引导学生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使学生在观察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认识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植物器官,理解植物各器官在植物生长发育、繁殖后代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世界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认识搭建“脚手架。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1~2课“种子里孕育着新生命”和“种...
1种子发芽实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种子发芽实验【教材简析】在“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已经观察过种子的结构,开展过凤仙花的种植活动,他们对于种子的萌发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曾进行过系统性思考与研究。本课将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建立假设、开展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研究,最终找到“答案”并形成相关认识。该研究过程属于控制变量实验,因此本课将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
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浙教版八下科学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教学设计课题1.1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磁铁是学生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的物体,且小学阶段也学习过一些有关磁铁的知识,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教材主要是通过观察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磁性、磁体、磁极、磁化等概念,为以后进一步研究磁铁作准备。本课国科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
1运动和位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本单元是将机械运动作为研究对象的主题单元,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并延伸到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工程技术的关键是设计,工程是运用科学和技术进行设计、解决实际问题和制造产品的活动”,最后回归到“物体的运动的知识应用,实现了跨领域的综合学习。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第1~6课“运动和位置”“各种各样的...
1小船与浮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小学科学教材同步大象版(2017)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开心游乐场1小船与浮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浮力的初步概念。能力目标:(1)通过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反思,逐步形成反思与评价能力。(2)提高学生动手实验和自主探究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了解科学和我们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科学爱科学。【教学重难点】通过学生间的表达与交流,经历观察、实验、讨论、...
1土壤的成分(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八下科学4.1土壤的成分(2)教学设计课题4.1土壤的成分(2)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八下教材分析浙教版八下4.1土壤的成分分两课时完成,第1课时主要介绍土壤中的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第2课时从岩石到土壤。此前学生刚刚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那么本节土壤作为植物生长的摇篮,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升华,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土壤种类等知识的延伸埋下了伏笔,在教...
1身边的有机物(1)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S版九上4.1身边的有机物(1)教学设计课题4.1身边的有机物(1)单元四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这节教材是九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有机化合物是一类数目繁多、应用极广、具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本章内容有两个特点:(1)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2)内容涉及化学、化工、材料、能源等多个学科领域。课程标准要求“知道对生命活动将由重大意义和对经济生活与环境有重大...
1杠杆(2)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S版九上科学5.1杠杆(2)教学设计课题5.1杠杆(1)单元五学科科学年级九上教材分析本课时在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探究,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杠杆的相关知识,知道了什么是杠杆,理解了杠杆的五要素,本课时将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进行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理解杠杆平衡的条件,知道杠杆的种类以及各种杠杆的特点,能运用杠杆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1浮和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浮和沉》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核心概念】:3.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学习内容与要求】:3.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弹力、浮力等都是直接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学业要求】:1.能说明有些力是通过接触物体施加的,有些力是不直接接触物体施加的,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日常生活中力与运动关系的探究兴趣。二、教材分析“...
1浮和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5.《浮和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浮与沉》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常见的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小船能浮在水面上为线索,探究浮的特点,然后延伸到浮与沉建立起联系,让学生明白浮与沉是怎么回事。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从生活中小船能浮在水面上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提示学生准备乒乓球、气球、木块、螺丝钉等,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
1放大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放大镜》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本课题在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1、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倡导探究式学习。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程重要的教育目标之一。在本课题的探究过程之中,不论是探究放大镜的结构,还是掌握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与应用,或者增补的组合放大镜与自制放大镜等活动都是以小组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2、课程目标(1—2年级学段)中的具体定位。(1)本课题体现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