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把握课文主旨。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叙议结合、具体整合展示人物全貌的写法。3.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感受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行,努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学习任务】1.略读课文,知其事2.细品词句,识其人3.重组文本,赏其语4.聚焦首尾,悟其情【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一、导入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青山处处埋忠骨》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基于史实的文学创作,主要描写了毛主席在听闻爱子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内心极度痛苦、煎熬,几经踌躇后,最终决定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朝鲜,表现了毛主席作为一位父亲的真实感情和身为国家领导人的伟大胸怀。课文由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所描述的事件是发生在不同时间的...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案教学目标1.请你以清晰、生动的语调朗诵这篇课文,使每个字词都如灵动跳跃的音符,栩栩如生,引人入胜。2.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插图,深入探寻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细节,感受《清明上河图》那栩栩如生、韵味无穷的艺术魅力,从而激发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深化对中华文明的感悟。3.通过这次学习,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自...
《我不能失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不能失信》教案教学目标1.深入探索“耀等五个生字背后的丰富内涵,巧妙地将它们编织成富有深意的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世界。2.用精准而流畅的声音朗读课文,以充满感情的方式演绎人物的对话,让听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真切的情感交流。3.精确把握文章的核心主旨,深刻体会宋庆龄坚定不移的诚信精神,从中汲取做人做事的宝贵智慧与启示。4.不断培养并提升个人的独立阅读能力,让我们...
2树之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单学科语文年级二教学形式课题名称《树之歌》学情分析建议1.学生的学习特征,能力基础。2.学生对之前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基础。3.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存在非科学或前科学概念的干扰。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愿望、需求、重视等状况。教材分析本节课在整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结构或新旧知识的关联等。教学目标(一)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梧“桐...
《式微》等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初中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式微》等四首)教学目标1.回顾文学常识,感知诗歌的内容。2.品味诗歌内涵,理解诗歌的情感。3.体悟诗歌艺术,了解诗歌的手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回顾文学常识,感知诗歌的内容。教学难点:1.品味诗歌内涵,理解诗歌的情感。2.体悟诗歌艺术,了解诗歌的手法。教学过程一、情景...
开国大典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六教学形式面对面上课课题名称《开国大典》学情分析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因此通过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为教学的难点。理解课文,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课采用“把握特点,突出重点,以...
13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桥》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涵。...
【名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显身手名师公开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2.试着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位同学。3.用典型事例列出家人的特点。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写人的基本方法。2.试着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写一位同学。教学策略1.交流平台引导学生自由朗读交流平台的内容,并结合课文巩固写人的基本方法,先小...
《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表格式)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等四首)教学目标1.通过对意象及意向间关系的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和诗歌的意境。2.通过意象与诗人间的关联,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通过诗歌中几个意象间的关联,把握诗歌《题破山寺后禅院》和《送友人》的意境和情感基调。2.通过诗...
第5课《黄河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5.《黄河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充分展开想象,体会歌词中体现出的英雄气魄,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感。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理解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为使我们的民族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奉献自己的力量。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深刻感悟黄河气概,激发爱国情怀。教学难点...
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等8个字,会写“咆哮、惊慌”等11个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3.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4.能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短句。教学过程导读篇章页,明确单元目标出示篇章页,自由读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单元,请打开课本翻到篇章页,读...
7静夜思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7静夜思教学目标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思、床”等7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3.想象画面,初步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象。教学重点1.认识“夜、思等9个生字和反文旁1个偏旁;会写“思、床”等7个字。2.能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古诗的节奏。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读出...
《大自然的声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上第七单元21《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大自然的声音》是统编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以“我与自然为主题编排了《大自然的声音》《读不完的大书》《父亲、树林和鸟》三篇课文,语言各具特色,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大自然的声音》通过对自然界各种声音的生动描写,表现了用心体验大自然的妙趣。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
10彩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2课时)10彩虹教学目标1.认识“虹、座等13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那、着”等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注意分句间的停顿,并能试着读出问句的语气。3.感受纯真的想象世界,体会关心家人的美好情感。教学重点1.认识“虹、座等13个生字和衣字旁1个偏旁;会写“那、着”等7个字。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多个分句组成的长句子,...
《肥皂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设计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学形式集中授课课题名称统编教材三下《肥皂泡》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33名,其中男生14人,女生19人。目前语文学习方面呈现这样的情况:1.书写仍需关注紧盯。到了三年级,要从铅笔过渡到钢笔的书写了,但是部分同学的字反而越写越潦草了。这个学期,要经常练习抄写句子和段落,对个别孩子的书写,仍要进行指导,做到匀称、端正。大部分同学的书写要求...
4三月桃花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月桃花水》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们已娴熟地掌握了“绮、和等三字词汇,能准确无误地拼读多音字“和”,并且他们的书写规范、流畅,彰显了对生字词汇的精准掌握。2.学生们沉浸于文中,深入体悟排比、拟人、比喻和对偶等修辞手法的独特韵味,感叹作者运用语言的魅力与精准。他们不仅理解了修辞手法,更感受到了作者的语言艺术。3.通过反复地诵读,直至能够熟练背诵,学生们积累了丰富的语言...
21《芦花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芦花鞋》教学设计(新目标)、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材分析《芦花鞋》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选自曹文轩的经典长篇小说《青铜葵花》。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青铜一家制作芦花鞋、青铜在大雪天坚持卖鞋,以及青铜为了给葵花凑学费,将自己脚上穿的芦花鞋也卖掉的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与美好,以及人物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23黄继光表格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单学科语文年级四年级教学形式新授课题名称23黄继光学情分析1.多数学生已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班内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高,上课积极动脑思考,主动发言,成绩较好。但有个别同学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还有个别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薄弱,成绩较差。大多数学生能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质量较高。但有个别学生作业质量差,书写潦草,问题较多。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7青蛙写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青蛙写诗》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写、诗、点、要、串、成6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雨”2个生字。2、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3、借助情境的创设,体会小青蛙写诗的心情。【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教学难点】借助情境的创设,体会小青蛙写诗的心情。【教学准备】景物图片、词卡。【教学过程】古诗导入课前准备:拼音儿歌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