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九分。把握热点考向应用创新演练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知识点一知识点一知识点三知识点三理解教材新知第一节区域的根本含义知识点二知识点二随堂根底稳固随堂根底稳固课时跟踪训练课时跟踪训练考向二考向二考向一考向一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九分。返回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九分。返回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九分。返回1.歌诀法记忆区域...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的根本含义一、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内容重点难点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根本特征2.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4.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的地...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4.2空间图形的公理(二)1.问题导航(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什么?(2)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一定不相交吗?(3)在平面中,我们知道“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则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在空间中这个结论还成立吗?2.例题导读P27例2.通过本例学习,学会判断正方体中线与线位置关系的方法.解答本例过程中需注意,将展开图还原成正方体时,各顶点的位置关系要弄清楚.1.公理4文字语言图形语言...
1.2.2函数的表示法11.2.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明确每种方法的特点,尤其是解析法;通过学习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之间的相互转化,提升对函数概念的理解;认识分段函数,并会初步应用,了解映射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与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的数学模型,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在实际情景中,会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方法表示函数;通...
章末温习提升课第二章函数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和解析式(1)求定义域主要题型有:①已知函数表达式求定义域;②已知f(x)的定义域求f(g(x))的定义域或由f(g(x))的定义域求f(x)的定义域;③实际问题函数的定义域;④根据定义域求参数的值或范围.(2)求函数值域的主要方法有:①配方法;②换元法;③单调性法;④数形结合法;⑤判别式法.(3)求解析式的常用方法主要有:①换元法;②待定系数法.(1)已知f(x)是偶函数,g(x)是奇函数...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3空间直角坐标系3.1空间直角坐标系的建立3.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的坐标3.3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1.问题导航(1)空间中任一点的坐标表示唯一吗?(2)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任意一点A与有序实数组(x,y,z)有怎样的关系?(3)如何利用空间两点的距离公式求点P(x,y,z)到空间直角坐标系中各坐标轴的距离?2.例题导读P94例5.通过本例学习,学会利用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解空间点的最值问题.解答本例的关键是M...
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13.2.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根据图像和表格提供的有关信息和数据,建立适当的函数模型,并利用建立的函数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通过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化归转换等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23.2.2│重点难点[重点]根据图、表信息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将实际问...
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13.1.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应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原理与步骤,会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23.1.2│三维目标2.过程与方法体会通过取区间中点,应用零点存在性定理,逐步缩小零点所属区间的范围,在获得零点的近似值即方程的近似解的过程中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渗透算法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灵活调整算法,在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思维品质...
第二章函数4.2二次函数的性质1.问题导航(1)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开口方向、开口大小由哪个量确定?(2)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是什么?(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单调性由哪两个量确定?(4)y=ax2+bx+c(a≠0)的最值与y=ax2+bx+c(a≠0,m≤x≤n)的最值一定相同吗?2.例题导读(1)P46例2.通过本例学习,掌握配方法在研究二次函数性质中的应用.(2)P46例3.通过本例学习,掌握二次函数的实际应...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7.2柱、锥、台的体积1.问题导航(1)如果一个三棱锥和一个圆锥的底面积都是S,高都是h,那么它们的体积相等吗?(2)求柱、锥、台的几何体体积时,只需求两个量,底面积S与高h即可,这样说对吗?(3)柱体、锥体、台体的体积公式有何联系?2.例题导读P48例5.通过本例学习,学会求正棱台体积的方法,解答本例时一定要记准正棱台的体积公式.柱、锥、台的体积公式几何体公式说明柱体V柱体=_____S为柱体的底面积,h...
本章总结提升1本章总结提升│单元回眸单元回眸【知识网络】2【知识辨析】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填“√”或“×”)1.因为函数f(x)=x2-x+14在区间[0,1]上有f(0)=14>0,f(1)=14>0,所以函数f(x)在区间[0,1]上没有零点.()2.若方程ax-x-a=0有两个不同的实数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0,1).()3.不论m取何实数,函数f(x)=x2-mx+m-2都有两个零点.()4.如果已知0<a<1,则方程a|x|=|logax|有两个实根.()√...
章末温习提升课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指数、对数的运算指数、对数的计算、化简是本章的重要题型.指数式的运算首先要注意化简顺序,一般负指数先转化成正指数,根式化为指数式;对数的运算要灵活运用对数的运算性质、基本性质、换底公式和对数恒等式,并注意变形过程中字母范围的变化,前后要等价.计算下列各式:(1)0.027-13+(22)43-4×(1649)-12-42×80.25;(2)log34273×log5[412log210-(33)23-7log72].[解](1)原式=...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1.4两条直线的交点1.问题导航(1)若两直线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则两直线一定相交吗?(2)若两直线相交,则交点坐标一定是两直线方程所组成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吗?(3)当两条直线中有一条斜率存在,另一条斜率不存在时,它们一定相交吗?2.例题导读P73例14.通过本例学习,学会利用直线交点求参数值的方法,解答本例时需注意,对所得到的解要进行检验.1.几何关系的代数表示已知两条直线l1:A1x+B1y+...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7简单几何体的再认识7.1柱、锥、台的侧面展开与面积1.问题导航(1)若将一个矩形卷起,使之成为圆柱,有几种方法?得到的圆柱相同吗?侧面积相等吗?(2)圆台的侧面积公式可以用S台侧=12(c+c′)×e(其中e为母线长)来求解吗?(3)棱柱、棱锥、棱台侧面积之间的关系如何?2.例题导读P45例3.通过本例学习,学会求正棱台侧面积的方法.解答本例时,要注意求解过程中涉及的高是正棱台的斜高,而不是正棱台的高....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1课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1第1课时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21.知识与技能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会进行同底数对数和不同底数的对数的大小比较;了解对数函数在生产实际中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和与人合作精神;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通过对对数函数的学习,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5.2平行关系的性质1.问题导航(1)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平行,那么l是否和平面α内的所有直线都平行?(2)如果平面α与平面β平行,那么平面α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与β平行吗?(3)若平面α∥平面β,直线aα,直线bβ,那么a与b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2.例题导读P34例5.通过本例学习,理解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学会利用该定理解决立体几何问题,解答本例时要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1.直线与平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性...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第2课时圆与圆的位置关系1.问题导航(1)通过公共点的个数,能确定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吗?(2)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两种方法的优劣.(3)两圆公切线的条数与两圆的位置关系有何对应关系?2.例题导读P85例8.通过本例学习,学会利用几何法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解答本例时,两圆的圆心坐标及其半径计算要准确.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判定(1)几何方法已知两圆C1:(x-x1)2+(y-y1)2=r21,C2:(x-x2)2+(y-y2)2=r2...
第三章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1正整数指数函数1.问题导航(1)什么是正整数指数函数?其定义域是什么?(2)正整数指数函数的图像有什么特征?(3)正整数指数函数是单调函数吗?其图像的升降与底数a(a>0且a≠1)有什么关系?2.例题导读P62例题.通过本例学习,理解指数型函数的特点;会用指数型函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正整数指数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1)一般地,函数__________a>0,a≠1,x∈N+)叫作正整数指数函数,其中x是...
第二章函数§5简单的幂函数1.问题导航(1)幂函数的定义满足哪三个条件?(2)幂函数y=xα(α∈R)一定过哪一个点?(3)奇函数、偶函数的定义各是什么?它们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吗?(4)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各有怎样的对称特征?2.例题导读(1)P49例1.通过本例学习,理解奇函数、偶函数的图像特征.(2)P50例2.通过本例学习,掌握判定函数奇偶性的方法.试一试:教材P50练习你会吗?1.幂函数的定义形如y=xα(其中底数x为_____...
第二章解析几何初步2.3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1课时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问题导航(1)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代数法与几何法哪个更方便?(2)过平面内一点作圆的切线,可作几条切线?(3)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如何求切线长?2.例题导读P84例5.通过本例学习,学会利用代数法与几何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可以看出几何法更方便简捷.直线Ax+By+C=0和圆(x-a)2+(y-b)2=r2的位置关系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