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
考查板块知识点清单掌握情况基础知识板块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见字的字音2、识记现代汉字常见字的字形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4、语病: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快速判定法:主干看搭配残缺,看并列名词,看并列动词,看否定,看介词,看数量词,看关联词,看两面词,看和字短语论述类文本阅读重点考查重要概念、重要句子、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整合三个小考点。具体命题时紧扣文...
形象类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一)设问方式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2.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3.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二)分析思路1.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
通常情况下,学习语文的好方法不外乎就是这3点1、多读,就是反复读。据说,丰子恺先生的读书法称为“二十二遍读书法”,他对一篇好文章,前后读22遍之多,并深有体会地说,把文章读熟后,就会渐渐地从唇间背诵出来,多读成诵,应当就是记忆之本。2、强记,就是有目的地克制自己,进行记忆。有些课程基本概念不记不行,如语文中的音形义、外语中的单词等。理解了的要背诵,暂时不理解的也要加以记忆,并在使用中重新巩固记忆。古...
现代文阅读答题模式一、有关理解词句的题型:1、理解词语:提问方式:某个词语的内在含义是什么?或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答题模式:直接用原文解说。或答: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或: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
以一、以用作介词1.表示工具。译为:拿,用,凭着。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璧之下。(《石钟山记》)2.表示凭借。译为:凭,靠。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②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屈原列传》)3.表示所处置的对象。译为:把。①操当以肃还付乡党。(《赤壁之战》)4.表示时间、处所。译为:于,在,从。①以八月十三斩于市。②以崇...
【文言文翻译】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
文言文断句就是对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上的停顿。浙江卷从2010年至今的考查方式均为主观题,即从所给的文言文段中选取一段话进行断句,分值为3分。文言文语言组织是有一定规律的,所以文言文语段的断句,划分时借助一定的标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常见标志如下:1.名词、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朝代名、器物名等。也可以找出代词,如:吾、余、予,而(尔)、汝(女)、...
一、预备知识1如何读懂选文(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2)然后带着“何人?”“何时何地做何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2...
1.冰雪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再如“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2.月亮对月思亲,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望月思故国,表明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如“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3.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之情。如“今宵酒...
01难忘爱因斯坦的那句话,“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适用主题:创新、独特等」02民国才女林徽因曾说过一段话:“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适用主题:内心充盈、内在美等」03日本散文家东山魁夷在《听泉》中写道:人人心中都有一股快乐泉水,日常的烦乱生活,遮蔽了它的声音。「适用主题:快乐人生等」04梭罗说:“一个人越是有许多事情能够放得下,他就越是富有。”...
1.焉用亡郑以陪(增加)邻(《烛之武退秦师》)2.何厌(满足)之有(《烛之武退秦师》)3.阙(侵损、削减)秦以利晋(《烛之武退秦师》)4.因(依靠)人之力而敝(损害)之(《烛之武退秦师》)5.以乱易整,不武(使用武力时所应遵守的道义准则)(《烛之武退秦师》)6.行李(出使的人)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烛之武退秦师》)8.今行而无信(信物)(《荆轲刺秦王》)9.秦王购(重金征求)之金...
《烛之武退秦师》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通“智”,明智)《荆轲刺秦王》7.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8.使工以药淬火淬,通“焠”,cuì,淬火,烧刃使红,渍于水中。9.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10.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
01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4-7题,19分,不能够低于13分)[约20分钟]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友情提醒】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
假期看了由查尔斯原创,理查德改写的《雾都孤儿》。感觉受益匪浅,同时也感受到了西方的一些文化气息。在这里,我将自己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雾都孤儿》这部书大致分为14个部分,它向我们描述了奥利弗坎坷的人生。从小,奥利夫就受到命运的摧残。刚出生便与自己的生母阴阳相隔,而众人又不知道奥利夫的父亲是谁。幸好有一家专门收养孤儿的机构将奥利弗收养,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利弗就会生活得很幸福。相反,奥利弗所在的这家...
《万历十五年》,由历史学家黄仁宇所着,作者将目光放在1587这个“无关紧要”的年份,应用万历皇帝朱翊钧、学士张居正、申时行,南京督察院都御史海瑞、蓟州总兵官戚继光,以知府身份挂冠而去的名士李贽这六个人物分别代表着帝国的最高统治者、行政首脑、官僚阶级、模范官员、军事将领、思想界的翘楚,经过对他们的描绘和点评,侧面描画出明王朝的衰落。文中六个人物都试图有所打破和改动,但被制度所禁锢着的他们,只能成为制...
快速过了一遍,触发的可能是和这本书没太大关系的理解。有仙气是比较直接的第一感受,你可以体会到一种神圣感,在作者对自己生活的叙述中。我似乎可以说作者理解的神圣就是天人合一,而天就是大自然母亲。在他的理解中人对自然世界有着合适的处理方式,而这反应在日常的生活,也就是在瓦尔登湖中他所过的生活。也就是说有着作者不喜欢的生活方式,而这在作者理解下来就是不自然,不能够天人合一的。是否有一种真正自然的生活方...
《理想国》是一部政治学经典,但在读这本书时,我的思维常常在字里行间悄悄的远行,所以有时候不得不停下来想想自己的思维跑到了哪里,是怎样跑的。这本书不是很容易读懂的,在细读起来总是觉得在和先哲对话时少了那份开阔与气度,多了些唯唯诺诺,人云亦云,很想用自己的话去理解去探索可那毕竟是一道很漫长且艰辛的路,所以我将慢慢的前行,那样收获的也许才更多。在《理想国》里苏格拉底刚开始讨论的话题就是“正义”问题。...
悲惨世界读后感1000字你有没有读过那么一本让你“欲罢不能”的书,就是忍不住想要一口气全部读完,好像它是你的精神食粮一般。我有,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正如它的书名一样,主人公冉阿让的经历渲染着浓烈的悲惨色彩。冉阿让因偷一条面包被判了五年的牢,后来又因为多次越狱未果,最终获刑19年才释放。出狱后,冉阿让因为坐过牢无处可去,这一切的悲惨都让冉阿让看不见希望。直到他遇见了米里哀主教,米里哀主教用善良与...
还记得第一次读《瓦尔登湖》是在初中,那时候只是读了这本书的一章节便无可救药的被吸引了。他的文字似乎有种独立于世的清醇香气,散发着清新自然的气息,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热爱。书中的景物描写很美很纯粹,让人心驰神往。想必这个人跟别人很不相同吧。果然,当老师介绍《瓦尔登湖》的作者时印证了我的猜测,梭罗,真的很不一般。作者毕业于著名的哈佛大学,但是没有选择经商发财或者从政成为明星,而是平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