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太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B、太阳大气从内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C、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紫外光波段D、太阳成为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因为其质量最大2、近年来,我国西藏地区积极加大太阳能产品的使用,并相继实施了“阳光计划”“科技之光”“阿里光电计划”等太阳能推广应用和研究示范项目。那么,西藏地区成为我国太阳能最...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共7课时第2课时)【学习目标】1.能说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及其相关数据:周期、速度、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2.能说出黄赤交角的成因,并能画出黄赤交角示意图。3.能运用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说明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过程及其原因,并能演示其运动规律,4.能画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并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5.通过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题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重点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的类型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高考学考考纲教学难点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依据: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较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牢记太阳的概况(成分,表面温度,能量来源)2.牢记太阳大气的结构,太阳活动的类型及特点能力目标:1.根据材料,能分析得出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2.根据材料能分析得出太阳活...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运动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变化规律课时练(共7课时第5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1~2题。1.当地球公转由D向A运动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A.吃月饼,共庆团圆B.荡秋千,踏青插柳C.放鞭炮,守岁迎春D.望双星,鹊桥相会2.在地球公转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D.南半球...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1.1地球的宇宙环境(2)【学习目标】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了解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3.结合实例说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教学重难点】太阳辐射、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课前预习】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2.阅读教材,将下列表格补充完整。【课堂检测】1.太阳的能量来源于()A.太阳内部原子核聚变反应B.色球上的耀斑爆发C.太阳内部原子核裂变反应D.太阳内部可燃物质的燃烧2.在光球层...
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单选题1、昼夜交替的周期为()A、一个太阳日B、23小时56分C、一个恒星日D、夏季长,冬季短2、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然后将向南移——此时的节气是()A、秋分B、夏至C、春分D、冬至3、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时,关于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北移动B、在北回归线上C、在北回归线以南,并向南移动D、在北回归线以北,并向北移动4、关于地方时的说法,正确的是()A...
第26课时季节更替和五带班级:姓名:学号:教师评价:知识达标过关[难中易]1.地球表面某地点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多少一般利用()来衡量。①正午太阳高度②当地地理纬度③当地地理经度④太阳高度⑤海拔高度⑥昼夜长短A.①③④⑥B.①⑥C.①④⑤⑥D.①②③⑥[难中易]2.下列哪些纬度地区四季变化不明显()A.0°-10°B.20°-30°C.30°-40°D.40°-50°[难中易]3.五带划分的直接依据是()A.不同纬度地区有无阳光直...
1.1宇宙中的地球课题1.1地球运动课时3课型新授教学重点地球运动的特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难点地球运动特征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分析问题的较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能力目标:解释自然现象理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间1.课前3分钟预习作业教师指导课代表领读阅读并划出相应的知识点让学生熟悉教材内容3分钟2.承接结...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教学重点1.公转的运动规律。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教学过程【复习】(1)学生演示自...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A组题】1.有关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的体积、质量、半径、密度均比地球大得多B.太阳是银河系的中心天体C.太阳辐射的巨大能量来自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D.地球表面的化石燃料在形成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2.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密切相关的是:A.酸雨的形成B.“磁暴”现象的产生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D.扬尘、沙尘暴天气的出现3.分别出现在太阳光球层和色球层,属于太阳活动主要标志...
第一讲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点统计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了解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2017(T1~2,T31),2016(T31),2015(T2),2014(T31),2013(T31),2012(T31~3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考点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一、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和地球...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并会画图表示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使学生理解四季的形成和划分。教学重点和难点1.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2.阅读和画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教学媒体大地球仪1个、投影仪、投影片、带小孔的纸板。教学过程【复习】地球公转的特点、方向、周期。请每个学生利用地球仪进行演示。【旋转投影片】直射点移动和极昼极夜现象的关系图。...
课时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晨昏线产生的原因,掌握光照图中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2.掌握地方时、区时及日期的推算方法。3.了解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的原因,记忆南北半球的偏转方向。4.学会灵活运用示意图和数轴分析解决问题,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INCLUDEPICTURE../../吕芳/2017/同步/地理必修1/地理必修1/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CLUDEPICTUREH:\\地理必修1\\自主学习区.TIF\*MERGEFORMATINETINCLUDEPIC...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教学重点1.自转的运动规律。2.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经度时差。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媒体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和地球仪【学习目标】:1能结合图文资料对经纬网进行判读【自主预习】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由左图知: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其形状特点是:两极略____、赤道略___的椭球体。二、地球仪1.地轴:地球仪上,地球绕转的轴,其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_。2.两极: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三、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1.经线与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
一、晨昏线晨昏线特点:①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②晨昏线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③晨昏线与赤道互相平分④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是18时。应用1、判断晨昏线例1: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应用2、确定时间赤道交晨线的点所在经线为6时;赤道交昏线的点所在经线为18时;昼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点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子夜24点(0点)例2:求图中C、D、E时...
1-4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导读]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球的圈层结构”部分提出的要求是“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主要特点”。并且在活动建议中提出:“绘制示意图,或利用教具、学具,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由此看来,对地球的圈层结构,从分布到划分依据,从各层特点到学生理解、分析、判断和运用,都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始终把握住该节内容的标准要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教师力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使学生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由其产生的太阳直射点移动,并能正确画图表示。教学重点1.公转的运动规律。2.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难点黄赤交角和太阳直射点移动。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小地球仪(描出回归线)每组学生四个,教师两个,黄道面及支架每组一个,灯泡和试管架各一个、黄赤交角模型。教学过程【复习】(1)学生演示自...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征【学习目标】1.能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分析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运动的方向。2.熟练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一般特征。【预习案】一、地球自转的一般特征1.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图,分为侧视图,北极上空俯视图和南极上空俯视图。2.地球自转的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要的时间是1个恒星日,为,这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3.自转速度:(1...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7)昼夜长短变化及计算【课程标准】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利用光照图判读晨昏线,分析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和南北极地区极昼极夜的状况,能进行昼夜长短的计算。【自主预习】一、昼夜长短的变化1.典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图1图2图3夏至日春、秋分日冬至日2.昼夜长短的变化(1)昼弧和夜弧:晨昏线把所经过的________分为昼弧和夜弧。(2)变化规律①______全年昼夜平分;纬度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