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电流与磁场11-1电源中的非静电力与静电力有什么不同?答:在电路中,电源中非静电力的作用是,迫使正电荷经过电源内部由低电位的电源负极移动到高电位的电源正极,使两极间维持一电位差。而静电场的作用是在外电路中把正电荷由高电位的地方移动到低电位的地方,起到推动电流的作用;在电源内部正好相反,静电场起的是抵制电流的作用。电源中存在的电场有两种:1、非静电起源的场;2、稳恒场。把这两种场与静电场比较,...
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3节复合材料【学习目标】1.复合材料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材料经特殊加工而制成的材料。2.复合材料由基体和增强体构成,基体起黏结作用,增强体起骨架作用。3.玻璃钢的基体是合成树脂,玻璃纤维是增强体。【学习过程】一、认识复合材料【探究活动】事实一:木材坚固、耐用,可作为建筑材料,它由木质长纤维组成,靠被称为木质素的物质黏起来。木质长纤维比较柔软,木质素较脆,它们各自都不...
化学平衡常数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的实践,我认为基本达到了我的预设目标,尤其是在有争议的浓度商这个概念要不要讲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这内容超纲,不应讲,但我认为这节课我想给予学生的就是平衡定量观的理念,所以我认为浓度商的概念应传授给学生,让学生真真意义上理解借助化学平衡常数,我们可以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及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这个“坎儿”,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例题的分析让学生了解到...
第2章第2节第1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电离、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导电的原因,会准确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认识电解质导电的实质是阴阳离子与水分子间的动态相互作用,形成电解质溶液中的物质是以离子存在的认识方式。2.通过“问题探究”、“归纳”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
第一章第一节第1课时元素周期表一.选择1.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作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之一。下列有关常用的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周期表有七个横行,也是七个周期B.元素周期表有18个纵行,即有18个族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四周期D.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2.某一周期Ⅱ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为x,则同周期的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A.只有...
第2节元素周期律第2课时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17沈阳高一检测)运用元素周期律分析下面的推断,其中不正确的是(A)A.锂(Li)与水反应比钠与水反应剧烈B.砹(At)为有色固体,AgAt难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C.在氧气中,铷(Rb)的燃烧产物比钠的燃烧产物更复杂D.HBrO4的酸性比HIO4的酸性强2.(2017淄博高一检测)某元素位于第3周期第ⅥA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D)A.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C.该元素原子核...
第4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一、学习目标1、掌握Si、Cl2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用途及性质2、了解教材编排的顺序,由用途到性质到制法。3、进一步了解S、N的化合物的重要用途,掌握其重要化学性质。4、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二、学习重难点重点:1、归纳能力、比较能力的培养;2、NH3性质实验室制法;H2SO4、HNO3的性质和用途难点:1、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2、H2SO4、HNO3的化学性质,NH4+的检验;3、使学...
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常数(第一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正确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2)会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反应限度●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课本P42的数据表格展开平衡常数含义的教学,让学生学会从“因变量”和“自变量”的角度分析表格数据,并从中整合信息。(2)通过运用课本P42的数据表格,让学生懂得在不具备条件做实验的时候,从经验事实数据也能获取新...
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3节复合材料一、选择题1.在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A.铁合金B.铝合金C.铜合金D.钢2.下列关于金属材料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合金只含金属元素B.钢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C.铝制饮料罐应回收利用D.青铜是铜合金中的一种3.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绚丽缤纷彩色的烟花中添加了含钾、钠、铁、铜等金属化合物B.误食重金属盐引起人体中毒,可喝大量的食盐水解毒C.20...
课后实践导练课前新知导学课堂疑难导析第一节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1.(3分)下列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有()A.手拍乒乓球的运动B.弹簧的下端悬挂一个钢球,上端固定组成的振动系统C.摇摆的树枝D.从高处下落到光滑水泥地面上的小钢球的运动【解析】手拍乒乓球,球原来静止的位置为平衡位置,球向上和向下运动过程中受重力,不是简谐运动,A错;B为弹簧振子,为简谐运动,B对;C中树枝摇摆,受树的弹力,但弹力的变化无规律,C错;D既...
第1课时认识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学习目标定位]1.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掌握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并能用实验等间接的方法验证规律的正确性。2.能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周期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3.了解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一、同周期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的判断1.按表中实验操作要求完成实验,填写下表: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加热前镁与冷水_______,与热水______,反应的化...
第5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章末检测(五)(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人们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门到门旅行所需时间示意图”,回答1~2题。1.据图判断,机场、高速公路、高铁离城区(客源)的距离()A.机场>高速公路>高铁B.机场>高铁>高速公路C.高铁>机场>高速公路D.高速公路>机场>高铁2....
课后实践导练课前新知导学课堂疑难导析第二节机械波的图象描述1.(3分)关于振动和波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有机械波必有振动B.有机械振动必有波C.离波源远的质点振动周期长D.波源停振时,介质中的波动立即停止【解析】一个质点的振动会带动邻近质点的振动,使振动这种运动形式向外传播出去而形成机械波,但在缺少介质的情况下,波动现象就无法发生,故A对B错.波动形成以后,各质点的振动都先后重复波源的振动,故各...
第二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向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焓判据和熵判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放热的自发过程可能是熵减小的过程,吸热的自发过程一定为熵增加的过程B.由焓判据和熵判据组合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C.在室温下碳酸钙的分解反应不能自发进行,但同样是这个吸热反应在较高温度(1200K)下则能自发进行D.放热过程(ΔH<0)或熵增加(ΔS>0)的过程一定是自发的2.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发...
第2课时化学键与物质类别[学习目标定位]1.掌握化学键类型(共价键、离子键)与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之间的关系,会判断物质中的化学键。2.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键、离子键的形成过程,会书写常见物质的电子式。3.知道化学键的强弱对物质性质的影响。一、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1.有下列三组物质:①NO、CO2、HCl、CCl4②MgO、Na2O、NaCl、K2S③KOH、NaNO3、NH4Cl、Na2O2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上述三组物质共同的类别是________。...
第2课时乙酸[学习目标定位]1.会写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知道乙酸的官能团是—COOH。2.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主要应用,知道乙酸具有酸的通性,酸性比碳酸强,会写乙酸与Na、NaOH、Na2CO3、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掌握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操作,会写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一、乙酸的组成、结构、物理性质与酸性1.乙酸的分子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主要原子团填充模型羧基:________2.乙酸俗称_...
第4课时糖类[学习目标定位]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应用。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和特征反应。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的产物及水解的程度。一、糖类1.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组成:糖类是由____________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其组成大多可以用通式____________表示,过去曾称其为____________。(2)分类:糖类可以根据其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分类。类别单糖低聚糖(以双糖为例)多糖代表物...
第2课时塑料橡胶纤维[学习目标定位]1.能识别常见的塑料、橡胶、纤维制品,知道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2.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常用塑料、橡胶、纤维的化学成分及性能,知道它们的使用对人类生活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影响。一、塑料1.塑料的成分塑料的主要成分是被称为____________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在塑料的组成中,还有根据需要加入的具有某些特定用途的添加剂,如能提高塑造性能的________,防止塑料老化的________等。2....
第二章第1节化学反应的方问【教学目标】1.了解熵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2.了解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能利用熵变判断反应方向。3.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焓变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即——焓判据。但对于有些反应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吸热但能自发进行,由此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