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5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商周时期的工匠采用“泥范铸造法”来铸造青铜器,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这一方法()A.表明青铜铸造工艺已经领先世界B.是科学理论指导生产实践的产物C.凝聚着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智慧D.反映了农业生产工具的精湛工艺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的成熟,来源于劳动人民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凝聚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
训练4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1.16世纪以来,传教士利玛窦寻找东西方文化的融合点,开创的“合儒超儒”的传教策略,赢得中国文人士大夫的好感。其去世后,部分传教士开始采取激进式的传教方式,坚决排斥儒家思想,酿成“南京教案”,传教士们在中国内地几乎无立足之地。这反映出()A.中国缺乏传播西方宗教文化的条件B.中国儒家文化与西方宗教文化相对立C.中国与西方文化交流需要相互尊重D.中国文化专制政策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利玛...
训练3劳作方式与生活方式1.考古学家发现,在出土的许多汉代漆、陶器上,往往有“市”“亭”等戳记(“市”和“亭”指各地官府管理的手工业和商业区)。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有铭文“成市草”“市府草”等,经考证,“成市草”“市府草”为成都县的市所造,而这类产品曾在汉代一些小官吏或平民墓葬中出现。由此可知,汉代地方官营手工业生产()A.冲击当时的等级观念B.具有一定的商品生产性质C.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D....
训练2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1.(2019衡阳市八中第四次月考)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的朝鲜墓葬和遗址中,曾多次出土我国制造的铜镜、铜剑和燕国的“明”刀币;在湖南等地的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种被称为“蜻蜓眼”的琉璃珠;在公元前4世纪的希腊人已称我国为“塞勒斯”(丝)。以上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转运贸易比较兴盛B.对外贸易发达C.中华文化圈形成D.中西方直接交流频繁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朝鲜出现中国的手工业产品,古希腊...
现实热点练训练1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1.秦代乡里制度逐渐定型,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乡里组织拥有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婚丧祭祀等职权。这反映出秦代()A.农村基层实行地方自治B.乡里组织兼有行政或宗法职能C.皇帝直接掌握乡官的任命权D.乡里属于社会经济组织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县的基层分为若干乡,乡下有里,里下有什伍组织”可知,乡里组织具有行政职能;根...
训练15明确观点论述论证类开放型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历史学家许倬云在论述明代时,突出了它的“专制皇权”特性,作者首先肯定了朱元璋的历史功绩;但随后,作者又对朱明王朝进行了毫不客气的批评:“明代虽然自居为汉、唐帝国的复兴,却没有汉、唐那样天下帝国的气度明代固然恢复了中国人自己的统治,却丧失了天下国家的包容和气度,也没有消除征服王朝留下的专制统治。”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
训练14开放型非选择题——提取信息阐释现象类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举了这样的例子:“您想,他(朱)看到了什么?一间又湿又低的地下室,家具就只有两把旧椅子、一张三条腿的圆桌、一只箱子,没有床,只是墙角有一堆陈麦秸,上面盖着两条脏床单,火炉旁有两个木墩子。我这位可怜的朋友走进去的时候,可怜的杰克坐在火炉旁的一个木墩子上正用缝衣针替老婆补袜子。”杰克很不好意思地说:...
训练13评析、评价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中叶以后,一些有识之士基于现实生活的感受,起而抨击理学,公然倡扬“人欲”“日用”“私”“利”,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相对抗。如王艮主张“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人欲即是天理”;李贽讲“私”讲“利”,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直至明清之际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颜元等,提出“私欲之中,天理所...
训练12说明、分析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东来,引发了中西方文化冲撞和交流。中国儒家哲学对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变成18世纪欧洲的理想国家,儒家学说的理性观成为当时进步思想的来源之一,其影响涉及法国、德国和英国,虽然各国所受的影响不同,但以异端的孔子学说作为他们反对宗教、主张哲学的护身牌,却是一致的。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价值和观念极力推崇,他在...
训练11概括、归纳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人的觉醒的时期。孔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一些贵族因为种种原因往往离弃宗国,避入他邦,重新入仕,加入到异姓大夫的行列中。不仅贵族、游士弃宗族而不顾,就是普通民众也开始试图离开宗族和家长,他们积聚私财,分家另过,逐渐形成不同于大家族的小家庭。春秋时期,人们对于人性问题的探讨尚未达到哲学的高度,孔...
训练10中外比较类非选择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格兰银行初创时完全是一家私人股份制银行机构,其向国家银行的发展转变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发行的银行”。1833年,议会法案规定只有英格兰银行的银行券具有无限清偿资格,这是英格兰银行成为国家银行的决定性一步。其次为“银行的银行”。在英格兰银行货币发行权逐步扩大的过程中,其地位、社会信誉和资金实力不断提高,许多商业银行把现金准备的一部分存入英...
训练9古今贯通类非选择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古代中国,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和信奉儒家学说的学者都认为,中国是天下的中心,文明的中心,中心之外,便是四夷。国内统治秩序范畴的君臣等级关系,被中国的统治者逐步地运用到了处理中国和东亚各周边国家的活动中。册封与朝贡是最基本的行为模式。蛮夷小国在与中原王朝保持这种特殊关系的同时也可以得到不少的好处,例如经济上的互市贸易、朝贡之后的丰厚赏赐;安全上...
训练8评价、影响类选择题1.汉代对先秦旧本儒家经书侧重训诂(文字解释),而宋人则抛开旧注,直接往经文中寻求义理,敢于怀疑和独立思考,逐渐形成“理学”或“道学”。这表明宋明理学()A.否定汉代董仲舒新儒学B.强调回归孔孟儒学原典C.顺应商品经济发展潮流D.利于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答案B解析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就其内容而言,与汉代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原典儒学相比,其对...
训练7比较异同类选择题1.《史记》载: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成为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被后世奉为“火祖”;西方也有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传说。二者的共通之处()A.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B.都有无神论的思想主张C.都引发了社会制度的变革D.都具有人文主义的色彩答案D解析据材料“燧人氏‘教民钻木取火’被后世奉为‘火祖’,普罗米修斯触犯天规盗取天火”可知材料主要是突显人的贡献,而不是商...
训练6因果关系类选择题1.(2019吉林通化一中4月月考)宋代城市中的市场不再以为在城市中居住的达官显贵服务为主,大城市的市场以经营粮食、布帛、煤炭等日用品及发展各种服务业为主,奢侈品退居次要地位。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社会逐渐衰落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C.市民阶层不断扩大D.中小城市大量出现答案C解析材料所示现象说明宋代城市经济职能增强,而这又是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市民阶层扩大的结果,故C项正确。封...
训练5历史实质理解类1.有学者认为,春秋以前的中国是个族群社会,以封地为族姓、以族姓为地名是常见的现象。自秦以后,族群社会被官僚帝国的编户齐民社会取代,乡村聚落的命名也就彻底的非族姓化,其名大多取自“吉语”、地理方位或俚俗等。这种村落命名的变化,本质上体现了()A.宗法观念的弱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C.风俗观念的演化D.社会治理的僵化答案B解析材料强调编户齐民,没有强调血缘关系,故A项错误;村落命名非族姓...
训练4图表图片类选择题1.下表为儒法两大传统吏治观,据此可知()儒家吏治观法家吏治观贤者居位:德治强者为王:刑治从道不从君君主至上“出于公心”的荐贤制形式主义的考试制“内举不避亲”厉行回避制主信忠臣以私制私,设事防事A.两者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B.儒家吏治在于维护民权C.两者奉行相近似的选官标准D.法家吏治优于儒家吏治答案A解析儒家与法家基于对人性(善与恶)的认识不同,吏治观的内容不同,根本目的都在于维护...
训练3史学研究类选择题1.传说中禹的足迹遍布四方,各地都有大禹治水的传说。其中,“禹凿龙门”更是世代相传的经典故事。但据现代科学考证,在当时的生产工具与技术水平下,开凿龙门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事实上大禹的不少事迹都存在后人附会的现象。这表明()A.神话传说只有得到考古证实才有价值B.英雄人物的事迹大多是后人附会之说C.历史叙述的真伪必须经现代科学检验D.大禹传说凝聚了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答案D解析神话传说的...
训练2史料实证类选择题1.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C.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山东诸国实力强大答案C解析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说明诸侯不再统一尊奉周天子为王,这反映出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逐渐...
题型分类练训练1时空逻辑类选择题1.下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1.4%小计139100%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均田制已无法继续实施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自耕农经济占主要地位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可知,20—130亩户数占有比例最大,说明自耕农经济盛行,故D项正确;而131—300亩和300亩以上的户数占有比例不足百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