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荀子11、通假字1)虽有槁暴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3)君子生非异也4)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有”通“又”。“暴”通“曝”“知”通“智”zhì,智慧。“生”通“性”,资质禀赋一、文言知识归类:“輮”通“煣”,使弯曲22、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日。•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向上,(指在地面上),下:向下,(指在地下)。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
劝学《荀子》1目录•3、解题•4、作者与作品•5、全文录音1-2段•6、全文录音3段•7、全文录音4段•8、重点实词释义•9、通假字•10、词类活用•11、全文翻译•1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17、学习的作用是什么?•18、学习应该采取什么方法?应该持什么态度?•19、体验高考例1(名词作状语)•21、体验高考例2(文言句式)二OO一年十月十六日2一、解题•1、《劝学》•“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什么意思?•明确...
劝学1荀子,名况,战国末期思想家,先秦儒家最后一个代表人物,与孟子形成儒家的对立两派。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他主张选贤任能,兼用礼、法、术治理国家,他的许多思想被法家所吸取,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还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定胜天”。思想家荀子2《荀子》二十卷,32篇,是后人所编,大部分是荀子的...
劝学《荀子》1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孔孟之后最著名的儒家学者,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学识渊博,重实践,具有一定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强调教育和礼法的作用,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2劝学鼓励学习3目标:1.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2.掌握重点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理清文章结构背诵课文。4中绳zhòng輮róu其曲qū虽有槁暴yòugǎopù砺l...
第一单元开启智慧之门11劝学2【国学撷粹】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礼记学记》)[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省力而事半功倍,并且将一切归功于老师。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苦而事倍功半,还会因此埋怨老师。【知义明理】这段文字强调的是学习方法的重要性。运用对比的论证手法,将“善学者”和“不善学者”两类人学习效果的不同行比,突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的确,没有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会...
语文必修③人教版新课标导学1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素质提升9.劝学《荀子》21课前预习2课内动脑3课外认真3语文必修③人教版课前预习4语文必修③人教版一、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2)声非加疾.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3)蚓无爪牙..之利(古义: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_____。)(3)用心..一...
语文必修③人教版新课标导学1第三单元9.劝学《荀子》2语文必修③人教版学习目标3语文必修③人教版1.掌握课文出现的“有(又)、暴(曝)、生(性)、知(智)”等通假字、词类活用和文言特殊句式;2.理解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应持态度的论述;3.理清本文思路,学习本文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4第三单元第一课时整体感知51课前预习2课内动脑6语文必修③人教版课前预习7语文必修...
《荀子》劝学劝劝劝勉学习作者以《劝学》作者以《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为题目,勉励人们要不停止地坚持学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习,只有这样才能,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德。。““劝劝””这个字这个字统领统领全篇全篇,告诉我们这,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勉励人们努是一篇勉励人们努力学习的文章。力学习的文章。荀子荀子:(约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
4孙权劝学R七年级语文下册1.了解《资治通鉴》的有关知识,结合工具书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形象。3.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学习目标新课导入司马光砸缸临江仙(明)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
《劝学》理解性默写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4.《劝学》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7.在文中强调学...
《劝学》《劝学》三、诵读指导三、诵读指导四、学习指导四、学习指导五、思考练习五、思考练习六、有关资料六、有关资料二、作者简介二、作者简介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一、教学要求1.1.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正学习态度。2.2.掌握课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学掌握课文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学习并掌握通假字的有关知识。习并掌握通假字的有关知识。3.3.理解本文运用比喻...
劝学唐代颜真卿的《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古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庄子曰:“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荀子曰:?劝学《《荀子荀子》》劝劝劝劝劝学劝劝劝勉学习作者以作者以《《劝学劝学》》为题目,勉励人们为题目,勉励人们要要不停止地坚持学习不停止地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
第1页共6页孙权劝学读后感《孙权劝学》教学设司马光主备人:余银海【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课文,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品味文章用对话来刻画人物、剪裁内容的表达效果。2、过程和方法。教师引导、自主参与、合作探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的道理,从而勉励同学们重视学习,养成爱读书的好...
曹操(魏)孙权(吴)刘备(蜀)1《资治通鉴》2《孙权劝学》选自《》,是主持编纂的一部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历史司马光编年《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资治通鉴预习检测3司马光,字君实,北宋家、家。卒谥文正,追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作者情况政治史学4多层次朗读朗读要求:第一步: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第二步:读出句意。第三步:大声朗读。第四步:读出语气。第五步:背诵全文。5孙权...
《劝学》教学设计一、教案背景:《劝学》是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聆听其中济世忠告,借鉴古人的议论艺术,学会清晰有力地表达思想和见解。鉴于文言文读的训练重点是读准字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严抓学生读准字音的训练和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掌握外,另外结合本册书的“表达交流”模块中的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对本文的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讲,可以为...
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知识目标)2.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能力目标)3.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情感目标)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把握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学习孙权和吕蒙的精神品质,领会文章带给读者的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三国时期,英雄辈出,关羽曾...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劝学》【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指导学生通过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句式等;背诵默写全文。②了解本文的议论结构,学习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本文的文言知识点,并学习掌握本文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
第4课孙权劝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表格式)4孙权劝学设计说明此文是根据史书改写的,仅百余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教学此课时,应在疏通字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并引导学生在识记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熟记重要的文...
10《劝学》《师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劝学》《师说》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教学理念、依据】(一)新课标解读指出,“整合是学习任务群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不仅要在课程内容方面整合,还要加强课程实施的整合,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围绕核心素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引...
1《劝学》一等奖创新教案劝学荀况知识目标:1、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2、掌握、积累“劝、中、青、学、疾、致、假、绝、兴、功、强”11个文言常用实词;学习“于、者、而”3个文言常用虚词;学习、复习课文中其他常用文言虚实词;熟记“有(又)、生(性)、知(智)”等古今字和通假字。3、理解从三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的方法。4、学习以喻代议、寓议于喻的设喻方法。能力目标: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