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观潮》教案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钱塘江大潮来潮时的情景,体会作者观潮的感受。2.学习作者按顺序和抓特点的观察事物的方法。3.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理解钱塘江大潮来的过程。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习表达。教学难点:了解钱塘江大潮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事实。教学...
1《陈情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文言阅读指导——《陈情表》教学设计课题文言阅读指导——《陈情表》教材分析《陈情表》是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选自《陈情事表》,出自《华阳国志后贤传》,是中国古代散文史上的经典名篇。本单元重在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及其承载的文化观念,领会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本文作者李密为终养祖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写下感人肺腑的千古名...
1《北京的春节》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老舍笔下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2.学习作者如何运用详略得当、主次分明、主次呼应、详略结合等手法来突出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特点。3.培养学生对于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的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感受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独特魅力。难点...
1《阿房宫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二学期春季课题《阿房宫赋》教科书书名:统编版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___出版日期:2021年12月教学目标1.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本文从多种角度具体、生动、细致地描写艺术形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议论的写作特色。3.分析秦灭亡的原因,领会作者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创作此赋的目的。教学内容...
1白鹭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教学课题1.白鹭课型新授课本课题教时数:2本教时为第2教时备课日期:8月30日教学目标:1.复习字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抄写自己喜欢的自然段。3.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明白作者的情感。4.学习作者通过对比、直接描绘等方法体现白鹭的美,体会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体会“白鹭是...
1《谏逐客书》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高一年级学期春季课题谏逐客书教学目标以拍摄“廷辩为学习任务,品鉴文本,遴选佳句,设计对话,感知李斯高超的说理艺术、思想智慧与雄心抱负。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品鉴文本,体味文章开篇意蕴。教学难点:感知李斯高超的说理艺术、思想智慧、雄心抱负。教学过程一、导入战国时期,群雄逐鹿,策士纵横,计谋迭出。这些策...
【核心素养目标】12《清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清贫》教学设计(核心素养目标)、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清贫》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这篇文章是方志敏同志于1935年在狱中写就的。全文记述了作者被俘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身而一无所获的经历,并坦荡地表白矜持不苟、廉洁奉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展现了作者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舍己为公的崇高精神。课文共十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大...
【核心素养目标】2《祖父的园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祖父的园子》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学反思教材分析《祖父的园子》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细腻而生动的笔触,展现了作者童年时在祖父园子中的快乐生活。首先,文章以独特的视角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出一个色彩明丽、充满生机的园子。园中的景物,如蜜蜂、蜻蜓、榆树等,都被赋予了生命和活力,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卷。这样的描写不...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登高抒怀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1《观沧海》《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组诗阅读【教学设计】登高抒怀《观沧海》《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组诗阅读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赏析诗人登临所望之景所抒之情。3、理解登临的深刻内涵,形成自我对生命价值的独特思考。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赏析诗...
《祝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祝福》教案一,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概括祥林嫂的变化及形象特点。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倒叙手法的妙处。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教学重难点重点:梳理故事情节,准确概...
《赵州桥》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赵州桥》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一读记一记会认“拱、济匠、横等11个字,通过辨析形近字重点认识“智、慧”两个字,读读抄抄会写“智慧、创举、坚固、雄伟等14个词语,重点指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理解“雄伟、坚固、创举、美观、缠绕、智慧等词语。2.有感情朗读课文,抄写第3自然段,体会课文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
《枣核》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枣核》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文中生字新词的含义。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枣核”这一故乡之物的深厚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传...
《枣核》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枣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和枣核在文中的象征意义。2.培养学生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的能力。3.引导学生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在海外华人生活中的影响和传承。4.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激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之情。二、教学重点:1.分析枣核在文中的多重意义。2.品味作者的情感变化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三、教学难点:1.深入体...
《在牛肚子里旅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重点)2.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难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童话王国里的蟋蟀青头和红头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红头与青头正在草地上捉迷藏,结果突然被卷进来牛嘴里。今天就让我们跟着红头在牛肚...
《宇宙的另一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6《宇宙的另一边》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重点理解“遐想、秘密、闲聊、璀璨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奇妙的想象。3.感受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展开想象,写一写宇宙的另一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奇妙的想象并展开想象,写一写宇宙的另一边。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
《宇宙的另一边》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课题16.宇宙的另一边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认识“淌、秘等6个生字,会写“淌、秘”等10个生字,会写“星空、流淌等14个词语。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理解宇宙另一边的秘密。3.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把握课文内容。4.能够将生活和想象相结合,组织语言,进行想象训练。教学重难点1.品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小狗学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小狗学叫》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转。2.借助具体语言材料,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狗学叫的情趣。3.激发探究的兴趣,学习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小狗学习的过程,体会小狗学叫的情趣。教学难点:体会词语“转来转去”表达的意思。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前置作业:把小狗见到的感到好奇的事儿画下来...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下22《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单元学习情境】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我们开展一次奇妙的发现之旅,走进大自然去发现,去感动,去交流,去记录。【文本解析】1.单元组成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编排了《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火烧云》三篇课文。其中《我们奇妙的世界》展现了世界的神奇和活力;《海底世界》揭示了海底世界景色的奇异和物...
《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课题22我们奇妙的世界统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课时学校授课班级授课教师教学目标1.随文识记“辉、芒、剑、型这4个生字;会写“诱、润、芒、冰、剑”等8个字。2.指导朗读,体会情感。结合生活经验说清楚对“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的理解。3.能仿照课文内容完成小练笔。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借鉴课文的写作方法进行表达训练。学情分析...
《我们的奇妙世界》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一课时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奇妙世界的兴趣与好奇心。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初步了解世界中的奇妙事物和现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二、教学重难点1.激发学生对奇妙世界的兴趣与好奇心。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初步了解世界中的奇妙事物和现象。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鼓励他们从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