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琥珀》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认识“琥、珀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开门见山,出示一组琥珀图片。(1)大家认识这种特殊的石头吗?(“琥珀)(2)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呢?(“晶莹剔透”“年代...
21雪孩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设计课题名称21.雪孩子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三篇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又一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本单元课文侧重体现想象之美:《古诗二首》中的想象能让人入情入境;《雾在哪里》中的想象充满童趣;《雪孩子》中的想象美好纯真。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生的情感体...
4灯笼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语文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灯笼》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大致思路。2.通读全文,梳理与灯笼相关的人、事、物的记忆脉络,领悟作者在叙事过程中蕴含的情感变化。3.通过重点语段的品析,体会作者对家国天下所寄寓的情感。4.学习作者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等写作方法。5.理解“灯笼的民俗意义、文化价值,品味传统文化中...
《盼》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7盼【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线索《盼》是作家铁凝的作品。文章以“新雨衣为贯穿全文的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事情经过,围绕一个“盼”字,描写“我有了雨衣,盼变天;下起了雨,盼出门;没法出门,盼雨停;盼来雨天,快乐出门等事。关注对人物的描写方法人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五种,即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本文许多地方都通过心理和动作描写来突出“盼”的心情。我...
16《田忌赛马》第二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田忌赛马》中人物的性格和智慧。2.探讨故事中不同角色所运用的策略及其效果。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不同角色在赛马中所采取的策略及其背后的原因。难点: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策略在不同情境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包含《田忌赛马》的详细情节...
3四个太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3四个太阳教学目标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页字边2个偏旁;会写“太、阳”等7个生字和横撇弯钩1个笔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能从文中找出明显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教学重点读好长句子的停顿和问句。教学难点能结合文中明显信息,感受“我的美好心愿”。学前准备1.生字卡片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太、阳等13个生字和舌字旁、页字边2...
3《庖丁解牛》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必修下册庖丁解牛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掌握“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肯綮”等词语的意思。了解“乎、“然”、“为、“于”等虚词的用法。2.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3.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探讨作品主旨。4理解“庄子之道”的内...
第四单元第17课《爱莲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爱莲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借助注释、工具书及有关资料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课文的语言美。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www.lesun.org/zuowen/xuexi/)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www.lesun.org/zuowen/jiazhi/)观:联系个人情趣、爱好和风格,展开想象,发散思维,从中感悟做人的道理,特别是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匆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以问题为线索,探方法促表达——《匆匆》教学设计课文简析:《匆匆》是统编教材六下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之情。本文围绕“匆匆”展开叙述,先写日子一去不复返的特点;再写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作者思绪万千,由景及人,叹息不已...
2《归去来兮辞》一等奖创新教案课题:归去来兮辞上课时间:第周星期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能理解并自主翻译文中的每句话。2.赏析陶渊明的语言艺术,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3.感受陶渊明弃官归隐的心情以及他对官场的厌恶鄙弃和对乡村田园的热爱。教学重点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文言现象教学难点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授课类型新授课课时安排3课...
21《芦花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课时教学设计课题21.芦花鞋1.教学内容分析《芦花鞋》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选自曹文轩的《青铜葵花》,以做芦花鞋--卖芦花鞋--送芦花鞋为线索,表现了青铜的勤劳懂事、淳朴善良,有担当。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提取信息、作出解释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概括是最重要的阅读能力之一。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
24《司马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司马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识字与写字: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生字。阅读与鉴赏: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词句间的停顿,读出文言文的特点,并背诵课文;能够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司马光的聪明机智,遇事沉着冷静的品质。表达与交流:能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23鸟的天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桨、桩等8个生字,会写“桨、榕”等11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词语。2.朗读课文,懂得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重难点:**1.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2.难点:体会课文描写...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小学语文六下《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认12个生字,会写8个字。自学理解、积累词语。2、让学生了解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深入挖掘英雄人物的崇高美,受到情感上的陶冶,激发学生对英雄的崇敬之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受到熏陶。练习背诵第七、八自然段。4、学习理清课文脉络,复述课文。教学重点: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
4日月水火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课时)《日月水火》教案学习目标汉字认知:掌握本课生字“日、月、水、火、山、石、田、禾的准确读音,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书写其中的“日、田、禾、火”四个字。笔画学习:认识新笔画“捺、点,并能按照笔顺规则书写本课生字。词语掌握:能流利朗读指定的词语,增强词汇积累。能力提升:在识字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联想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学重点汉字认知与书写:准确掌握“日、月、水...
《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及反思5鲁滨逊漂流记(节选)【课前解析】关注文章结构: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内容。梗概按照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通过代表性的事件,记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建房定居”“驯养培育“救星期五’”,最终“回到英国的故事。第二部分是节选。教材选取了小说中讲述鲁滨逊初到荒岛的部分,描写了鲁滨逊刚刚流落...
初中语文八年级11《核舟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核舟记》教学设计1一、激趣导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中国从不缺失把技术做到精益求精的能工巧匠。大家知道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吗?生展示。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魏学洢走进《核舟记》,一睹微雕界的杰作。【设计意图:形容技艺高超的成语有精益求精、妙手回春、心灵手巧、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用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引入话题,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调动学生...
初中语文《刀光剑影中的豪气与柔情——边塞诗鉴赏》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刀光剑影中的豪气与柔情——边塞诗鉴赏》教学设计一、教学导入导入:同学们,大家好!有人说,中国是诗的国度,而唐朝是诗的王国。唐诗浩如烟海、多如繁星。在一眼望不到边的唐诗海洋中,今天我们只取一滴来细细品读。这一滴,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它就是在刀光剑影中体现豪气与柔情的边塞诗。二、何谓边塞诗...
9古诗三首从军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从军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古诗三首》里的第一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家国情怀,阅读的语文要素是“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其核心是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而深度理解文本。本课教学内容为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组诗《从军行七首》中的第四首。诗歌通过描写在阴云密布、满眼黄沙的瀚海“孤城中担...
16夏天里的成长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16.夏天里的成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会写8个生字,重点理解“苞蕾、丰满、谚语、尽量等词语。2.能够准确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学习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是从哪些不同方面描写的。3.学习本文的表达特点,体会文章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好处。二、教学重点围绕中心句,从动植物、非生物和人的成长三方面来感受中心意思。三、教学难点体会本文的表达特点,明白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四、教学准备:学生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