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清贫》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清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2.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初步感受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朴素、克己奉公的品质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难点:感受方志敏同志的清贫朴素、克己奉公的品质和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名师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一家乡的风俗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和反思习作:家乡的风俗教学目标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3.学习修改、完善习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教学重难点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主要...
《我变成了一棵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语文三年级下册17《我变成了一棵树》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重点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体会“我变成树后的心情,感受“我”和妈妈之间的深情。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教学难点:体会“我变成树后的心情,感受“我”和妈妈之间的深情。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教学时长: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小朋友,你见过会变魔术的人吗?今...
5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雷锋叔叔,你在哪里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诗歌内容,了解雷锋叔叔是一位处处关心别人,乐于助人的人。2.情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行为与习惯目标: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关心他人的教育。4.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优点并善于学习别人长处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感知雷锋叔叔你就在我们身边的身边这样一个人物...
13要下雨了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13、要下雨了【教材分析】《要下雨了》是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这篇课文,在生动有趣的语言文字中,有机地渗透着身边的自然科学知识,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这是一篇发展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朗读能力的好教材。本篇童话共9个自然段,塑造了4个童话动物形象:燕子、小鱼、蚂蚁、小白兔,这些小动物都是孩子们平时...
16宇宙的另一边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宇宙的另一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认识到宇宙的无尽奥秘和人类对...
6《将相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将相和》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相、璧等16个生字,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掌握“进攻、召集等词语。2.快速默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三个故事的前因后果。3.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重难点:1.重点:品析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2.难点:理解三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
19父爱之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父爱之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掀”等15个生字,理解“撩起“粜稻”等词语的意思。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联系课题,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我梦中回忆的往事。3.明确细节与场景,通过品读细节、资料拓展、练笔等方法感受细节与场景之中蕴含的情感,并发现作者描写场景的特点。教学重难点:明确细节与场景,通过品读细节、资料拓展...
20《陀螺》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陀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兵、败等生字,读准多音字“钉、旋”,会写“否、恨等15个字,会写“手舞足蹈”等词语。2.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及原因,感受作者对陀螺的痴迷。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紧扣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体会作者心情变化的过程,在体会较...
25王戎不取道旁李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戎、“诸”,会写“戎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理解“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1、象形字“戎”导入,并指导“戎字书...
2树之歌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素材部编二年级上册语文树之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两个字的书写。2.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3.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梧”“掌”等15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重点指导“壮、杉”两个字的...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6《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读读记记“骄傲、谦虚、争辩、埋没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正确看待别人的长处,努力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短处。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懂得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蕴含的道理。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中有关猫头鹰的资料。教学过...
2我多想去看看第2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多想去看看》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我多想去看看》是部编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本单元围绕“心愿这一主题,表达了儿童的美好愿望,本单元重点在于找出文中关键信息,意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我多想去看看》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新疆孩子和北京孩子向往外面世界的美好心愿。【学情分析】___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课堂常规、课堂纪律已经形成,但是由于一...
3贝的故事第一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识字3“贝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会认“甲、骨”等15个生字,会写“贝、财、骨、壳等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漂”。能正朗读课文,了解贝字的起源及“贝作偏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进一步认识形声字的规律,能根据字的关键部件猜字义。感受汉语言文字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教学重点]识记字词,了解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义特点。总结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感受中华文...
27我的“长生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我的长生果》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1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悟出的道理。教学目标3.学习一些读书和写作的方法。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感悟作者从读书和写作中受益的语句,并学习作者的读写方法。教学难点:结合自己的课外阅读和写作经历体会“长生果的寓意。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
12坐井观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第12课坐井观天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词,2.通过读懂对话,提取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辨析理由;改编对话,探索寓意;续编对话,感悟寓言哲理。3.通过朗读课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喜爱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4.通过读懂对话,提取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辨析理由;改编对话,探索寓意;续编对话,感悟寓言哲理。教学过程:一、图片激趣,揭示课题师:(出示图片)看这是什么?一起说。真聪明,老...
26《饮酒-其五》教学实录(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酒其五》教学实录学习目标:通过诵读、品味、知人论事、联想与想象、“1+X阅读,感受诗中的田园风味,领略诗人的隐逸情怀,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陶冶高雅的审美情趣。重难点:感受诗中的田园风味,领略诗人的隐逸情怀,感悟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陶冶高雅的审美情趣。教学思路:一、解“心远”之味1.自由诵读,寻找“心远2.填词解意,理解“心远”3.朗读解味,感受“心...
18《牛和鹅》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牛和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牛和鹅的特点和习性。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牛和鹅的观察和描述。学习观察和描写动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默读、小组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牛和鹅的感受和情感。学习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
1古诗三首《稚子弄冰》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单元第一单元课型精读课文课时第2课时主备人课题《稚子弄冰》目标确定依据课标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自读自悟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切忌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遵循这一理念,我充分利用本课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读懂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
9端午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9《端午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端午棕》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端午粽》这一课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围绕“家人这个主题来编排的。课文是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语言形象生动,其中有许多值得学生积累的词语,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