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类文言文中常见词语举例(很重要)数奇(shùj)ī(命运坎坷曲折),驵侩(z?ngkuài)(马匹交易的经纪人,后泛指经纪人),县官(指朝廷),坟策(又称坟籍、坟典,泛指古书典籍),自居(自以为有某种身份),非礼(不合礼节),卑鄙(指地位低下,见识短浅),秩满(指官员任期期满),服阕(为父母服丧三年期满),委输(输送积聚的货物;转运),委吏(管理粮食的小官吏),自许(期望自己干什么),自非(假如不是...
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句式人教版初中语文文言句式省略句七年级上册1、待君久(君)不至。翻译为您。2、谢太傅(于)寒雪日内集。翻译为在。3、去后(友)乃至。翻译为朋友。4、择其善者而从之,(视)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为看到。5、“”人不知(之)而不愠。翻译为我。七年级下册1、令(之)作诗。翻译为他。2、受之(于)天。全句翻译为先天得到的。3、“”愿为(此)市鞍马。翻译为代父出征这件事。4、口技人坐(于)屏障中5...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②楚怀...
陋室铭作者:刘禹锡(唐)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译文:山不在于高低,有仙人(居住)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有了蛟龙就有灵气。这是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的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青葱的小草映...
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高中1—160)1、哀①伤心,悲痛,哀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前赤壁赋》杜鹃啼血猿哀鸣《〈琵琶行〉并序》②同情,怜悯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③伤悼(为哀叹)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晋崤之战》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阿房宫赋》2、爱①喜欢,喜爱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种树郭橐驼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房宫赋》②爱护,爱惜,顾惜爱剑伪心,廉者不为也《延陵季子将西...
常考的18个文言文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文言虚词包括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1.而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1.图穷而匕见________《荆轲刺秦王》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伶官传序》3.温故而知新________《论语》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游褒禅山记》6.赵尝...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尽(毕力...
初中文言文一词多义全汇总1.安:★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养(衣食所安)2.卑:★低下(非天质之卑)★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4.被:★影响(被于来世)★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6.毕:★尽(毕力...
板块四文言根底知识清单一高考常考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①喜爱。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②热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③保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④爱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⑥通“〔ài〕〞,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⑦吝啬...
《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复习重点词语七月既望举酒属客一苇之所如万顷之茫然冯虚御风倚歌而和之余音袅袅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山川相缪酾酒临江卒莫消长无尽藏舞幽壑之潜蛟江渚农历每月十六通“嘱”,劝酒。到、往旷远的样子,通“凭”,凭借。循、依声音婉转悠长容色改变端正地缠绕,通“缭”斟酒到底,终究宝藏深江边三、修辞手法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2、寄蜉蝣于天地: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互文修辞手法。两个动宾短语...
人教版文言诗文默写试题一、补出诗词上下句(60分)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2、秋风萧瑟,。(曹操《观沧海》)3、,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4、乱花渐欲迷人眼,。(白居易《钱塘湖春行》)5、,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何当共剪西窗烛,。(李商隐《夜雨寄北》)7、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8、,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9、明月别枝惊鹊,。...
【语文公社】http://www.yuwen520.com所有资料免费下载欢迎投稿QQ:764723079中考语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记叙文阅读(一)北京市(课标A卷)①不少人都是通过我的笔知道了格尔木[注]城的这个望柳庄。可是,有谁知道格尔木城起始于望柳庄,有谁知道望柳庄的第一棵柳树何时栽下,又有谁知道一位将军在飞雪的戈壁滩播种春天的故事。②五十年前的那个初春,昆仑莽原上弥漫的风沙卷着雪粒石子在狂吼,格尔木混沌...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
而1、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蟹六跪而二螯。(《劝学》)(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而且”。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过秦论》)(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五)表示假设...
文言虚词十八个1一、而1.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5)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可也。6)吾恂恂而起。7)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22、代词余知而无罪也。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你;你的3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掩口胡卢而笑。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4)蟹六跪而二螯5)置之地,拔剑...
1【跟踪练习】用“/”给下面文言文语句断句。(选择其中三个练一练)1.上(指唐太宗)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2.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司法官)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
文言实词文言文阅读专题之1考点解读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总体要求—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理解—①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分析综合—①筛选文中的信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文言实词通常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从...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法桂阳一中:龙敦谊1一、语境推断法文言文阅读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猜读,如何猜读,即依靠上下文。就文言实词而言,语境可分为句子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谓内部环境,就是指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所谓外部环境,就是针对整段文字、整篇文章而言的大语境。有些句子中的实词词义,我们可以借助语境来推断。如: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解析:根据“盛衰之理,虽曰天命”意为:(国家)兴盛与衰的事理,虽...
1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这里主要掌握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变式)句、省略句和疑问句五种。2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判断句:一、判断句:31、用“者”、“也”表判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1)“者”也...
《过秦论》梳理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