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文言文”的相关文档,共1024条
  • 高中语文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高中语文史传类文言文阅读高频词归类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

    2024-10-08040.87 KB0
  • 高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高中语文考试文言文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7)太尉:军事首脑。(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

    2024-10-08017.31 KB0
  •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考的高频词、同类词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考的高频词、同类词总结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赋税),也可以做名词“税款”。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

    2024-10-08173.28 KB0
  • 初中语文49个文言文和古诗易考题型

    初中语文49个文言文和古诗易考题型

    初中语文古诗文名句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孔...

    2024-09-28028.8 KB0
  •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训练题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及其家穿井()(2)有闻而传之者()(3)国人道之()(4)丁氏对曰()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2024-09-28126.19 KB0
  • 7-9年级语文上册课标文言文重点句子总结

    7-9年级语文上册课标文言文重点句子总结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习方法、个人修养)(2)吾(wú)日三省(xǐn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习方法)(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个人修养)(4)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习方法)(5)学而不...

    2024-09-17115.98 KB0
  •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统编高中语文新教材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

    文言文】高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一词多义整理暗愚者暗于成事(昏昧,愚昧)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隐秘)——白居易《琵琶行》案必穷极案治(查办)每移案(长方形的桌子)——《项脊轩志》被被刑之徒(遭受)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覆盖)——《促织》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披散)——《屈原列传》妆成每被秋娘妒。(表被动)——《琵琶行》报使者报王(答复,回复)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回报)——...

    2024-09-03018.35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语文文言文中的成语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

    2024-08-31015.73 KB0
  • 初中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

    初中语文必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

    1.安:①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②养(衣食所安)2.卑:①低下(非天质之卑)②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3.备:①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③准备。(犹得备晨炊)4.被:①影响(被于来世)②同“披”,穿(皆被绮绣)5.鄙:①边境(蜀之鄙有二僧)②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6.毕:①尽(毕力平险)②全部(群响毕绝)7.薄:①迫近,接近。(薄...

    2024-08-31033.4 KB0
  •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

    【第一册】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

    2024-08-15018.82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

    文言文常见的25个虚词用法汇总(一)之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例: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2.用作助词(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

    2024-08-15223.36 KB0
  •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世说新语》两则咏雪作者:刘义庆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译文】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

    2024-08-15025.05 KB0
  • 初中语文考试常用文言文100句

    初中语文考试常用文言文100句

    1.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诗经》译: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的养育我。2.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译:上天降下的灾害还可以逃避;自己造成的罪孽可就无处可逃。3.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尚书》译:人如果不学习,就像面对墙壁站着,什么东西也看不见。4.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尚书》译:懂得道理并不难,实际做起来就难了。5.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

    2024-08-15026.12 KB0
  •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初中九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01《岳阳楼记》一、作者作品《岳阳楼记》选自《范仲淹全集》。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有《范文正公集》传世。所作的文章富有政治内容,文辞秀美,气度豁达。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等。二、文体常识记:“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

    2024-08-15029.06 KB0
  •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中的成语总结

    初中语文考试文言文中的成语总结

    初中文言文中的成语【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

    2024-08-07015.26 KB0
  •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子妻》)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

    2024-08-07015.37 KB0
  • 初中语文抢分技巧:7个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抢分技巧:7个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何焉、与、所、因)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题型一:断句方法指导:断句分为二种:一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停顿,二是句子内部的停顿。1.结合上下文...

    2024-08-07019.36 KB0
  • 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题(49篇文言文+古诗)

    初中语文古诗文默写题(49篇文言文+古诗)

    一、《论语》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止,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4.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句子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强调不仅要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要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孔子认为只有...

    2024-08-07019.82 KB0
  • 高中复习资料:语文文言文满分攻略

    高中复习资料:语文文言文满分攻略

    文言翻译歌诀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词语。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推断词义,前后联系;字词句篇,连成一气。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

    2024-07-29044.07 KB0
  • 高中语文48组文言文高频词归类

    高中语文48组文言文高频词归类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

    2024-07-29029.27 KB0
确认删除?
关注送VIP
  • 抖音扫码 私发账号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