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轮复习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如果燕国不能救援魏国,魏王就会屈己下人割让土地,把魏国的...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卷Ⅰ)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
高三第一轮复习“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实词导学案班级:姓名:“常见文言实词”是指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较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不仅仅是考查文言实词知识,还考查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涉及的主要考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等文言现象,考生要能够根据具体的语境对文言实词做出正确、合理的推断与解释。【真题演练】全国卷一般不单独设题考查文言实...
高三第一轮复习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文言文断句,就是根据语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对提供考查的语段进行语意和语气上的停顿。文言文断句考查对实、虚词的理解能力,对句式的判断能力和对语气的分析能力。考查方式有两种:一是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二是直接给指定句子或段落断句。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
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班级:姓名:【真题演练】(2022新高考卷Ⅰ)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
2023届高考文言文复习-2022年全国甲卷文言文《战国策·秦策二》课件(共24张PPT)
《文言文二则》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囊萤映雪》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本课选取的是两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
14《文言文二则》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文言文二则》是两篇文言文。《学弈》选自《孟子告子上》,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棋的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的思想家列子创作的散文,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出决断的事,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一、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粗体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1)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
第1页共4页文言文系列复习测试题精选1、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2、暴秦之欲无厌3、王回深父4、南声函胡5、莫夜月明6、以斧斤考击而求之二、找出下列活用的词,说明用法并解释。李牧连却之以弱天下之民火尚足以明常在于险远函梁君臣之首舟行适临汝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礼天下之奇才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日削月割始舍于其址其见愈奇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一夫夜呼忧劳可以兴国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什么”明确考点明确考点一、文言文翻译的考点《考试大纲》强调:“古文翻译要求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要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1.积累性的:关键词语(重要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2.规律性的:语法现象(词类活用、固定结构、特殊句式等)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翻译文言文的标准是:信、达、雅“信”要求忠实于原文,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不可以随意...
《六国论》文言文字词整理1、六国互丧2、暴霜露3、如弃草芥4、与嬴而不助五国也5、洎牧以谗诛6、胜负之数7、食之不得下咽8、日削月割一、注音六国互丧暴霜露如弃草芥与嬴而不助五国也洎牧以谗诛胜负之数食之不得下咽日削月割sàngpùjièyǔjìshùyànxuē读准字音二、重点实词解释•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2、六国互丧,率赂秦耶•3、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4、此言得之•5、与赢而不助五国也。•6、燕赵之君,始有远略•7...
学案2联想积累,语境推断——五类实词译到位学案引语“得实词者,得翻译之天下。”信哉斯言!作为文言翻译中最重要的“分点”——实词,它有哪些具体实词需要关注的,又如何将它们翻译得准确无误。这,不仅是文言文一轮复习,更是当前二轮复习乃至三轮复习不变的主旋律。该学案试图强化你的实词分点意识,帮助你解决五类重要实词的翻译到位,让你成为一个会临场解决问题的聪明学习者。自学在前自我诊断1.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
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度”字(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2)宁信度2、翻译下列句子。(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何不试之以足?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
文言文主观概括分析题1、欧阳发在治学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4分)。(15江苏卷)【答案】勤奋刻苦,广泛涉猎,刨根究底,分门别类,学以致用。【思路点拨】解答此题首先必须明确答题区间。欧阳发治学在文章第二段前两句。根据“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可概括出勤奋刻苦;根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可概括出广泛涉猎;根据“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
考专譽复毛夕卜文言丈训学习目标:7•分析课外文育文的凹题规障2掌握课外文育文的解题技巧考链接(湘潭市2005年)蔡磷,字勉旃(zh6n),吴县人。重诺责①,敦②风义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④而致之。【注】①诺责:诺言和责任。②敦:重视。③风义: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