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fàn)南。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14)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zhuì)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
高中文言文常见的固定句式及解释A1.安„乎(哉、也„)?怎么„呢?例: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哪能让玉一般清白的东西去蒙受世俗尘埃的沾染呢?】(《渔父》)\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本是盖世的英雄,如今在哪里呢?】(《赤壁赋》)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谏》)3.得以能够。例: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
2016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汇编(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
2008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正式版2008文言文知识点系统复习正式版文言文的各个方面把握都是建立在读懂的基础之上,因此一是要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语感,诸如学英语一样。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宝,毛泽东主席曾说过,对于古代文化要采取“古为今用”的态度。我们学习文言文,就是要掌握方法,继承古代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们写了大量的作品,在各方...
初中1-6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强烈推荐)初中文言文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蔡桓公》)齐:通剂。5、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止:通只。6“”、日之其所亡。(《乐羊...
考点全解课文全解一、桃花源记陶渊明【八年级下册】考点全练课文全解课文全解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晋:东晋。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课文全解课文全解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译文】(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缘:沿着,顺着。行:划行。]课文全解课文全解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
文言文常见固定句式常见文言文固定格式固定格式也叫固定结构,或者凝固结构。它的语法特点就是由一些不同词性的词凝结在一起,固定成为一种句法格式,表达一种新的语法意义,世代沿用,约定俗成,经久不变。一、表示疑问:1.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人民的财...
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父读(笑)母读:(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从前有位秀才想整治一下当地一个欺压百姓的财主。于是他就给财主家的儿子说媒,信中写道: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知识点梳理表一、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已~同“矣”~了。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秦伯说:说~通“悦”~高兴。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二、实词活用:1、名词活用:名词活用作状语:夜缒而出:夜~在夜里。既东封郑:东~在东边。名词活用作动词:晋军函陵:军~驻扎。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栓着往下送。与郑人盟:盟~订立盟约。2、形容词活...
高考语文文言文120个实词及其例句翻译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2)动词?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怜惜,同情爱其二...
[走进文言文六七年级]《走进文言文》备课资料篇一:《走进文言文》备课资料走进文言文杨修啖酪人饷?魏武?一杯酪?,魏武啖少许,盖头上题?“合”字,以示众。众莫之解。次?至?杨修?,修11便啖,曰:“公教?人啖一口也,复?何疑?”有人送给魏武帝曹操一杯奶酪,曹操吃了一点,就在杯盖上写了一个“合”字给大家看,没有谁能看懂是什么意思。按顺序传到杨修那里,杨修便吃了一口,说:“曹公叫我们每人吃一口啊,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专题09高考文言文真题汇总【2019年高考】一、【2019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1修文中学2018届高三文言文专题训练现在越努力,未来越幸福。一、【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南海执信中学语文科初三年级补充练习题(编号04;3月14日)第6周课外文言文阅读资料2014-3-14(一).苏子美读书(共15分)苏子美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妇翁①杜正献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②。正献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察之。闻子美读《汉书张子房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遽抚案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此天以臣授陛下”,又抚案...
2019年全国2卷文言文挖空训练商君者,卫之诸庶孽(旁支侧出或妾生之子)公子也,名鞅(名是古代男子出生后不久父亲起的;字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礼后起的。古代男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姓(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也,鞅...
1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文言文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
1文言文阅读专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題。(20分)八阵图序明候方域余友贾生开宗,年逾五十,老矣。负奇,好大言,嗜酒,不拘绳墨。常自许得为宰相,当一年平寇,三年可尽撤诸塞上兵。里人大笑,以为病狂。乃感愤,着《八阵图》数千言。余则独有取焉,而为之序曰:呜呼!今天下之隐忧,盖在于文臣之望浅,而武担之志骄,不知其所终矣。陆贾有云:“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夫为相,不必读书,身先险阻...
2007——2018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言文文本汇总一、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赀。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5年1卷)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为礼部员外郎。时蔡條为尚书,傅为言天下事,劝其亟有所更,不然必败。條不能用。迁至中书舍人。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给事中许翰以为傅论议虽偶与轼合,意亦亡他,以职论事而责之过矣,翰亦罢去。靖康元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上章乞复祖宗法度,钦宗问...
1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1题。(共19分)左氏《国语》,其文深闳杰异,固世之所耽嗜而不已也。而其说多诬淫,不概于圣。余惧世之学者溺其文采而沦于是非,是不得由中庸以入尧、舜之道。本诸理,作《非国语》。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伯阳父【1】曰:“周将亡矣!夫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