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古义:内外亲属。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2.妻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古义:妻和子女。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古义:中原地区。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4.非常今义:十分、极。古义:意外的变故。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
考查点一、考查形式多以选择、简答的形式考查。一般考查实词、虚词、文言断句、古代文化常识、筛选概括信息、翻译等。二、知识讲解(一)五类常考实词1.通假字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1)通用字:两个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也相通的字,古代可以写这个,也可以写那个。例:《烛之武退秦师》中“失其所与,不知”的“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
一、通假字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薆”;“见”通“现”2.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女”通“汝”3.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归”通“馈”4.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女”通“汝”5.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无”通“毋”6.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7.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8.肇锡余以以嘉名“锡”通“赐”9.扈江离与辟芷“辟”通“僻”10.来吾道乎先路“道”通“导”11...
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1.诣:到,去。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3.课:考核、督促、征收(赋税),也可以做名词“税款”。4.风、化:教育感化。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7.趣...
1表示疑问1.何所?(所是什么?)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移位和压缩,可译为“的(人、事、物)是谁(什么)”。如:①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译文:问姑娘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②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译文:卖炭得来的钱谋求的是什么?2.奈何?(怎么办?为什么?)《鸿门宴》: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阿房宫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3.如何;奈何?...
01常见通假字汇总1.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子而咬其骨。”2.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容词。“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倍:通“背”,背叛、忘记。动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倍:同“背”,背叛、违背。动词。“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5.被:通“披”,穿戴。动词。“被明月兮佩宝璐。”6.辟:通“避”,躲避。动词。“其北陵,文王所辟风雨也。”7.敝:通“弊”,弱点。形...
1.亲戚古义:内外亲属,包括母系亲属和父系亲属。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意思:我们之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缘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不包括家庭成员及父系亲属。2.丈夫古义:①古时称成年男子。②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③女子的配偶。例1: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谷梁传文公十二年》(意思:男子二十岁的时候,要佩戴...
1、爱楚人爱(宠爱)其子,虽爱(吝惜)钱财,于其子之求而无不应。其子成人,有陶氏之风独爱(喜爱)菊,众人爱(爱慕)其高洁,称之。约其茶亭见之,爱(隐藏)而不见。2、安战国间,诸侯欲觅安(安全)闲之地,得旦夕安(安逸)寝,常与邻国相安(安抚),以为无患。时有寇盗相侵,而能安(安稳)如泰山,所求衣食所安(养),于是去险要之远地安(安置)军,败矣。逝者如斯,而今安(哪里)在哉?3、被屈原忠而被(表被动)谤,既黜,其思忧且幽。被(...
1.《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2.禄:官吏的薪俸。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3.秩:官吏的俸禄。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如《战国策秦...
学习修养为人1、工:擅长。如:工擅文。2、厉:磨练,磨砺;勉励,激励;严肃,严厉;磨刀石;磨。3、劝:勉励,奖励;劝告。4、勉;尽力,努力;鼓励,使人努力。5、师:老师;以为师;效法,学习。6、训:教导,教诲,如训俭示康;规范,准则,如:不足为训;训练;词义解释,训释。7、善:善于,擅长;友好,亲善;应答之词,表同意;好好地,如:善待。8、修:研究,学习,如: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修饰,装饰,修养(动词)...
1.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在内地百元一斤,在海南却只要五角钱一斤),我们非常开心,不仅感谢的话说了一箩筐,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大热天她帮我们讨价还价,一口水都没来得及喝,所以送个杯子给她喝水。送笔的原因,是我们这群人竟然没人会写表扬...
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课件专题15:中考文言文题型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考点解读主要集中在文言实词(包括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文言虚词,文句翻译,文言断句,内容的理解、概括、归纳以及感悟启发等。题型:1.课内外单篇阅读。2.课外、课内比较阅读。3.课外比较阅读。4.课内比较阅读。2023年中考语文第二轮专题复习考题过关应考指南常考的考点:1.文学常识、词语解释、名句默写、划分节奏、...
重点04文言文对比阅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预计2022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
重点04文言文对比阅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预计2022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
重点03课外文言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预计2023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
重点03课外文言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预计2023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
重点02课内文言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预计2023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
重点02课内文言文阅读从题型上看,以选择题为辅,主观题为主;从考点上看,命题重在考查文言文实词的意义、虚词的用法、主题思想的把握、情感的体验等。预计2023年文言文阅读还会沿用上述考查方式和题型。在备考中,要注理解选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并归纳文章所蕴含的观点;体验思想感情,能分析文章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从选材上看,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课内外比较阅读...
专题二16篇考纲内文言文和4篇部编教材新添文言文梳理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注对原文中的重点翻译(考查点)的句子加下画线(波浪线)表示;需要背诵默写的句子加下画线(直线)表示;对重点词加粗表示。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第1篇《论语》十二章考情搜索2006年课改卷考查课内阅读和其他几则课外语录对比阅读。2345678910111213114151617181920原文再现译文及段层评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