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S高山草甸带针叶林带针阔混交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高中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下面图表表示我国某主要地形区中,某山自然带的垂直分布和该地形区中某城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自然带类型落叶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针叶林带山地草原带山地草甸带各月气温、降水量垂直分布高度西坡高度(m)1100~15001500~18001800~24002400~27002700~2870东坡高...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综合训练植被返青期、枯黄期和生长季是重要的植被物候现象。以下图为青藏高原11个生态地理分区,研究说明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物候与海拔存在关联,且不同生态区的高寒草地物候也存在差异。读图完成以下各题。1.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整个青藏高原高寒植被的A.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提前B.返青期推迟、枯黄期推迟C.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推迟D.返青期提前、枯黄期提前2.在海拔2600-3500m的地区,②生...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分析题一、选择题读图,答复1~2题。1.该图反映了地理环境的()A.整体性特征B.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C.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D.垂直地带性规律2.以下表达中,属于P环节的是()A.降水多集中于夏季—河流有夏汛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沙漠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解析:此题组以某地区各自然要素关系图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第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一、单项选择题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以下图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答复2题。1.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根本趋势是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答案】C解析:依据图形中雪线高度等值线分布情况可以看出:西南地区纬度...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专题训练以下图为某山地甲、乙、丙三地平均气温、降水量资料图。读图答复1-2题。1.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丙地位于山地的背风坡B.该山地位于赤道附近C.流经该山地所在大陆西岸的洋流为暖流D.该山地东坡出现永久性积雪的海拔约为5300m2.根据气温和降水状况判断,在甲地最可能分布的自然带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热...
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训练题一、单项选择题以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答复1—2题。1.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答案】1.A2.D【解析】1.大兴安岭以东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贺兰山以西那么为温带荒漠。②地位于大兴安岭以西、贺兰山以东,处于森林向荒漠的过渡地带,典型植被为草原。应选A...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易错点专题分析读以下图反映了不同地质时期某地自然环境的变化,据此答复1~3题。1.引起图中地理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水热条件的变化B.地壳运动C.植被类型的变化D.岩浆活动2.以下地区的地理环境与③阶段类似的是A.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B.天山山脉南北两侧C.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东西两侧D.安第斯山南段东西两侧3.图示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主要表达了A.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地...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读某大陆局部区域植被类型分布图(以下图),完成1~2题。1.给该区域带来大量水汽形成降水的主导风是()A.西北风B.东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2.瓶树粗壮的树干能蓄积大量水分以备少雨期消耗。瓶树集中分布于图中()A.红树林区B.荒漠区C.森林和疏林区D.稀树草原区【解析】:1.选A。2.选D。第1题,由图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南半球,该区域主要是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
高考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检测植物净初级生产力(简称NPP)是指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数量。下面左图示意研究范围,右图为研究区20192019年间NPP的变化。观察结果显示,研究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年NPP大小顺序为:常绿阔叶林>混交林>草地>农田植被>落叶阔叶林>湿地。据此完成以下问题。1.以下有关研究区年NPP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①两广丘陵的年NPP大于山东丘陵的年NPP②华北平原的年NP...
高一地理必修1第三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质量评估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科技日报2019年12月1日讯:中国古生物学者与考古学家日前宣称,他们在陕西省商洛市发现了两个巨大的肉食恐龙足迹,该化石标本长达57.5厘米,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大肉食恐龙足迹之一。据推断,在距今1亿年前,陕西中南部存在过大型的兽脚类恐龙。据此答复1、2题。1.恐龙繁盛的时代是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2.根据恐龙脚印推知当时的地...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主要表现在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是()A.彼此孤立存在的B.相互影响和相互排斥的C.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D.彼此间杂乱无章的2.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是()A.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B.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D.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3.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在滇西北等地的高山上,林线与雪线之间,有一个特殊的地带—高山流石滩。它是由寒冻劈碎、热胀冷缩风化而成的大大小小的石块构成的。那里没有葱郁的树木灌丛,放眼望去,好似一派无生命迹象的荒凉“石海〞,但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各种美丽而独特的高山花卉在石缝间悄悄绽放,这些星星点点的花卉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带。以下图中的“花〞为在遍地湿润的碎石块间茁壮醒目的一株1米多高的塔黄,叶片呈:“垫伏〞(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5章第1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同步检测一、选择题复种指数=全年播种总面积/耕地面积×100%。读以下图完成1~2题。1.山东与浙江复种指数的差异,表达的地域分异规律主要是()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没有明显的地理分布规律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2.造成福建省复种指数偏低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经济开展水平D.地形因素【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山东的...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读我国某地区土壤分布断面图,答复1~2题。1.以下为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开展重点工作之一的是()A.兴建沼气池B.培植人工林C.平整土地D.褐土改进2.图中“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滨海盐土〞的转变表达了土壤的()A.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B.水平地带性分异规律C.地方性分异规律D.分布无规律性1~2.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的平原多为泥沙沉积而成,山麓...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5章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同步检测一、选择题读下面的两图(上幅图为从雅加到达北京附近沿经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下幅图为经北京附近沿纬线的植被分布示意图,答复1~3题。1.在上幅图中,A处的大片森林中出现苔原植被是因为()A.纬度位置影响,属纬度地带分异B.海陆位置影响,属干湿度地带分异C.受地形影响,属垂直地带分异D.受地形影响,属地方性分异【解析】图中A处经过东西伯利亚高原,受地形影响,出现苔原带...
高一地理必修1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①陆地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②陆地环境各要素虽然构成一个整体,但是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开展的③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④各要素对环境的影响作用是相同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2.以下地理现象,不是反映陆地环境差异性的是〔〕A.从多雨的东南沿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专题突破训练一、选择题右图所示是一座相对高度为3000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答复1~2题。1.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N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B.N坡是向阳坡,S坡是迎风坡C.S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D.S坡是向阳坡,N坡是迎风坡2.假设山顶有永久冰川带,那么山脚的气温T(T冬表示冬季最低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低气温)应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专题测试一、单项选择题(15×4=60分)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识别,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1~2题。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新生代第三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2.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
专题检测自然带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19北京东城区期末测试)以下图为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示意图。读图,答复1~3题。1.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是()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③①④②2.湖泊演变为陆地过程中的主导因素是()A.气候B.地形C.水文D.生物3.图示演变过程表达了地理环境的()A.区域性B.整体性C.差异性D.开放性解析:1.A2.D3.B第1题,湖泊演变为陆地的过程中,湖泊泥沙沉积量逐渐增加,水量减少...
高考一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同步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目前,科研人员可基于实地考察,并利用遥感技术可全面地进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下图为科研人员在评价我国某山地自然保护区时,所绘制的2019—2019年该地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图,并分2019—2019年与2019—2019年两个时段,求取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的均值。据此完成1~2题。1.分析图示信息可推断,2019—2019年间该山地自然保护区()A.土壤中含水量增加B.森林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