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外国”的相关文档,共164条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

    歌唱自然,赞美自然——诗歌的永恒主题12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品味形象而生动的语言,体会诗歌巧妙的构思。3蝈蝈与蛐蛐456自幼家境窘困,是当时英国文坛上一颗光彩夺目的巨星。济慈诗才横溢,与雪莱、拜伦齐名。死时他年仅25岁,可是他遗下的诗篇一直誉满人间,被认为完美地体现了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特色,并被推崇为欧洲浪漫主义运动的杰出代表。《蝈蝈与蛐蛐》是作者早期创作的一首...

    2024-04-27013.8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9)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9)

    激趣导入擦亮一双慧眼,看一看,图中是什么?1234由于背景的不同,考虑问题角度的变化,知识积累的差异等原因,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5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美国﹚罗迦费因格6一、浏览感知,明白文章论述的话题•1、了解文体。通过预习,我们知道本文属于哪一种文体?•2、明确话题。浏览1~3段,思考:•文章开篇,从分析一个问题的答案入笔,否定哪...

    2024-04-27013.07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7)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7)

    1我的叔叔于勒莫泊桑1莫泊桑(1850-1893)法国作家。生于没落贵族家庭。自幼酷爱文学,七十年代刻苦学习写作,大作家福楼拜是他的文学导师。1880年短篇小说《羊脂球》问世,轰动法国文坛,是作者的最佳作。长篇小说中最出色的是《一生》和《俊友》。短篇小说《家人》、《两个朋友》、《项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2读准下列生字的音:拮据栈桥煞白撬开诧异牡蛎褴褛衣冠手帕哲尔塞岛jiéjūzhànshàqiàochàmǔlìlánlǚɡu...

    2024-04-27012.93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2)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他是浙江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2•1934年,正是“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日本帝国主义加紧着侵略中国的步伐。“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政府多次向国联申诉,要求制止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但国联采取了袒护日本的立场,居然承认了日本在中国东北的...

    2024-04-27012.83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6)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6)

    1曹文轩,江苏盐城人。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著有多种学术著作,另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及改编的电影荣获多项国家,国际大奖。2《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

    2024-04-27013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3)

    施耐庵智取生辰纲1《水浒传》是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后半部分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肯定和热情讴歌,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本书结构严谨,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个故事又独立成章。2•施耐庵(1296——1370)名小安,...

    2024-04-27012.92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6)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6)

    陈涉世家[汉]司马迁1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司马迁10岁“诵古文”,20岁开始游历,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在《史记》草创未就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被捕入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著书,完成《史记》。司马迁司马迁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共13...

    2024-04-27012.81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3)

    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雨果1学习目标•1、掌握演说的特点。•2、揣摩雨果饱含激情、诗化的语言。•3、体会两位杰出人物的人格和思想光辉,学习其精神。2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生于巴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学过法律,经过商,当过法庭书记和外交官员。知识渊博,著作丰富,涉及哲学、历史、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近百卷之多。3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

    2024-04-27012.77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9)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9)

    •星星变奏曲江河1•1、理解诗歌中物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所营造的意境。•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3、理解诗人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即使面对重重磨难也不放弃希望的感情。2一、营造氛围,走进诗歌诗人这个菊花在阳台上呼唤东篱的季节我瞧见我们的诗人比黄花还瘦这些活在人群中的五百罗汉为什么落到这般地步他们一定是把子瞻的明月当成烧饼充饥了他们一定是把摩诘的清泉当成美酒畅饮了他...

    2024-04-27012.75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7)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7)

    沁园春雪1沁园春雪毛泽东课前预习:了解作者了解写作背景理解课下注释反复诵读课文2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

    2024-04-27012.76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

    梁启超1梁启超(1873-1929),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康梁。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政治、经济、文学、史学、哲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都有较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走进作者2*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

    2024-04-27012.75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1)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1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题解21、自读,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2、互读,同桌之间彼此读,讨论一下...

    2024-04-27012.72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6)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6)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首句“根并荷花一茎香”写的是莲根荷花同长在一根茎上,一样芳香。荷花也称莲花,这里暗示香菱原名英莲。“自从两地生孤木”的“两地生孤木”寓一个“桂”字,点出夏金桂的名字。最后一句“致使香魂返故乡”指的是死亡,暗示香菱被夏金桂虐待致死。1香菱学诗曹雪芹2•小组内交流各自收集的资料,说给组内同学听。3香菱身世简介香菱是《红楼梦》中第一个出场的...

    2024-04-27013.34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8)

    12湖北襄阳古隆中诸葛草庐3成都武侯祠4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5湖北襄阳古隆中武侯祠三顾堂6湖北襄阳诸葛亮铜像7在湖北襄阳对策,下回答上诸葛亮的“建国方略”陈寿89背景介绍•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大家所熟悉的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几乎统一了黄河流域。南方的孙权,因为已历三世经营,已经牢固地占有了长江下游地区。而帝室之胄刘备兵力甚少,又没地盘,他有心兴汉,却无计安邦,为了改变这种局面他...

    2024-04-27013.94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4)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4)

    杨修之死罗贯中罗贯中1诸葛亮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2刘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调寄《临江仙》3关羽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

    2024-04-27013.32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5)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5)

    •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了在现实社会生活的重压下失去了精神生命力的故乡的人和事,十分悲愤,1921年1月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故乡鲁迅1(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在初中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

    2024-04-27013.7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3)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3)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猜一人名)———李清照(南宋)12北宋败亡(1127年)后,李清照故乡青州陷入金人之手,丈夫赵明诚也不久病故,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四处流亡。1135年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

    2024-04-27012.99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2)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2)

    望江南温庭筠1作者简介温庭筠(约812~866)本名歧,字飞卿。唐诗人,词人,太原人。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词风艳丽华美,有《花间集》。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2•1、听读,听配乐朗读《望江南》,欣赏画面。•2、导读,老师指导重音、语速、停顿等。•3、...

    2024-04-27013.37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28)

    ——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为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而歌雨说雨说郑愁予1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感知诗的意境。2、品味语言,感受雨的形象。3、练笔抒写,感受雨的诗情。2这首诗写于20世纪70年代末,当时正值我国结束“文革”灾难不久而开始新的历史时期,此时诗人虽身在美国,却心系祖国,以满腔的热忱关注祖国儿童的成长。这首爱之歌,是诗人借助雨之口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

    2024-04-27013.67 MB0
  •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0)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4 外国诗两首课件 新人教版 (10)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1苏轼,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2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讨论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3、推荐读,师生评价。明确语气...

    2024-04-27012.83 MB0
确认删除?
关注送VIP
  • 抖音扫码 私发账号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