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入: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的组织规律、不符合客观事物的事理、不符合人们的语言习惯的句子。“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属于纯洁语言一类的考点,在语言发展极快,新词与语病都层出不穷的今天,尤其需要规范语言,使其健康发展。中考在这一考点上,题型一般只是两种:一是辨析语病,二是修改病句,辨析病句是对病句识别与能力的考查,修改则以辨析为基础。修改病句,要在判定语病种类的基础上,明确语句的表达目的,抓住关键,不...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病句复习题查字典语文网高考频道小编带来了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病句复习题,希望大家认真练习!1.(2019大纲,3,3分)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屡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奔驰而过时,他就很兴奋,觉得自己也被赋予了一种力量。C.新旅游法的公布实...
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病句专项练习题〔含答案〕但凡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整理的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病句专项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1.(2019大纲,3,3分)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有的人看够了城市的繁华,喜欢到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去游玩,但这是有风险的,近年来已经发生了屡次背包客被困野山的案情。B.他家离铁路不远,小时候常常去看火车玩儿,火车每当鸣着汽笛从他身边奔驰而...
病句修改专题复习2018.11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常见的病句类型1.语序不当2.搭配不当3.成分残缺或赘余4.句式杂糅(结构混乱)5.表意不明6.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实例分析3、记者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修改:记者到学校采访到了张老师的许多事迹。1、我国粮食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修改:我国生产的粮食,现在已经自给有余。一、语序不当2、十月的北京是个美丽的季节。修改:北京的十月是个美丽的季节。(定语与主语)...
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标点符号(一)顿号、逗号、分号考情搜索:2016年雅安;2015年广安、雅安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顿号的误用)使用误区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左栏例1,“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是并列性的补语,只能用逗号,不能用顿号。(2016黄冈T11,D项)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
第三章病句第四节中考病句题练习1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六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最近发生在马里北部加奥地区联合国维和人员营地的恐怖袭击事件,激起了全世界人民的无比愤怒和谴责。B.只要聊起时事要闻,王林便经常充当“主播”,原来他每天都看中央13台的“新闻24小时”,难怪对时事这么熟悉。C.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他人的帮助,离不开家庭小环境,也离不开社...
第三章病句第二节病句类型1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六分。常见病句类型归纳:病句类型:一、语序不当;二、搭配不当;三、成分残缺或赘余;四、结构混乱;五、表意不明;六、不合逻辑。一、语序不当。(一)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不当。多层定语排列顺序一般是:①表示领属或时间处所的,②指名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带“的”的定语要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第五课言之有“理〞1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十七分。第三节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2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十七分。学国学1.明者见危于无形,智者见祸于未萌。——选自《三国志》【译文】明智的人在危险还没形成时就能预见到,智慧的人在灾祸还未发生时就会有所觉察。3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十七分。2.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选自《史记》【译文】能践行某种道理的人,不一定...
第三章病句第三节病句巩固训练1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一:二十一点二十六分。第一组——成分残缺1.通过少年团校的学习,使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明显的提高。2.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3.经过医生再三解释,才使患者家属明白了病情的严重程度。4.在语文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使她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大。5.从这次活动中,提高了广大师生的思想觉悟。6.从他上学那天起,就对语文产生了浓厚兴趣。2第二页,编...
24/4/2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友情提供QQ764723079二.病句修改的原则三.病句修改的方法一.常见语病24/4/23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友情提供QQ764723079一.常见语病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多余语序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句式杂糅表意不明一.常见语病1.搭配不当。2.成分残缺或多余。3.语序不当。4.前后矛盾。5.重复罗嗦。6.句式杂糅。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
1、能够识别常见的病句。2、能够根据要求修改常见病句。1、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2、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3、我们要养成用语文明。4、老校长的一生,挽救了不少失足青年。5、事故发生后,同志们严肃诚恳地批评并分析他犯错的原因。6、父亲从头到脚凝视着面前的儿子,激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7、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8、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
20172017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复习指导指导手册手册《《20172017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复习指导指导手册手册》》汇考点归纳1.选择形式,选出有或者没有语病一项(云南卷、曲靖卷);2.修改病句,辨析并修改病句(昆明卷)。考查方式命题角度常考病句类型包括搭配不当、成分残缺、不合逻辑、语序不当、语意重复、表意不明、句式杂糅这八种类型。《《20172017云南...
第3讲标点符号与病句标点符号(一)顿号、逗号、分号考情搜索:2016年雅安;2015年广安、雅安本学期教学工作的开展,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顿号的误用)使用误区1.顿号是句子内部最小的停顿,常用在并列的词或短语之间。但并列性的谓语、补语之间不用顿号,只用逗号。如左栏例1,“任务重,强度大,范围广”是并列性的补语,只能用逗号,不能用顿号。(2016黄冈T11,D项)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
小学语文修改病句所谓病句,是指那些语言表达有毛病的句子,即不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则,或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修改病句是为了进一步练习把话说完整,把词语用得准确,把意思说得明白合理,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小学语言基本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1、修改病句的原则:改通顺、改正确(不改变句子原意)同时以最简洁的方法修改。因此,修改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表达的意思。然后对没有表达清楚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
高中语文修改病句专项训练题日常专题训练高一总复习人教版语文试题下载发布时间:2017-9-11编辑:互联网手机版试题预览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石油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一旦中东地区局势出现动荡,我国的燃油市场也将随之出现波动。B.我们应该发挥广大青年的充分的作用,让他们在亚太市长峰会期间各显其能,使来宾们从中感受到重庆青年的友好。C.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我们学校的语文教师,调到北...
基础模块(上)病句练习题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透过朦胧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颗最大的白菜从墙上钉着的木橛子上摘下来B.她把那颗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C.我看着那颗剥成了核的白菜,它在生长的各个阶段的墨阳在我眼前出现了,心中感到阵阵忧伤。D.那颗最小的因为被老太太剥去了白棒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2、下列各句种,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美国西部有一位淘金者,在返回途中,被他...
修改病句练习(一)1.去年我国的石油输出量是世界上石油输出最多的国家之一。2.我们搞四化建设,需要继承和发挥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3.下半夜,突然雷声隆隆,接着电光闪闪。4.稻米是浙江、江苏两省的重要产区。5.一会儿,我们就清洁了好几处不干净的地方。6.目前,正值北京黄金季节,各国游客纷至沓来。7.王老师对我们可好了,说话总是甜言蜜语的。8.燕子、啄木鸟和青蛙等益鸟都专吃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9.3月份,北京各影院...
24/4/19请点击此处:http://www.yuwen520.com/plus/guestbook.php,加为“共享资料”好友,下载该资料。24/4/19请点击此处:http://www.yuwen520.com/plus/guestbook.php,加为“共享资料”好友,下载该资料。24/4/19请点击此处:http://www.yuwen520.com/plus/guestbook.php,加为“共享资料”好友,下载该资料。病句: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语序不当、搭配不当、、不合逻辑、句式杂糅、重复累赘成分残缺用词...
24/4/19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龙坡中学方彤龙坡中学方彤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4/4/19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复习目标1、能准确判定句子有无语病。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3、能对病句进行恰当的修改。24/4/19该课件由【语文公社】www.yuwen520.com友情提供病句透视1、所谓“病句”,顾名思义,就是有病的句子,即是指因为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不合逻辑事理,修辞不当而造成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