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现代中医药Moder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17年7月第37卷第4期July.2017Vol.37No.4郭教礼教授五脏内养观理论述要黄东生1郭教礼2(1.清涧县中医医院,陕西清涧718399;2.海南医学院中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摘要:根据郭教礼教授的临床实践及养生体会,分别从养肝、养心、养脾、养肺及养肾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其有关中医五脏内养的诸...
以下内容转载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论五脏相关学说替代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对中医学有深刻的影响,体现了传统医学重视联系、整体的特点,但五行学说本身有局限性,不能全面地反映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因此,中医的理论可名之为“五脏相关学说”。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三种关系,从多种...
中医疗五脏联系之肺和肾的关系2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肺位于胸腔之内,隔膜之上,左右各一,上连气道,并经过口鼻与外界相通。肾位于人体腹腔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腰者,肾之府。”——《素问脉要精微论》解剖位置解剖位置3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五行学说五行学说4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5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6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7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8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9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102012级临床一班唐棋112012级临床一班...
中医基础理论之五脏篇肝肝功效:主疏泄;主藏血。征:体阴而用阳。窍志液时关系:(一)生理功效1.主疏泄字面了解:疏,泄,疏通、畅达;发散、升散。基本概念:指肝疏通、调畅全身气机。肝疏泄作用,使全身气机通而不滞、散而不郁。了解:最早提出肝主疏泄者为元代医家朱震亨《格致余论》:“司疏泄者肝也”疏通调畅全身气机气机,气升降出入运动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机能活动依赖气之升降出入运动全身气机调畅肝之疏泄...
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课题组摘要:目的:观测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予以局部取穴加五脏俞、膈俞同刺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局部针刺法治疗。结果:对照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8.3%,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1.7%;两组临床疗效有记录学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临床...
五脏是贮藏精气经络相通互为表里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消灭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假设未能制止其进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消灭昏迷、谵语等症。五脏是贮藏精气的(精气,指精血津液),六腑是主食物的受纳、消化、吸取、传导和排泄的。因而脏以藏为主,腑以通为用。【五脏】“心、肝、脾、肺、肾”心主脉、肝主筋、脾主肌肉、肺主皮毛、肾主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