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人口迁移一、选择题1、下列对世界人口增长不具有影响的是()A、人口出生率的变化B、国际人口迁移C、人口死亡率的变化D、某些国家的生育政策2、下列叙述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①五一期间上海某家庭全家到北京旅游②张三在某小镇上乔迁新居③广州某同学到北京上大学④中国建筑工人到科威特去打工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1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以下关于该...
1830年10亿1930年20亿100年1960年30亿30年1974年40亿14年1987年50亿13年1999年60亿12年有关科学家预测,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人口增长,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85亿,2050年94亿,2100年108亿,2600年630亿,除南极洲外,地球的陆地都将挤满人。人口快速增长---人口爆炸什么东西永远都装不满?从地球上有人类开始,人口数量始终是不停地增长着,而且增长的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球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70亿。...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单选题如图示意中国行政区划,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山东省濒临的边缘海是()A.南海、东海B.渤海、南海C.渤海、黄海D.黄海、东海2.跨经度最多的省区简称是()A.新B.内蒙古C.藏D.甘3.我国领土最东端所在的省级行政单位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黑龙江省C.内蒙古自治区D.云南省【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海域的分布,读图解答即可。我国海岸线绵长,临海的省区有14个,...
1.2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2.下列关于人口、资源及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资源越丰富,能供应的人口数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环境人口容量越小C.消费水平越低,人口越多,人均所需资源越少,环境人口容量越小D.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可利用的资源数量越...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章末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甲市2017年户籍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为0.773%。甲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20年。图中显示四个地区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完成1~2题。1.甲市可能是()A.西宁B.延安C.上海D.广州2.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中,人口再生产与甲市处于同一类型的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第1...
第十五讲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服务功能一、单项选择题(2018届宿迁学测模拟23~24)右图为“某城市功能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例中数字所表示的功能区正确的是()A.①—住宅区B.②—工业区C.③—商业区D.④—低级住宅区2.图中字母a、b、c、d表示学校,其中最需要搬迁及其理由正确的是()A.a处地租较高,交通拥挤B.b处地租较低,人口稀少C.c处地形崎岖,交通不便D.d处河流下游,水质较差(2018届宿迁学测模拟17~18)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以及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一、人口的迁移1.人口数量的变化(1)人口自然增减;(2)人口迁移。2.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3.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②阶段和特点。阶段19世纪以前第二次世界...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学习目标]1.掌握不同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成因。3.学会运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决定因素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2.世界人口的增长(1)数量变化的总趋势:不断增长。(2)时间差异(3)空间差异①特点:地区上是不平衡的。②表现: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
专题一常见人口统计图的判读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坐标图、结构图两大类,由于各统计图的形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尽相同。但不论哪种类型的人口统计图,都可依如下程序去判读:①读图名→②读坐标(或图例)→③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④分析数据→⑤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⑥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常见的人口统计图的类型、特点及判读方法可总结如下:类型特点例图判读方法柱状图说明地理事物的绝对...
课时作业提升2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我国春运旅客流属于()A.国内人口迁移B.省际人口迁移C.人口流动D.人口迁移【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人口迁移的判断。只有跨越一定行政界线且居住地长时间改变的现象才属于人口迁移。春运旅客流主要是回家、探亲、访友造成的,没有长时间改变居住地。“”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2~4题。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复活节岛的悲剧往东2400里是南美海岸线复活节岛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当地语言称拉帕努伊岛,这里曾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公元700年,对于最初登岛的50名波利尼西亚人来说,这里就是“天堂”。1700年左右,历经饥饿、战乱,岛上的居民约从2万人降到2千人。再由于疾病和奴隶贩卖,1877年岛上约剩下了110人。岛屿是脆弱的世界,世界是脆弱的岛屿。复活节岛的人口发生了怎样变化?复活节岛...
1.3人口迁移题目1.3人口迁移第课时学习目标掌握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学会判断人口迁移的类型。学习疑问学习建议【相关知识点回顾】人口增长的类型及影响因素【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1.人口变动的原因(1)人口的①______________,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2)人口的机械增长,即②______人口的增加值。2.人口迁移的概念:是③____________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④_...
1.1人口的数量变化一、单选题下表示意世界某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四个阶段均符合诺特斯特人口发展模式特征。据此完成下列1-2题。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甲3.8%3.2%0.6%乙3.8%2.4%1.4%丙2.9%1.7%1.2%丁1.3%1.0%0.3%1.该国家人口增长模式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丁B.乙、甲、丙、丁C.甲、乙、丁、丙D.乙、甲、丁、丙2.与丙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相似的是A.肯尼亚B.印度C.美国D.德国3.图中数码代表四个国家的...
1.2人口合理容量题目1.2人口合理容量第1课时学习目标(1)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土地、矿产、淡水、森林等资源的限制性。(2)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了解人口容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因素,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知识转接】世界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及世界人口的增长【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人口爆炸”1.描述对象:20世纪出现的近100多年来世...
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的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课标解读:本节课的内容位于中国地图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第二册第一章第一节,既是人文地理的开始,也是从自然到人文内容的过渡,是本章重要内容的开篇和基础性的内容。从以上标准可以看出如下含义:1.学生需要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世界上有哪几种主要的增长模式,...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游戏规则:游戏的舞台就是讲台,演员不可掉下去。演员:同性别学生——男生。过程:教师先让两名男生上台,让他们伸伸胳膊,踢踢腿,舒活一下筋骨,空间很宽敞,感觉很惬意。空间大,感觉有点浪费,再找四名学生上台,再活动时就要注意了,别捅着、踢着他人,因为空间减少了。继续让学生上台,(许多男生坐着不动,教师急中生智问:是男生吗?是男生的上!很幽默,男生一听这话争先恐后的奔上讲台...
单元活动.学用地理统计图基础知识梳理:一、学会常见的人口统计图1.常用的地理统计图有: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扇形图和饼状图。其中图,一般说明不同区域同一时段内的人口绝对数量;图,一般反映同一区域内人口随时间的动态变化;图,反映一定区域内局部人口数量与全部人口数量的比例关系;图,反映不同区域之间人口数量比例关系的同时,也体现各自总体的绝对数量。2.读教材26页图1-4-5,分析下列问题。(1)读出自然增...
第24章人口与环境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计划生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计划生育就是有计划地进行多胎生育B.我国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C.计划生育有利于控制人口的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D.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下列关于人口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危机B.人口过度增长,导致环境质量下降C.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生态环境失调D.人口多是好事,改造环境的...
看看2008年的春运春运是中国社会最复杂、意义最丰富的生态现象之一讨论:农民工离开家乡出外打工算不算人口迁移?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的迁移一、人口的迁移概念和分类概念和分类1、概念: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化。①必须改变居住地②改变居住地需持续一段时间(常为1年)③必须超越一定的行政界线(空间移动)例如: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等。一般具备三个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