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之驴[唐]柳宗元1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文中描写驴和虎的句子,进而认识驴和虎的特征;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4、从不同角度理解本则寓言故事的深刻寓意。2本文是一篇寓言,选自《柳河东集》。是其《三戒》之一。作者柳宗元(773一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因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被贬官永州、...
20.黔之驴120.黔之驴得分________卷后分________评价________1.生难字。(12分)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窥.之()慭慭.然()大骇.()远遁.()噬.己()不敢搏.()稍近益狎.()跳踉.()大.()qiánhàozàikuīyìnhàidùnshìbóxiáliánghǎn22.重点词语解释。(10分)(1)至则.无可用()(2)庞然..大物也()(3)蔽.林间窥.之()(4)慭慭然...()(5)莫.相知()却巨大的样子隐蔽,躲藏;偷看小心谨慎的样子不3(6)以为...
俄国农奴制的废除■农奴制的危机■农奴制的废除■俄国的扩张■课堂小结俄国农奴制的废除1导入彼得一世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他在位期间,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场,振兴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统治为近代俄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2沙皇俄国在欧美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却仍然封闭保守,民穷国弱,远远落后于欧...
梦回繁华毛宁1学习目标1.学习课文,了解《清明上河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2.熟读课文,掌握作者条理清晰地介绍画作的说明方法,揣摩作者准确富于概括力的说明语言。3.品味作者精彩说明语言的运用,增强热爱中华文明的责任感和自豪感。2《清明上河图》本是进献给宋徽宗的贡品,流传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其主题主要是描写北宋都城汴京市民的生活状况和汴河上店铺林立、市民熙来攘往的热闹场面。这件现实主义的杰作,是研究...
第二十课认清基本国情增强忧患意识模块三我与国家和社会第八单元了解祖国爱我中华1考纲要求48.了解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知道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49.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2.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核心素养文化基础→人文底蕴→人文情怀关切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等社会参与→责任担当国家认同:具有国家意识,了解...
第五单元1第20课兴贤2学国学1.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选自《论语子罕》3【译文】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42.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选自《论语子罕》5【译文】孔子...
1温馨的家2温馨的家3温馨的家4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分别从哪几个时期来写海子?抓住海子每一时期的做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为什么海子少年时期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常常回家,而到了中年之后很少回家了呢?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海子牺牲后,为什么海子爹说海子再也不回家了,娘却说海子回家了,再也不走了?4、边读边在自己感悟深刻的地方做批注。5第一次:每个星期六,海子都要风雨无阻地乘车回家。第二次...
《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安徒生1关于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凡举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2童话特点文学体裁:儿童文学常用手法:想象、幻想、夸张、拟人语言特点:通俗、生动,离奇曲折,引人...
导入:同学们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这文苑之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以前学过北宋大诗人王安石的很多诗,现在就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来背一背。师生共同背诵《泊船瓜洲》《春日》。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王安石的诗——《登飞来峰》。1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简介王安石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其文雄建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执教: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刘凤华蒲松龄1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作者简介2学习目标: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并疏通文意;2.能复述课文(讲故事);3.理解故事的寓意。31.听读课文。(听准...
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佩环一作: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下澈一作:下彻)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
12345温馨的家6温馨的家7温馨的家8•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罗伯特说:无论何时何地,家永远向我们敞开大门。•歌德说: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是他最幸福的地方。9我会读:犹豫思虑洋溢簇拥花甲风雨无阻天寒地冻威风凛凛气喘吁吁花花绿绿其乐融融10回家谁怎样为什么几次11听一听谁回家?为什么回家?几次回家?怎样回家?1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记叙了一个叫海...
——安徒生1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2一、说教材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点和难点3本文是北京课改版初中学段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文章。这个单元的文章都是想象极为丰富的作品,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力,联系生活,深入理解课文。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以“装”为全文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以及形象的语言塑造了一群骄奢淫逸、昏庸愚蠢、虚伪的统治阶级形象,...
唐太宗李世民对敢于直谏的魏征的一句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1《战国策》2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
说课稿1一、说教材《皇帝的新装》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第五单元作品以种种奇思妙想,描绘出一个亦真亦幻的的世界,令人遐思。《皇帝的新装》是篇精读课文,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昏庸无能、虚伪愚蠢的皇帝上当受骗的荒唐故事,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虚伪本质,同时也启发人们要敢于说真话,做正直、无私的人。本文诙谐有趣,且内涵丰富,对学生有很高的教育价值。2二、说学情七年级学生虽然很早从各种途径接受过童话的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ZOUJIFENGQIWANGNAJIAN《战国策》汉刘向1介绍《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作者无可考。西汉时刘向编辑整理。•《战国策》的内容,主要是记载战国时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辩论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跋扈、尔虞我诈的故事。•《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战国策》共33篇,分12国策。2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科技文化农学书法绘画数学天文历法绘画雕塑贾思勰《齐民要术》三国南朝《大明历》曹魏锺繇胡昭西晋设置书博士东晋王羲之北魏《魏碑》顾恺之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刘徽——割圆术北朝科学家祖冲之东晋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魏晋南北...
同学们见过彩票吗?1假如你意外的拥有518万元你会怎么办?23初读课文看那些同学先达到要求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并认识理解生字、新词。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4初读展示1比一比谁会读鄙夷兑蠢彩票光顾鄙夷恳求迫切兑奖诚信慕名真诚愚蠢不可思议熠熠生辉欣喜若狂初读展示2比一比谁答得好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5深读课文比一比那些同学有能力解决下列问题:1、画出林海燕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打电话时双方出现的语...
品味语言品味语言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新课导入新课导入作者简介阅读练习作业合作探究合作探究天上的街市12教学步骤3学习目标品味语言教学过程板书小结拓展延伸学习目标:1.了解背景,有感情的朗读本诗。2.联想和想象的巧妙运用。3.体会作者感情,理解性背诵。4学习目标品味语言教学过程板书小结拓展延伸1、欣赏配乐朗读。明确朗读要求:2、明确节奏和重音,体会句子语言的美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悟作者的思想感情5学习目标品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