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典故”的相关文档,共33条
  • 初中语文40例诗歌常用典故

    初中语文40例诗歌常用典故

    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边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2.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3.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朝灭亡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

    2025-01-05021.6 KB0
  •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

    诗歌鉴赏常用典故40例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他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边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竿上都生了斑纹。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2.碧血:常与“丹心”连用,歌颂为国捐躯者的忠贞。元郑元佑《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是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3.采薇:商朝末年,周武王伐纣,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商朝灭亡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

    2024-12-12021.66 KB0
  • 小学语文40个语文历史典故

    小学语文40个语文历史典故

    1.炎黄子孙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

    2024-12-07018.52 KB0
  • 高中语文50个常用典故总结

    高中语文50个常用典故总结

    1、钱可通神唐朝宰相张延赏有一次过问一场冤狱,要有关狱吏十天内查明判决。第二天一早,他见案头放着一份小贴子,上写:“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他大怒,把案子催得更紧。第三天,又见有小帖子,写明“钱五万贯”。他更加光火了。要求两天内结案。第四天,又见小帖子,写明“钱十万贯”。这一下,他气馁了,说道:“钱到十万,已可通神,我还管得了吗!”(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后以“钱可通神”极言钱的诱惑力之大。2、骑...

    2024-11-27032.94 KB0
  • 初中语文考试古诗词典故总结

    初中语文考试古诗词典故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

    2024-11-21114.17 KB0
  •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总结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总结

    (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用:诗人是借这两个典...

    2024-11-09014.37 KB0
  • 初中语文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总结

    初中语文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总结

    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9、周成王...

    2024-10-23318.01 KB0
  •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历史典故

    小学语文作文素材:历史典故

    1.炎黄子孙炎、黄二帝为中华始祖。传说他们出自同一个部落,后来成为两个敌对的部落的首领。两个部落展开阪泉之战后,黄帝打败了炎帝,两个部落渐渐融合成华夏族。炎帝和黄帝也是中国文化、技术的始祖,传说他们以及他们的臣子、后代创造了上古几乎所有重要的发明。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因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

    2024-10-14119.22 KB0
  • 高中语文24个教材里的诗词典故

    高中语文24个教材里的诗词典故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

    2024-10-08317.43 KB0
  •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

    初中语文古诗词典故归纳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典故:闻笛赋——指西晋向秀所作的《思旧赋》。向秀跟嵇康是好朋友,嵇康因不满司马氏集团而被杀,向秀经过嵇康故居时,听见有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了。在诗中的意思和作...

    2024-09-17014.13 KB0
  •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

    初中语文教材里的24个诗词典故

    【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东篱”多借以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闲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做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陈涉少有鸿鹄之志,后揭竿起义于大泽乡,后以“鸿鹄”喻人有远...

    2024-07-19017.21 KB0
  •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15页,更新完毕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15页,更新完毕

    诗词鉴赏_诗词常用典故100例,15页,更新完毕

    2024-06-1202.89 MB0
  • 初中语文125个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

    初中语文125个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

    初中语文125个常考诗歌典故+文学意象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

    2024-06-10031.36 KB0
  • 初中语文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

    初中语文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

    初中语文100个常见典故及用法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9...

    2024-05-12018.68 KB0
  •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常见典故理解诗词文言

    初中语文复习资料:常见典故理解诗词文言

    1.长亭古代驿站。古人在路上约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送别,后“长亭”成为送别之地的代称。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柳永《雨霖铃》2.烂柯出自任昉《述异记》。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几个童子下棋唱歌,过了一会儿,发现斧头全烂了,同时代的人已经都不在世了。比喻岁月流逝,人事变迁。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3.汗青古时写字的竹简,需先用火烧使...

    2024-05-08013.97 KB0
  • (3.9)--[10.1]科研典故:神奇的两点半实验

    (3.9)--[10.1]科研典故:神奇的两点半实验

    灵感与答案之间-纳豆激酶的发现典故:神奇的下午两点半实验20121年10月15日,第五届中国保健食品大会暨特殊食品原配料发展论坛及保健食品创新发展论坛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举行。论坛的主题是:“纳豆激酶NSK-SD:从过去走向未来的超级功能食品。纳豆激酶(NK)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具有较尿激酶更好的溶血栓功效。日本是世界上最长寿的国家,人均寿命是84.2岁,尤其日本女性的寿命是世界第一...

    2024-05-070662.32 KB0
  •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最全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最全

    高考古诗词常用意象典故解析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是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诗人常用一些特定的意象来表达主题思想及感情,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的特有...

    2024-05-06054.5 KB0
  • 精选成语中的典故及释义

    精选成语中的典故及释义

    (精选)成语中的典故及释义26、口蜜腹剑(李林甫)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27、风声鹤唳(苻坚)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28、泰山北斗(韩愈)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

    2024-05-050539 KB0
  • 中考古诗词分类复习典故技巧运用

    中考古诗词分类复习典故技巧运用

    中考古诗词分类复习------典故技巧运用教学目标“1了解中考古诗词的考纲2古诗词的分类3找出八九年级课本中采用典故的诗词并加以赏析教学重点及难点:赏析课本中采用典故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展示2017年中考考试大纲,让学生清楚明了中考古诗词题考什么在2017年中考考试大纲中对于古诗词阅读是这样说的:1、理解词义和句意。2、划分朗读节奏。3、欣赏词语和句子。4、理解作品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体会作品的语言特...

    2024-04-290617.5 KB0
  • 有名高中语文文学典故、文化常识

    有名高中语文文学典故、文化常识

    (有名)高中语文文学典故、文化常识1、斑竹湘妃竹。舜死后,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在湘水上啼哭,眼泪洒在竹子上,竹上生了斑痕。唐刘禹锡《泰娘歌》:“如何将此千行泪,更洒湘江斑竹枝。”2、比翼鸟、连理枝传说中鹣鹣只有一只眼、一只翅膀,所以一定要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比喻夫妻。连生在一起的两个树枝,比如恩爱夫妻。唐白居易《长恨歌》:“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3、破镜重圆乐昌公主与丈夫失散后凭借每人一...

    2024-04-2902.07 MB0
确认删除?
关注送VIP
  • 抖音扫码 私发账号
批量上传
意见反馈
上传者群
  • 上传QQ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在线客服
  • 客服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