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危重伤病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急症的院前医疗急救诊疗规范(一)休克。1.取平卧位或休克体位,伴有急性肺水肿的休克患者可置半卧位。2.保持呼吸道通畅。3.通气与吸氧。4.立即建立静脉通路,并保持其畅通。5.可开展相应检查(血糖、心电图等)。6.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心电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等)。7.积极查找病因,针对处理。(二)胸痛。1.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安静卧床休息。2.可开展相应检查(心电图、D-二聚...
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1、脑功能衰竭: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2、各种休克: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组综合征。休克的常见病因,可分为创伤性、...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急诊科李瑞娜13525530876常见急危重症的识别和急救处理原则及技能hnsdermyyjzklrn@163.comPage2概述临床急危重症(criticalemergency):是指病情在多因素作用下发展到了危险严重阶段的综合表现。特点:迅如闪电,突然发生,变化迅速,瞬间病情即告危急。急救(firstaid):则是指在发生威胁生命危象的现场立即对病人采取紧急救治。目的:以抢救病人的生命为先,器官支持为主。尤其应重视发病后1小...
第一章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A、第一个早产儿监护中心的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D、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2、在我国,急诊医学何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5年E、1986年第二章A1型题1、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不包括()A、医院前的救护B、到达急诊室后的处理C、转运途中的监护D、普通病房的护理E、重症监护病房的加强...
急危重症常用药物主讲乔志强ICUICU常用药物常用药物药物分类药物分类临床常用药物临床常用药物1.抗心功能不全药物2.抗心律失常药物3.抗心绞痛药物5.抗休克活性药物4.降压类药物共16个药物ICUICU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抗心功能不全药物ICU系列小课(3)几个概念:2.常用药物:西地兰、地戈辛、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速尿、HCT、安体舒通1.分类:(1)强心类(2)扩血管类(3)利尿药西地兰西地兰机理用法速效强心...
急危重症常用药物主讲乔志强ICUICU常用药物常用药物药物分类药物分类临床常用药物临床常用药物1.抗心功能不全药物2.抗心律失常药物3.抗心绞痛药物5.抗休克活性药物4.降压类药物共16个药物ICUICU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抗心功能不全药物抗心功能不全药物ICU系列小课(3)几个概念:2.常用药物:西地兰、地戈辛、米力农、硝酸甘油硝普钠、速尿、HCT、安体舒通1.分类:(1)强心类(2)扩血管类(3)利尿药西地兰西地兰机理用法速效强心...
1常见急危重症的快速识别要点与处理技巧2一、常见急危重症的范畴3急危重症通常指病人的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六衰”;衰竭的脏器数目越多,说明病情越危重(两个以上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最危重的情况莫过于心跳骤停。1、脑功能衰竭:如昏迷、中风、脑水肿、脑疝形成、严重脑挫裂伤、脑死亡等。42、各种休克:由于各种原因所引起的循环功能衰竭,最终共同表现为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一...
第一章急危重症护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现代急危重症护理学最早可追溯到(C)A.第一个早产婴儿监护中心的建立B.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C.克里米亚战争期间D.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医院神经外科术后病房的建立2.20世纪50年代初期北欧脊髓灰质炎大流行期间,何种仪器首次被用于病人救治(A)A.人工呼吸机B.血液透析机C.心电监护仪D.除颤仪E.输液泵3.美国医学会于何年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第1页共4页急危重症培训心得体会急危重症救治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组织和相关制度一、原则。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二、目的。快速有效地抢救因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突发衰竭或紊乱而可能引发猝死或其他危重急症患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三、组织结构及职责:1.急救小组成员:组长:陆月明主任成员;王莉护士长、饶敏主治医师,董甲贵医师,王展医师,张梦医师,慕永勇...
第1页共9页急危重症培训心得体会单选题1、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时的疼痛宜用(d)。a.休息b.硝酸甘油c.消心痛d.吗啡e.安定2、动脉穿刺部位首选(a)a.左手橈动脉b.右手橈动脉c.腹股沟处股动脉d.右手肱动脉e.左手肱动脉3、胸外按压的正确部位是(d)a.胸骨中、上1/3交界b.胸骨角c.胸骨d.胸骨中、下1/3交界e.以上都不是4、以下哪种心电图表现在心搏骤停中最常见(b)a.心—电机械分离b.室颤c.房颤d.心室停顿e.室速免责声明:图文来源...
第1页共2页急危重症培训心得体会孕产妇急危重症管理制度一、设立孕产妇急危重症接诊及出诊登记本、孕产妇急危重症抢救登记本,转运与反馈登记本、急危重症及死亡病例讨论记录本、业务培训登记本等。二、熟练掌握高危妊娠的基础理论,重点掌握妊娠及分娩并发症(妊娠高血压疾病、妊娠晚期出血、胎儿宫内窘迫、产科出血、休克、dic、羊水栓塞、严重感染等)、妊娠合并症(心脏病、肝脏病、肾脏病、血液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1页共2页急危重症培训心得体会在院领导、护理部及科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地参加了陕西省急危重症新进展培训班,非常感谢领导能给我到外面学习的机会,让我充实自己,在短时间内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和开阔视野。我们这次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两天半的理论学习和半天的临床参观,理论学习中,省医院各位专家老师从不同方面讲解重症的发展,重症监护病房的管理,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也见识了一些...
第1页共24页急危重症培训心得体会急危重症护理学试题(一)默认分类2021-02-2021:26:45阅读6571评论10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章绪论【练习题】a1型题1.急诊医学发展最快的国家是a.德国b.日本c.美国d.芬兰e.加拿大2.国际上正式承认急诊医学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a.1972年b.1982年c.1979年d.1980年e.1986年x型题3.以下哪些可以作为急危重症护理学的研究范畴。a.急性心肌梗塞b.胃穿孔c.病毒性肝炎d.鼻出血e.上消化道大出血4.急诊医疗...
新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目录1.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12.患儿发生坠床应急预案33.急性肺水肿的应急预案44.急性喉梗塞的应急预案55.使用呼吸机过程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76.小儿惊厥的应急预案87.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应急预案108.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119.患儿突然发生猝死应急预案1410.消防紧急疏散患者应急预案1511.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应急预案1612.患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应急预案1713.住院患者出现输血反应...
《急危重症护理学》期末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院前急救是指A(急危重病人的现场救护B(专业救护人员到来之前的抢救C(急、危、重症伤病员进入医院前的医疗救护D(途中救护E(现场自救、互救2(当失血量达到总血量多少时会有生命危险A(10%B(20%C(30%D(40%E(50%3(大批伤员中,对...
生儿科急危重症应急预案名目1...................................患儿发生呛奶等窒息时的应急预案12..............................................患儿发生坠床应急预案33..............................................急性肺水肿的应急预案44..............................................急性喉堵塞的应急预案55.................................使用呼吸机过程突遇断电的应急预案76...................................
10急诊科急危重症病人抢救预案一、原则: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确保“绿色通道”的畅通。二、目的:快速有效地抢救因呼吸、循环系统功能突发衰竭或紊乱而可能引发猝死或其他危重急症患者。最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提高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三、组织构造及职责:1.急救小组成员:急救小组组长:杨汝义副组长:杨仕秀成员:黄晓霞严廷煚吴端云郝兴琼尚欧沈妮张娟戴兴雪何丽萍彭肖向纯2.职责分类:急救小组全体成员负责急诊...
学兔兔www.bzfxw.com标准下载ICS11.020CCSC05团体标准T/CADERM9002—2023急危重症患者预就诊院前院内信息链接要求Informationlinkrequirementsforpre-hospitalconsultationofacuteandcriticalpatients2023-11-6发布2023-12-7实施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发布学兔兔www.bzfxw.com标准下载T/CADERM9002—2023I目次前言..................................................................................II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