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16鸿门宴2学国学1.当仁不让于师。——选自《论语卫灵公》【古文今译】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古文今译】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4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选自《礼记学记》【古文今译】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54.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选自《...
6鸿门宴1【国学撷粹】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译文]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和月食一样啊:犯了过错,人人都能看见;改正了过错,人人都能敬仰。”【知义明理】任何人都难免犯错误,但对待错误的态度,却可以分出君子与小人:君子光明正大,处世磊落,错误在光天化日之下,人们都可以看得到,发现错误后还能自觉改正;小人则文过饰非,人们难以发现。2资源助读知识整合一、作...
第2课时(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距关,毋内诸侯②因击沛公于坐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④范增数目项王⑤令将军与臣有卻⑥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⑦拔剑切而啗之⑧张良出,要项伯⑨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⑩秋豪不敢有所近A.①③⑥⑦⑨B.②④⑤⑦⑩C.②④⑥⑧⑩D.①③⑤⑧⑨⑩1解析①“距”通“拒”,“内”通“纳”;③“倍”通“背”;⑤“卻”通...
鸿门宴(第3课时)1鸿门宴•分析人物形象(刘邦和项羽)•分析项羽失败的原因•评价项羽2人物形象刘邦:圆猾狡诈,细心机警;随机应变,善于用人;能言善辩,勇毅果断;能屈能伸,细致周密。3人物形象项羽:自矜功伐,豪爽直率;刚愎自用,胸无城府;沽名钓誉,缺乏远见;寡谋轻信,轻敌自大。4•以上是我们从课文提供的信息中所分析到的俩人的性格特点,当然,要想全面把握这俩人的性格特点,我们还需要从下面几个片断全面入手...
鸿门宴司马迁1司马迁作者介绍2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字。(朝代)家,家和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是我国最早的,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作家作品子长西汉史学文学思想纪传体通史《史记》3《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共五十二万六千五...
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1司马迁鸿门宴2咸阳刘邦项羽荥阳西楚霸王乌江鸿门3司马迁楚汉相争——4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2、分析故事情节.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教学重点5文学常识《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司马迁。《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东汉以后改为《史记》,它记载了上...
鸿门宴司马迁——《史记》1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教材分析《鸿门宴》是高一语文教材必修2第三单元的一篇史传散文,节选自《史记》。所选情节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后,为争夺天下而进行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表现,是长达五年的楚汉相争的序幕。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众多富有戏剧性的令人难忘的场...
第四单元大江东去1课序题目作者或出处学习目标11鸿门宴司马迁①了解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②正确认识项羽、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12淝水之战司马光①了解多角度描写人物的方法②了解本文叙事详略得当的写法13段太尉逸事状柳宗元①了解精心选材、多角度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写法②学习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来体现人物的品格特征的方法14崔杼弑其君《左传》①了解本文叙事有条不紊的特点②体会古代史官秉笔直书、以身殉道...
9鸿门宴1【国学撷粹】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鸿门宴》[译文]项王、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沛公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侍坐。【知义明理】我国自古为礼仪之邦,座次上也有充分体现。秦汉以前以右为上。为什么课文中是“东向为尊”呢?原来,古代贵族活动场所的建筑一般都是堂室结构的,它座北朝南,前堂后室。堂室之间隔有一堵东西走向的墙,这堵墙,靠西边有窗(牖),靠东边有户(室门),入室必经堂,即“升...
制作yu11.阅读感知:在激烈矛盾斗争中的人物性格的揭示;2.阅读积累: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2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学习重点3《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4我国史书体例(一)•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左传》.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浅析文中运用的表达技巧,掌握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分类归纳文言知识,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教学过程]一、分析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提问: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项羽、刘邦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试析作者是如何刻画鸿门宴上活动的人物形象的?学生思考、讨论。明确:1.作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文章在“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能否安然逃席”的矛盾中展开情节,通过生动的对...
1《鸿门宴》送走了动荡的春秋战国,却迎来了残暴苛刻的秦帝国,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大地再次陷入纷乱。那是一段痛苦的历史,也是一段丰富的历史,那段历史借民众的痛苦丰富了自己的内涵底蕴。你看:英雄豪杰,横空出世,纷纷攘攘,逐鹿中原,斗智斗勇,拼死对决。于是就有了“指鹿为马”,有了“破釜沉舟”,有了“约法三章”,有了“楚河汉界”,有了“暗度陈仓”,有了“背水一战”,有了“四面楚歌”,有了“十面埋伏”。这一...
第6课鸿门宴(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司马迁(约公元前145~约公元前90),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父司马谈任汉朝太史令,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有十分明显的影响。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1生平经历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孔安国等。年二十,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几遍全国,这些考察见闻...
第二单元16鸿门宴2学国学1.当仁不让于师。——选自《论语卫灵公》【古文今译】面临着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3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古文今译】拥有真理,合乎正义的就能得到更多人的帮助,违背真理、非正义的就很少得到帮助。4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选自《礼记学记》【古文今译】如果只是独自一个人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讨论,就会孤陋寡闻。54.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选自《...
第16课鸿门宴作者简介司马迁,见《廉颇蔺相如列传》1(一)背景链接陈胜(即陈涉)起义后各地云集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身的项梁、项羽叔侄,也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做了楚王(仍号怀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军,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巨鹿(今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鸿门宴》练习1.下列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组()①目似瞑,意(神情)暇甚②项王则受壁,置(摆设)之坐上③卮酒安足辞(推辞)④此亡秦之续(连续)耳⑤其意(目的)常在沛公也⑥大礼不辞小让(谦让)⑦沛公起如(往)厕⑧沛公则置(安置)车骑A.①③⑤⑦B.②③⑥⑧C.②④⑥⑦D.①④⑤⑧2.下列句子中都含通假字的一组()①距关,毋内诸侯②沛公不胜桮杓③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④范增数目项目⑤令将军与臣有郤⑥秋毫不敢有所近⑦拔剑切而啖之...
《鸿门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积累(练习答案)一.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扼守。“内”通“纳”,接纳)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所有)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9.皆...
制作yu郑板桥评论:郑板桥评论:•“《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鸿门之宴”则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他以自己的坦率、磊落、骄矜、粗疏,轻纵了敌手,以致坐失良机,为自己留下后患。“垓下之围”...
3《鸿门宴》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3.鸿门宴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
【核心素养目标】3《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鸿门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史记项羽本纪》,这篇章节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情节跌宕起伏,堪称《史记》中的佳作。其中,著名的“鸿门宴事件,不仅标志着刘邦、项羽由合作抵抗秦朝到互相争夺天下的历史性转折,更是一场心智与勇气的较量。宴会虽名,实则暗潮涌动,情节矛盾交织,波澜壮阔,令人屏息以待。整个故事的情节发展跌宕起伏,引人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