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乡X村深化土地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调研报告土地是农村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完善产权制度,盘活土地资源,转变经营方式,是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关键。近年来,X乡X村以土地制度改革为契机,在坚持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的基础上,推进“三变五合”、集体土地流转,因地制宜、有力有序实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出了一条“资产清晰化、产权股份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市场化,理财民主化、收益最大化”的发展道路。一、基本情况X村...
第3课土地改革1阅读课文第一段,分析讨论回答:解放前中国农村实行的是什么土地所有制?这种土地所有制有什么特点?它对农村发展带来什么影响?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富农人少地多,农民人多地少;它束缚了农村生产力,严重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2[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图片,从中我们读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农民拥有自己的土地,当家作主等。)3[学案引导自主学习]请完成自主学习案内容4[聚焦主...
第3课土地改革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教学目标1.认识新中国建立后土地改革的背景、土地改革的政策、过程和结果及意义。2.通过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土地改革和以往的土地改革的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3.通过了解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意义,认识土地改革在恢复国民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中所起到的作用。2右边这幅照片,是土地改革时,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地界碑,你想知道农民分地主土地的情况吗?情境引入31.土地改革的背...
第3课土地改革课前预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2这幅图反映的是旧社会四川一个农民贫苦生活的情形。身后的草棚就是他们的住处。家徒四壁农民辛勤劳作却极度贫穷原因何在?农民长期遭受地主剥削的根源是什么?3所占农村人口比例解放前,中国农村的具体情况如何?占有土地比例4视频:土地改革5土地改革的原因1、旧中国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2、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改。6《中华人民共和...
1学习目标•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主要内容。•2.了解土地改革的背景、实施的过程、结果等相关史实。•3.能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2预习:3历史上的三次土地改革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建国后(50年至52年):新解放区回忆4一、土地改革的必要性1、新中国成立前,封建土地制度仍然维持2、农村土地结构不合理3、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4、解放区的农民迫切需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5...
第3课土地改革七年级下册1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合作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2《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学...
第3课土地改革七年级下册1在欢庆胜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这只是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序幕。这时的中国,是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亚太事务委员会的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不仅不足印度57美元一半,也远远低于当时整个亚洲44美元人均收入。刚刚诞生的贫困的新中国合作探究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2《悯农》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学...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3课土地改革12◆易错警示1.土地改革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完成土地改革。3.土地改革前是地主土地所有制(私有制),土地改革后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也是私有制),即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都属于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变。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实现了土地公有制。3◆易混辨析地主土地所有...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课标解读】本课课标要求:(1)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针对课标(1)知道这一层面,通过设计的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让学生自主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颁布的机构,主要内容。再结合视频、史料、图片等对重点知识探究学习。针对课标(2)理解这一层面,呈现一组史料,让学生通过读史得出结论,做到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