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水循环和洋流测试内容测试要求考点统计水循环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017[T9、T41(1)],2016(T6、T33),2015(T9、T36),2014[T7~8、T41(3)],2013(T6~7、T19),2012(T16、T35)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洋流了解洋流的概念及类型(寒流和暖流)了解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结合实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概念自然界的水在地球表层通过一系列环节的过程二、类型水循环、循环、陆上内循环。三、主要环节水循环...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4地球的圈层结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震波的传播特征及其在划分地球内部圈层方面的运用。2、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内部圈层的界限、厚度、物理性状等。3、掌握地球外部圈层的组成和特征。4、通过归纳、总结、对比地球内部各层的特点,使学生形成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训练,提高读图、析图能力,明确地震波和地球内部圈层的关系,地壳与岩石圈、软流层的位置关...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常见阴离子和阳离子的检验方法;2.理解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方法和误差的判断。3.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学生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学习过程】一、离子反应的应用1.离子的检验可利用离子的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一些常见离子。检验离子I-Fe3+试剂AgNO3溶液,稀HNO3KSCN溶液现象离子反...
高中历史专题九戊戌变法1酝酿中的变革课后训练人民版选修1一、选择题1.下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2.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培养实用人才B.创办新式学堂C.变革科举制度D.实行政治民主...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题目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第1课时学习目标1.学会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2.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特征及代表岩石。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质循环及三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2、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知识转接】1、地球的表面形态【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地壳的物质组成1.矿物(1)概念:具有确定化学...
糖类(第一课时)教[学目的知识技能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过程方法运用类推、迁移的方法掌握糖类主要代表物的性质,通过探究实验,完成知识的建构。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单糖、双糖、多糖的探究实验,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对化学物质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的能力,体验科学探究大的乐趣。重...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的检验方法。(重点)2.理解利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强酸、强碱溶液浓度的原理、方法和误差分析。(难点)3.通过离子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和贡献。【教学过程】一、离子反应的应用1.离子的检验可利用离子的特征反应来检验一些常见离子。检验离子I-Fe3+试剂AgNO3溶液,稀HNO3KSCN溶液现象有不溶于...
第4章材料家族中的元素第2节铝金属材料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金属材料及金属的通性。2.掌握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教学过程】一、金属与金属材料1.金属的分类(1)冶金工业黑色金属:Fe、Cr、Mn(黑色金属的颜色不一定是黑色,如纯净的铁、铬的颜色是银白色)有色金属:除Fe、Cr、Mn以外的所有金属(2)按密度轻金属:密度<4.5g/cm3(如钠、镁、铝)重金属:密度>4.5g/cm3(如铁、铜、W)(3)按自然界中的含量常见金属:如铁(4....
一酝酿中的变革1895年4月15日,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了北京,举国上下议论纷纷,康有为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上书被清政府拒绝,但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影响,史称“公车上书”。你知道这些举人为什么要上书光绪帝吗?公车上书提示:1895年4月,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康有为等有识之士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课标要求...
第三章物质在水溶液中的行为第4节离子反应第2课时一、选择题1.在Na+浓度为0.5molL-1的某澄清溶液中,还可能含有K+、Ag+、Al3+、Ba2+、NO3﹣、CO32﹣、SO32-、SiO32﹣、SO42﹣等离子,取该溶液100mL进行下图连续实验(所加试剂均过量,气体全部逸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一定不存在Ag+、Al3+、Ba2+、SO42﹣B.实验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SiO32-+2H+=H2SiO3↓C.原溶液一定存在K+、CO32﹣,可能存在NO3﹣D.原溶液...
蛋白质和核酸(第一课时)1.L-多巴是一种有机物,它可用于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其结构简式为:,这种药物的研制是基于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和获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下列关于L-多巴酸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既没有酸性,又没有碱性B.既具有酸性,又具有碱性C.只有酸性,没有碱性D.只有碱性,没有酸性2.某物质的球棍模型如图所示,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的结构简式为B.该物质可...
蛋白质和核酸(第二课时)1.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①蛋白质溶液里加入饱和硫酸铵溶液有蛋白质析出,即使再加入水也不溶解②人工合成的具有生命活力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我国科学家在1965年首次合成的③重金属盐能使蛋白质变性,所以误食重金属盐会中毒④浓硝酸溅在皮肤上使皮肤呈黄色,是由于浓硝酸与蛋白质发生了颜色反应⑤蛋白质溶液里的蛋白质分子能透过半透膜⑥颜色反应和灼烧都能用来检验蛋白质⑦酶...
1.3地球的运动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①黄道面②焦点③西④东⑤59′⑥1⑦365⑧6⑨9⑩23.5°⑪66.5°⑫黄赤交角⑬纬度⑭昼夜长短⑮四季⑯五带⑰南、北极圈⑱地平面的高度角⑲90°⑳12○大○长○短○长○短○极昼○短○长○短○长○极夜○赤道○中○夏○冬○春秋探究点一【探究归纳】3.④地轴4.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往返移动地轴的空间指向不变,黄赤交角的大小不变5.地心未与平行光束在同一平面上,地轴与桌面的夹角不是66.5°。6...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出盐类水解的定义2、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分析找出盐类水解的本质3、学会根据盐的类型判断溶液的酸碱性4、通过与中和反应的对比找出中和反应与盐类水解反应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结论的分析归纳出盐类水解的一般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的分析归纳出盐类水...
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题目第二章第四节水循环和洋流第1课时学习目标1.绘制并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2.运用说学知识,阐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学习疑问学习建议【相关知识点回顾】1.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2.热力环流3.大气运动【知识转接】1.运用地图册中国地图,寻找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海河、淮河、嫩江、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的位置。2.运用地图册世界地图,寻找勒拿河...
季风一、教学内容与说明1、教学内容季风概念;亚洲季风的成因;季风气候的特点;季风给人类或农业造成的利弊影响。2、地位与作用本课题是高中地理“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本课内容建立在气压与风、大气环流、行星风系与气候的学习基础上,既是对形成气候因素的补充,同时又为后面学习台风、寒潮与梅雨奠定基础。因此,本课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大气圈知识内容中的重点。二、教学目标1、能运用“亚洲季风图”,说...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运动的方向、周期、速度。2.使学生能够看懂“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说出两者的差异及其原因。理解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会运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规律。教学重点1.自转的运动规律。2.自转的地理意义。教学难点1.经度时差。2.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偏向。教学方法谈话法。教学媒体投影片、投影仪、吹塑圆片一个(圆片上系一红绳)、地球仪、彩色墨水...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习目标】⒈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⒉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⒊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⒋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学习重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学习难点】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先...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学习目标】⒈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⒉运用图表,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⒊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学习重点】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学习难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先学】气团的性质对比分析类型温度湿度气压冷气团暖气团思考:单一气团(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合作探究】活动一...
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学习目标】1.认识糖类的还原性,学会糖的还原性检验方法。2.熟知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3.会检验和鉴别常见的有机物。一、糖类的还原性及还原性糖的检验1.糖类的还原性糖类的还原性是指糖类具有醛基,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若某糖不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不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则该糖不具有还原性,为非还原性糖。2.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1)水解条件①蔗糖:稀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