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一、单项选择题1.能源可分为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然气是二次能源B.石油是二次能源C.电能是一次能源D.水力是一次能源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C.原电池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一种装置D.水力发电是将化学...
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一、学习目标1、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2、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并能熟练书写电离方程式。3、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学习重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二、学习过程(一):电解质、非电解质概念(看课本P30-31页,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时是电解质?2、什么是非电解质?3、举例说明哪些电解质能在水溶液中导电。为什么能在水溶液中导电?4、举例说明哪些电解质能在...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节离子反应2.2离子反应第2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学习重点】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能根据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学习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预习案】1.现有三种物质:①KOH、②Na2SO4、③BaCl2,它们的水溶液能否导电?其原因是什么?请写出它们的电离方程式。2.现有三种物质:①HCl、②Ba(OH)2、③Na2CO3,它们两两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阶段1阶段2阶段3学业分层测评2.4.2求函数零点近似解的一种计算方法——二分法1.了解函数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的概念,会判断函数变号零点的存在.(重点)2.会用二分法求函数变号零点的近似值,并能对二分法的过程作出程式化的步骤.(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阅读教材P72~P73“第一行”以上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零点存在的判定条件:y=f(x)在[a,b]上的图象不间断,f(a)f(b)<0.结论:y=f(x)在[a...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学习目标】⒈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⒉了解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⒊举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⒋以某种常见地表形态为例,分析其形成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的形成与演化。【学习重点】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学习难点】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先...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第1关:错题重做1.肌肉细胞内的水大部分是结合水。2.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功能是一成不变的。3.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由氨基和羧基组成。4.多肽和蛋白质都具有空间结构。5.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6.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7.磷脂的生理功能的是储能物质,具有保温作用。8.脂质和糖类均是由C、H、O组成。9.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是糖原和脂肪。10.氨基酸的种类共有20种...
第三节大气环境(三)【学习目标】⒈知道锋面的概念、类型。⒉运用图表,简要分析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⒊运用图表,简要分析低压、高压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学习重点】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学习难点】锋面系统的特点及对天气的影响。【学习过程】第一课时【自主先学】气团的性质对比分析类型温度湿度气压冷气团暖气团思考:单一气团(冷气团或暖气团)控制下的天气状况如何?【合作探究】活动一...
第二章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A.将NO2球浸泡在热水和冷水中B.向H2O2溶液中加MnO2粉末C.T(℃)2550100水的离子积常数Kw(×10-14)1.015.4755.0D.c(氨水)/molL-10.10.01pH11.110.62、某反应2AB(g)C(g)+3D(g)在高温时能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低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正反应的ΔH、ΔS应为()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3、在恒温、恒容下,发生如下反应:2...
2.1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题新授课: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1课型新授教学重点热力环流依据:课程标准教学难点热力环流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分析问题的较弱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判读热力环流的示意图各个环节并能阐释各个环节的作用和影响2、学生总结读图的基本方法和原则能力目标:学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自然现象理由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
化学能与电能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果电池是方便实用的家用电池B.铅蓄电池是一种常用的二次电池C.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无污染的发电装置D.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锌外壳逐渐变薄2.(成都高一检测)下图为番茄电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B.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C.番茄中的阴离子移向铜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3.下列有关原电池的说法正确...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本章归纳整合教材P19读图思考这是一幅说明城市功能分区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示的四幅小图可以看出左上图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科技公司为主,应为北京的文化和高科技区;左下图有众多的居民小区,是住宅区;右上图是著名的王府井大街,是北京最著名的商业街,它及其周围地区应为商业区;右下图为新工业区。教材P21活动1.从图中可以看出香港主要的功能区有商业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区和一些混合土地利用带...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第三节城市化【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了解哪些因素推动城市化发展。2.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特点。3.掌握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能分析合理的城市化和不合理的城市化给环境带来的影响。4.针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出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重、难点】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所处的阶段及特点;2.城市化的概念、主要标志...
2.2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题目2.2地球表面形态第一课时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区别;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火山、地震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结合实例,分析板块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3.识别地质构造及其形成的地貌。学习疑问学生填写学习建议学生填写【相关知识点回顾】1、岩浆活动、火山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知识转接】1、软流层【预学能掌握的内容】一、不断变化的...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说教材1、课标分析通过实验探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知道活化能的涵义及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通过催化剂实际应用的事例,认识其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及处理本节选自人教版《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第二章的第二节,是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论延伸,也是第三节化学平衡的研究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
第二章城市与地理环境第三节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学生通过对实际案例对比分析不同地域城市发展的差异如我国南、北方城市发展的差异、世界上不同大洲城市发展的差异,能够说明地域文化——人类活动对城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探讨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问题。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收集地理信息,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并能从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举一返三对本地城...
第二章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第二课时热力环流【学习目标】——导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背景知识】1、近地面与高空的概念:近地面:是大气边界层最接近地表面的部分高空:一般指海拔高度1500米以上的大气部分2、气压:(1)概念:单位面积上的大气压力。(2)特点: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3、高压、低压:(1)概念: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值越大,称为压气压值越小,称为压(2)特点:高压与低压的...
2.2城市化【知识要点】1、城市化的含义(过程)及标志2、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化的特点3、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自主预习】一、城市化的概念1、概念城市化是一个农业人口转化为________人口、________地域转化为_____地域、_______活动转化为________活动的过程。2、表现(1)人口的集中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镇数量_________,规模的扩大。(2)地域的转化过程:包括____________扩展,农业...
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一、背景知识1、河流与人类的关系课题第三节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以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型新课授课教师授课对象课时授课时间教学目标与要求1、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出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2、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3、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4、掌握河流开...
2.3城市化一、单选题1.下列不属于逆城市化现象的是A.是郊区化发展的后期阶段B.大城市人口绝对数量开始下降C.中小城镇数量减少D.人口分布趋向分散2.2008年5月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自行车出行。下图为杭州某区域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杭州推出公共自行车项目主要是为了()①缓解交通拥堵②吸引外来游客③倡导低碳出行④减少汽车尾气排放⑤促进自行车产业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
第二节水的运动第二、三课时:《海水运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海水运动的几种主要形式;理解洋流形成的原因及分类;认识世界洋流分布,识记重要洋流的名称;了解洋流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图,培养学生绘图能力和动手的能力;通过问题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德育情感目标:通过学习洋流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