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学案【学习指引】《沁园春长沙》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与高一新生刚刚进入高中生活,开始高中学习的时间节点密切相连,与高中生正值美好青春年华的时间段紧密相连。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要紧扣“青春”的主题,将美好的梦想、纯真的感情,带入对自我的认识、对社会的思考以及对理想的追求中,号召生命的崭新活力。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秋景,毛泽东填写了这首词,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02课致云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句诗给了处在寒冬的人一个美好的希望,尽管现在是寒气凌冽、寒风萧瑟的冬天,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到时大地复苏、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雪莱的另外一首诗歌--《致云雀》。导入目录知人论世01诵读感悟02文本研读0304技巧点拨第一部分知...
《百合花》教案【教材定位】《百合花》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的第一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小说写部队发起总攻之前,小通讯员和“我”到包扎所向一个刚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借被子以及此后发生的故事,表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和人性美。学习这篇课文时,要注意把握那些感人的细节描写,体会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要整体把握整篇课文的故事情节,在情节中概括不同人物不同的形象特征,体会在...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03课百合花回忆一下,从小到大,对你来说印象最深刻的经历是什么呢?是的,每个人的脑海中最深刻的回忆都各有差异,但这些差异间往往又有一些共性,我们把这种共性称之为一个时代的烙印。现在的我们,享受着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对“战争”这个词已经陌生了,但经历过战争的老一辈人,一辈子都无法忘记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篇别样的战争题材的文章--《百合花》。导入目...
《红烛》教案【教材定位】《红烛》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第二篇文章,在延续“青春”这一主题的同时,拓展了生命的意义。“青春”不止意味着宏图大志、激情与梦想,还意味着有更多的使命与责任,意味着要有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历史担当。而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有时是需要足够的奉献精神,燃烧自己照亮他人。这篇课文,就是诗人闻一多在面对红烛时的思考,由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引入对红烛的思考,由“红...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教材定位】《喜看稻菽千重浪》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4课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记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那些卓越的劳动者。本文通过细腻的笔法和生动的语言,介绍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现天然杂交稻、培育杂交稻,进而选育“超级稻”的长期而艰难的历程。通过横跨40载的历史,写出了“温饱梦”“粮食梦”在袁隆平手里逐渐生长并最终实现的光辉时刻。进而展现了袁隆...
《插秧歌》教案【教材定位】《插秧歌》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二篇课文,这一课的两篇课文都是描写劳动的古诗,从中可以读到古人的日常生活与劳作场景,感受到他们劳动时的欢乐与情趣,体会古诗超越时空的魅力。《插秧歌》运用民歌手法,选取日常劳动场景,描绘一家四口趁着农时冒雨插秧的紧张生活。诗作表现出农家生活的辛苦与农事的繁忙,富于生活情趣,字里行间洋溢着吃苦耐劳、勤奋乐观的精神。学习这首诗歌的...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学案【学习指引】《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继续展现“青春“的主题,表现得是青年旺盛的生命活力。这首诗是郭沫若的诗集《女神》中的代表性作品。诗人设想站在地球”边上“全方位俯瞰地球,放出声声呼喊,纵情高歌,想象着那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和狂暴的太平洋,意在赞美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壮强大的力量。学习这首诗歌,我们要密切关注整首歌是创作的历史...
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2020-2021学年新教材名师导学导练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人教A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1.若且,则下列不等式中一定成立的是()A.B.C.D.2.若,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成立的是()A.B.C.D.3.能得出<成立的是()A.0>b>aB.b>a>0C.a>0>bD.a>b>0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A.若,则B.若,,则C.若,则D.若,,则5.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
第三单元习作学写简洁的争论性报告,美文展现关于汉字谐音的争论报告一、问题的提出在语文学习中,我们觉察,汉字的谐音是奇特的、好玩的,很多谚语、歇后语、笑话中都有谐音存在。谐音是怎样被人们广泛运用的?我们应当怎样运用谐音才不至于闹笑话?为了能更加了解汉字的谐音,增加学习汉字的乐观性,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不闹出笑话,我打算对汉字谐音的使用做一次调查。二、争论方法1.查阅关于汉字谐音的资料,了解谐音的使用状...
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1.结合实例,说明海洋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说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问题。(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第三节海洋与人类学问清单一海洋为人类供给丰富的资源1.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又称海洋水产资源,是指海洋中隐藏的经济动物和植物群体,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断再生的海洋资源。为人类供给了丰富多样的食品、生活用品和工业原料,并且从中还可以提取...
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教学设计科目历史课题第8课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课时1课时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兴起的缘由、代表人物及意义;2.概括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进展;教学3.把握启蒙思想家的观点及启蒙运动的意义。目标二.过程与方法与通过合作探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核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素养通过对西欧思想解放运动的学习,把握西方人文主义、科学精神及启蒙思想的核心主见,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教案教材分析这首诗描写了初夏季节江南农村的景象。树上挂满了金黄色的梅子,枝头的杏子也不小了。田野里,小麦已开花,一片洁白;菜花有的已结籽,显得稀稀落落的;路上的人很少,篱笆边,只有蜻蜓和蛱蝶上下翻飞。诗人笔下的乡村一片安静祥和,布满浓郁的农村生活风貌。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化花有果,有色有形.教学目标1.生疏12个生字和一个部首,会写7个生字。2.了解...
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2.崇明区花卉种植规模扩大最可能占用()A.港口用地B.蔬菜地阶段质量测评(三)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崇明是上海的花卉苗木之乡。近年来,崇明区花卉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获得了2021年第十届中国花博会承办资格,主题为“花开中国梦”。中国花博会是我国花卉艺术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性花卉盛会。花博会为崇明产业调整、升级带来了机遇。据...
第2节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学习目标1.概述适应的含义和特点。(重点)2.理解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形成的缘由。(重、难点)3.说出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核心素养1.基于适应两方面的含义理解适应的概念及特点。2.基于可遗传变异,以及变异可能带来的生存与生殖优势等方面的实例,解释生物的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一、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1.适应的两方面含义(1)生物的形态、构造适合于完成肯定...
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水其次节海水的性质教学案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其次节海水的性质一、海水的温度1.影响海水温度的根本因素:海水的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0□1收支状况,热量来源主要是0□2太阳辐射,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是0□3海水蒸发。2.分布规律(1)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0□4递减,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0□5较小,保持低温。(2)水平分布:表层水温由0□6低纬向0□7高纬递减。(3)季节分布:夏季...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材分析〗由于学生在初中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对于本节学问轻视的心理,我们的学生简洁无视本节学问点的学习。经过比照两者的概念在本质上是有区分的,由于位移是矢量,所以速度也是矢量,我们要强调两者的区分和联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理解高中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会引发学生对过程量和状态量的思考,与之对应则是上节课的时间和时刻的区分和联系了,时间是一段则可以是过程量,时...
章末检测试卷(二)(时间:90分钟总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此题包括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以下有关细胞工程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工程应用的是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发育生物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B.可以通过在细胞水平或细胞器水平上的操作,依据人的意愿来转变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C.可以通过在细胞、细胞器或组织水平上的操作,依据人的意愿有目的地来获得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或其产品D.依据操作对象...
word-1-/7记录家乡的人和物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做访谈并撰写人物〔风物〕志。思维开展与提升了解家乡的人、物、风景;把握融洽流利的访谈技巧;收集家乡历史人物,辩证对待这些历史人物对家乡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影响,提高思辨力量。审美鉴赏与制造通过收集家乡历史人物的资料和实地采访调查,增进对这些人物的的理解,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传承并弘扬家乡的优秀文化,为家乡留下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