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通货膨胀会计1主要内容第一节通货膨胀的产生第二节通货膨胀的会计模式第三节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根本理论和方法的开展2第一节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一、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的条件1、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提供的会计信息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现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企业经营过程中消耗的资产得不到应有的补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受到消弱3、无法正确反映企业产权资本的维护情况和是业主权益得到维护4、根据失真的会计...
通货膨胀会计理论与实务1主要内容第一节通货膨胀简介第二节通货膨胀会计的产生第三节通货膨胀会计的主要模式第四节通货膨胀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根本理论和方法的开展2第一节通货膨胀简介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水平持续而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理论上有四种不同观点3一、通货膨胀的概念观点一:通货膨胀是实现超额需求的一个条件,此时“有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描述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三、失业的影响四、通货膨胀描述五、通货膨胀的成因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一、失业描述Unemployment1.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失业率是指劳动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动反映了就业的波动情况。2.周期性失业:又称需求缺乏的失业、非自愿...
第九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第一节失业理论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第三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1第一节失业理论一、失业的定义二、失业的衡量三、失业的类型四、失业带来的经济影响2一、失业的定义失业:“所有那些未曾受雇,以及正在调往新工作岗位或未能按当时通行的实际工资率找到工作的人。〞——?现代经济学词典?失业者:凡在劳动年龄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3二、失业的衡量失业率=〔失...
第七章通货膨胀会计•第一节物价变动对传统会计的影响•第二节通货膨胀会计模式•第三节通货膨胀会计的处理程序1第一节物价变动对会计的影响•物价变动会计通常是指在通货膨胀下引起的物价变动会计,所以又称为通货膨胀会计。•通货膨胀会计是财务会计的一个新领域。自二战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就出现了通货膨胀,由于通胀的持续和开展,使得企业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对外提供的财务报表,严重地脱离了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
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第18章失业与通货膨胀Chapter18UnemploymentandInflation1Contents•失业通货膨胀失业与通胀根本问题起因、影响与对策定义衡量分类2第一节失业第一节失业Unemployment3一、失业的相关概念〔TherelatedconceptiononUnemployment〕充分就业摩擦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4其它观点〔OtherViewpoints)结构性失业周期性失业自然失业率5失业率的统计•美国劳工统计局〔BLS〕•抽样调查6奥...
第十八章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失业概述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三、失业的影响四、通货膨胀概述五、通货膨胀的成因六、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七、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8章1一、失业概述Unemployment1.失业: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我国歧视性的劳动年龄范围:下限16岁,上限为男59,女54。2〔1〕充分就业Fullemployment:消灭了周期性失业时的就业状态。充分就业并...
第1页共2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前社会通货膨胀与银行储蓄低利率的关系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定义指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从大蒜两年之内上涨了200倍,房价日涨千元,来看,当前全国恶性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这不是个别城市的个别...
第1页共2页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当前社会通货膨胀与银行储蓄低利率的关系在经济学中,通货膨胀的定义指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从大蒜两年之内上涨了200倍,房价日涨千元,来看,当前全国恶性通货膨胀现象已经十分严重,这不是个别城市的个别...
目录摘要......................................................................................................................................................4Abstract..............................................................................................................................................4一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