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物质中,不含有硅酸盐的是(B)A.水玻璃B.硅芯片C.黏土D.普通水泥解析:水玻璃、黏土、普通水泥中都含有硅酸盐,B项硅芯片的主要成分是单质硅。2.光导纤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表彰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取得的突破性成就。光导纤维的主要...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过关训练题1.(2017河北饶阳期中)在我们得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和“含氟牙膏”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和氟”应该理解为()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2.固态的CuSO4、Ba(OH)2和液态H2SO4(纯)可以归为一类,同样的标准下哪一种物质可以入列()A.75%的酒精溶液B.氯化钠C.苏打水D.泥浆3.(2017云南临沧一中月考)盐...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Na2O和Na2O2性质的探究,掌握两者的重要化学性质及应用。(2)通过实验探究,比较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差异,掌握鉴别它们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1)通过Na2O和Na2O2、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能体会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化合物或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可能相去甚远的道理。(2)通过运用分类、比较的方法学习Na2O和Na2O2、Na2C...
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时间15分钟满分100分)考试范围:硫的氧化物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关于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A.能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B.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无毒C.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D.既可溶于水,又可与水反应解析:SO2为有毒气体。2.下列实验中能证明一种气体为SO2的是(D)①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②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③使品红溶液褪色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加Ba...
第五讲钠及其化合物1.(2017届苏州市学测模拟)下列有关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和氢气B.钠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氧化钠C.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更稳定D.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2017届南通市模拟)下列有关Na2CO3和NaHCO3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热稳定性:Na2CO3<NaHCO3B.相同温度下在水中的溶解度:Na2CO3<NaHCO3C.等质量的两种固体,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生成CO2的质量相等D....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题目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第1课时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学习疑问学习建议复习巩固: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2、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物质循环和________的渠道.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能量...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对化学科研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了解分散系的概念,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3、了解胶体所具有的性质和应用。重点:常用分类方法;分散系胶体的概念。二、学习过程(一)概念和定义1、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的概念:把_____________分散在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所得的体系。(2)组成:分散...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三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能力要求】1、掌握Al2O3、Al(OH)3的两性。2、掌握Al(OH)3的制备方法及性质【复习巩固】1、多数的金属氢氧化物不溶于水,除了等几种碱外。2、不溶于水的金属氢氧化物受热分解,写出下列碱受热分解的化学反程式。Fe(OH)3,Cu(OH)2。3、多数金属氢氧化物都可与反应,写出下列碱与HCl反应的化学的离子方程式。Fe(OH)3,Cu(OH)2预习课本P57-59一.氧化铝1.物...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s\up7()本节的内容选择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含氮、含硫化合物的实际应用。氮的氧化物和硫的氧化物在前面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对氮的氧化物、硫的氧化物的知识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氮的重要化合物——氨、铵盐以及硝酸和硫的重要化合物——硫酸的知识,这不仅是学习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获得未来生活和发展所必需的科学素养的需要。纵观《化学1》的教学模块,本单元...
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活泼的黄绿色气体---氯气)【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认真阅读课本82~84页,熟记课本基础知识,了解氯气的发现过程,体会科学研究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初步认识氯气的性质。2、完成预习案中的问题,依据发现的问题再研读教材或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填在“我的疑惑”处。查阅资料了解涉及氯气的主要事件。3、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预习案1、写出氯原子的原子...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2)学习目标1、掌握Na2CO3和NaHCO3性质的异同以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转化;2、掌握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新知预习知识点四: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在水中的溶解性步骤1gNa2CO31gNaHCO3①加1mL水②加10mL水③加2滴酚酞溶液初步结论【实验探究】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分别在试管中加热Na2CO3和NaHCO3,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发生反应...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课时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学习目标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存在和单质硫的性质。2.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了解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4.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及其特征。新知预习知识点一:硫元素的存在和单质硫的性质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游离态的硫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态的硫主要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几...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练习一()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是青铜B.司母戊鼎是我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C.目前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合金是铝合金D.目前世界上用途最广的合金是钢()2、下列金属中属于黑色金属的是A.铁B.金C.银D.铜()3、人们利用铁、铜、铝,由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是A.铁、铝、铜B.铜、铁、铝C.铝、铜、铁D.铁、铜、铝()4、最不适宜于制作炊事用具的金属是A.FeB.P...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2.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说课一、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位于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科学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对大量繁杂...
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课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和技能(1)掌握金属单质(钠、镁、铝、铁)的化学性质。(2)掌握钠、镁、铝、铁等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过程和方法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活动能力和互相合作能力。教学重点金属单质(钠、镁、铝、铁)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及...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4.1.1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学习目标】了解硅的亲氧性及存在形式;了解二氧化硅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掌握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了解硅酸的性质,制法。通过对二氧化硅与二氧化碳的比较,培养分析、比较、归纳能力。【自主学习】1.硅元素(1)硅元素的含量:在地壳中硅的含量在所有元素中居于。(2)硅元素的存在:硅的构成了地壳中大部分的岩石、沙子和土壤。硅是以态存在于自然界中。(3)...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硫的物理性质和存在;掌握硫的化学性质。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4、了解三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难点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预习导航】酸性氧化物的化学性质(1)与酸碱指示剂作用,如:CO2可使石蕊溶液____________。(2)与碱反应:酸性氧化物+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CO2+NaOH——______...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学习目标】1.掌握氮气、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性质,认识氮的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酸雨的形成和防治。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方法。3.通过对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学习,体会树立环保意识的重要性。【重点】氮的氧化物的性质。【难点】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知识链接】1.空气中有哪些成分?他们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各是多少?2.氮的...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学习目标1.学会用化合价的变化的观点判断氧化还原反应。2.能判断出四大基本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之间的关系。3.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就是发生了电子转移。4.学会判断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理解氧化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新知预习知识点一: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1、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即判断依据(1)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关键是要观察和判断反应前后的化合价。正确判...
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了解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能根据所需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2.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重、难点】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交通运输网及其布局的影响因素。【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对比法、归纳法【知识框架】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五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发展趋势交通运输布局交通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