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年级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1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知识梳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东晋的兴亡建立: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统治:依靠①__________为首的南北大贵族,人称“王与马,共天下”北伐:曾收复黄河以南的部分地区稳定: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局势相对稳定,社会经济有所发展灭亡:②__________年,东晋灭亡王导4202南朝的政治南朝:4...
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与一次函数1边做边思考:(1)方程x+y=5的解有多少个?写出其中的几个?(2)在直角坐标系内分别找出以这些解为坐标的点,它们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吗?(3)在一次函数y=5-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它的坐标适合方程x+y=5吗?(4)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所有点组成的图象与次函数5的图象相同吗?2一般地,以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象与相应的一次函数的图象相同,是一条直线.结...
函数1你坐过摩天轮吗?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2如图反映了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m)与旋转时间t(min)之间的关系。3•根据上图填表t/min012345h/m思考: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4•1、罐头盒等圆柱形的物体常常如下图那样堆放,随着层数的增加,物体的总数是如何变化的?5填写下表:层数n12345物体总数y6•2、一定质量的气体在体积不变时,假若温度降低到-273...
本章复习12•1.求加权平均数.求加权平均数是算术平均数的特例.加权平均数的实质就是考虑不同权重的平均数,当加权平均数的各项权相等时,就变成了算术平均数.3•2.求中位数.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要是把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然后求中位数,不可直接取中间的数为中位数.4•3.方差.在平均数数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方差是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量,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就越小,证明数据越接近平均数.5•...
本章复习本章复习121.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点的坐标.①一、三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同号;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横、纵坐标异号,但他们都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注意有时要考虑到这两种情况的存在.②点的横坐标与该点到y轴的距离有关,点的纵坐标与该点的x轴的距离有关.不能理解为相反的意思.同时点的横、纵坐标的值可正可负,而距离只可能为非负数.32.在坐标系中求几何图形的面积.在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一般从两...
本章复习12•1.函数的概念判断函数关系时,要依据函数的概念抓住以下几点:①有两个变量x和y;②y随x的变化而变化;③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之对应.3•2.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时考虑不周,漏掉某些情况或某些条件中的分界点,对于拥有实际意义的函数关系,易漏掉隐含条件,做题时要全面考虑,特别注意实际问题中变量的实际意义。4•3.一次函数的概念一次函数的关系式y=kx+b,它是关于x的一次...
本章复习12•1.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项的次数都是1,同时还必须是整式方程才叫做二元一次方程.3•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1)已知x,y满足方程组则x-y=.(2)已知方程组的解适合方程x+y=8.求m的值.3x+y=5①x+2y=4②3x+2y=m+2①2x+3y=m②注意:解方程组时,可以根据方程组的特点灵活求解,使计算简便,切不可生搬硬套.4•3.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在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
一次函数的图象第1课时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还记得上节课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m)与旋转时间t(min)之间的图像吗?•把一个函数自变量的每一个值与对应的函数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相应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叫做该函数的图象。21、你会用什么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y=2x的图象?描点法2、画函数图象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列表、描点、连线。3•1.画出正比例函数y=-3x的图象.•2.在所画的图...
定义与命题第1课时定义与命题1(1)阅读新华社酒泉2013年6月11日这篇报导:神舟十号载人飞船于6月11日上午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搭乘两名航天员,执行多天飞行任务.按计划,飞船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运行在轨道倾角42.4°,近地点高度为200千米,远地点高度为34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实施变轨后,进入343千米的圆轨道.2(2)什么叫做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什么叫物质的密度?单位体积内...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1情景导入•这是一根用13个等距的结把它分成等长的12段的绳子。123456789101112132•甲:同时握住绳子的第一个结和第十三个结•乙:握住第四个节•丙:握住第三个结1、1323456789101112小游戏3思考探究,获取新知下面的三组数分别是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5、12、137、24、258、15、17思考:1、这三组数都满足a2+b2=c2吗?42、分别用每组数为三边作三角形,用量角器量一量,他们都是直...
历史七年级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知识梳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七雄形成: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①__________国:大夫田氏取代齐国七雄:齐、②__________、燕、韩、赵、魏、③__________战争特点: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结果:秦国成为实力④__________的诸侯国晋楚秦易强大2商鞅变法领导阶级:新兴的地主阶级...
历史七年级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知识梳理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西域含义:今甘肃阳关、①__________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西汉初的西域状况:小国林立,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玉门关2张骞出使西域在位皇帝:②__________两次出使西域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络③__________夹击匈奴经过:被匈奴先后扣留,13年后回到长安结果:...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1课时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我们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怎样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呢?•小学中我们通过测量的方法进行过验证,但我们不可能对所有的三角形进行验证,有没有一种能证明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的方法呢?2•思考:(1)如图,如果我们只把∠A移到了∠1的位置,你能证明这个结论吗?如果不移动∠A,那么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3分析:延长BC到D,过点C作射线C...
历史七年级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1第3课远古的传说※知识梳理远古的传说炎帝和黄帝简介生活年代:①__________年前所处领域:黄河流域人物身份:部落联盟首领联盟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帝归顺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逐渐形成华夏族四五千2政绩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②__________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制作乐器琴瑟炎帝和黄帝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
历史七年级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梳理动荡的春秋时期经济的发展农业出现了①__________和牛耕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铁制农具原因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2手工业经济的发展特点:规模扩大、专业化程度提高表现: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商业原因:产品的增加表现: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
3勾股定理的应用3勾股定理的应用1•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你还记得它有什么作用吗?欲登12米高的建筑物,为安全需要,需使梯子底端离建筑物5米,至少需要多长的梯子?2有一个圆柱体,它的高等于12厘米,底面半径等于3厘米,在圆行柱体的地面A点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事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AB3动手做一做•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A点到B点沿圆柱的侧面画出几条线路?AB4•我们...
一次函数的应用第1课时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1•我们前面学习了有关一次函数的一些知识,掌握了其关系式的特点及图象特征,并学会了已知关系式画出其图像的方法以及分析图像特征与关系式之间的联系规律.如果反过来,告诉我们有关一次函数图象的某些特征或实际问题,能否确实关系式呢?2•某物体沿一个斜坡下滑,他的速度v(m/s)与其下滑时间t(s)的关系如图所示:(1)写出v与t之间的关系式;(2)下滑3s时物体的速度是多少?3•...
本章复习本章复习12•1.平方根的求法对于平方根的求法,一定要看清所给数的形式。如:求的平方根不能认为是±9.因为=9,其实就是求9的平方根,所以的平方根应该是±3.81818132.实数的分类.①并不是所有的带根号的数都是无理数.如:√4=2,它是有理数.②无限循环小数不能认为是无理数.如,它是分数,是有理数而不是无理数.313.04•3.二次根式的运算.①只有化简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才能将它们进行合并.如,因为...
平行线的判定1•前面我们探索过两直线平行的哪些判别条件?“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你能证明它们吗?试试看.2问题1:如图,∠1与∠2是什么位置关系?问题2:当∠1=∠2时,直线a、b有什么关系?3证明: ∠1=∠2(已知),∠1=∠3(对顶角相等).∴∠3=∠2(等量代换).∴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问题3:如下图,∠2与∠3是什么位置关系?问题4:当∠2+∠3=180°时,直线a、b有什么关系?...